清代著名文人孙洙,酷爱古典诗歌。

然而中国的诗歌浩如烟海,初学者不知门径,往往容易误入歧途。

尤其是小孩子,在其心智未成熟之际,吟诵一些朗朗上口、语言优美的诗歌。

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更对以后的文章写作大有裨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教的民族,朗诵本身会对下一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凭借多年来对诗歌的体会,他编纂了一本至今仍旧流通的读物《唐诗三百首》。

当列第一位

究竟哪一首诗歌,应该位列第一?

孙洙陷入了思考当中,李杜文章光芒在。

按理说,应该选择两人当中的其一。

孙洙立刻否定了这一想法,这本书最重要的目的,是施展教化的功能。

儒家自诞生以来秉承的思想是“学而优则仕”,读书人的梦想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李白狂放不羁,以饮酒为乐趣,实非一个良好的榜样。

杜甫虽忧国忧民,然一生潦倒,孩子们还未曾历经人世之沧桑。

乍一读其诗作,易生困惑,易滋厌读心理。

孙洙聪明人,他将目光转向了,开元年间唐玄宗的丞相张九龄。

此人无疑最适合放在第一。

他出生在岭南地区,长江以南,有山名曰南岭,南岭以南,古人称呼之为岭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宋时期,岭南荒凉,几乎无法与中原繁华相比。

清代时期,中原百姓称呼他们为南蛮阁僚人,一种极其粗鄙的称呼。

张九龄生在岭南,凭借读书改变命运,一跃而成为大唐宰相。

其人其事,完全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古人说: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张九龄文章、人品、为政以及个人风采,在当时均为一流。

历史记载,张九龄受到李林甫的陷害,被贬出长安。

然而,唐玄宗仍旧对他念念不忘,每当有人推荐宰相人选之时,他总是忍不住问一句:“此人与张九龄比如何?”

即使李林甫之流,也只能默默而退。

当时之世,能超越张九龄者,寥寥无几。

张九龄年少聪颖,《新唐书》记载:

在他年幼之际,家乡大旱,百姓纷纷外出,求上天赐予甘霖。张九龄不解,上天故意不降雨给人间,苦苦哀求又有何用?

他拿出毛笔,以湖泊为灶台,湖中水为墨,洋洋洒洒做起了文章。

乡人不解,问他:“小孩子在做什么?”

张九龄扭头答道:“上天有错,属文痛批其罪过。”

乡人嘻嘻一笑,不以为意。

张九龄自顾自书写,书写完毕后,直接向天泼墨,霎时间,雷雨大作,甘霖顿降。

乡人称呼其为神通。

太守王方庆闻其事迹,读其文章,不觉手心汗出。

待阅毕最后一字,惊呼道:“此子当有大作为!”

当时张九龄不过才九岁,可见其文章书写之好。

后来,被贬谪岭南的宰相张说读到其文章,称赞他的文章像名贵的绸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形态美,外形美,更兼内涵和品格,足以担当大事。

以上种种,足以说明张九龄文章之妙。

文章如月光

孙洙在其众多的诗作中他选择了《感遇十二首》其一。

原文如下: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香草美人”的传统,以香草比喻美好的品德,以美人之美比作自己的才能。

屈原在离骚中就写道:“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蛾眉表面上是美人的眉毛,实际上则是自身的良好品德。

张九龄沿袭了这一传统,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兰花自喻。

兰花生在幽谷之中,生性喜静,不以外物之变化而影响自身的生长形态。

与君子的品格有相通之处,君子生性高洁,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

张九龄在开篇,便点出了兰花的品格,言明其品格如皎洁的月光,不掺杂丝毫的纤尘。

无论是否有人在旁,他都会绽放出应有的美丽。

他的每一次绽放,都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这个节日没有掌声,也没有欣赏的目光,更没有称赞的言辞,不过他因自身的皎洁为礼物,因自身的品格而欣喜。

与他同道的人自是会与其同行,他也不求靠这些品格去换取世俗的名利,这些不是世俗名利的兑换品。

因此,再最后点出了自己的本心。

张九龄不但是这样写,更是这样做的。

担任宰相期间,胡人安禄山犯下罪过,按律当斩。

张九龄坚持要将其斩首,待看到安禄山本人,听到其言行后,愈发坚定了他砍头的想法。

奈何众臣知道唐玄宗宠爱安禄山,且都收到了来自安禄山的馈赠,自然不愿意以身试险,他们乐意送出这份顺水人情。

只有张九龄坚持己见,认为此人必将是大唐江山的祸患。

可惜他都的声音,最终淹没在喧嚣中,唐玄宗最终还是赦免了安禄山。

这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这就是张九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他的诗歌,完全有资格排在《唐诗三百首》的第一位。

其道德品行如兰,释放之芬芳。

足以为后人之榜样,青年学子读其文章,如入芝兰之室。

长期熏陶后,可为君子矣。

其诗歌言辞优美,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声音清脆。

孩子们在识别文字之余,更认识到了什么是好的诗歌。

其为人为文表里如一,不是潘安之流的伪君子。

潘安做《闲情赋》,字里行间尽是高雅情趣,后来见到世俗昏官,竟然作出拜路尘的动作。

何谓拜路尘,昏官根本就看不到他。

他为了表达他们的尊重,竟然对着他们车辆经过后扬起的尘土作揖。

这件事后来成为了千古笑谈,张九龄不是这样的人。

他将自己活成了后人眼中的榜样,让后人从中不断地汲取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