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对中国书法的争论比较激烈,民众和书法家对当代书法的评价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绝大多数书法家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而民众的态度不尽相同,有人展望未来,有人倍感失望,还有一些人全面否定了当代中国书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书法史上还没有哪个时期能够像今天这样,对书法的发展有如此广泛而深切的关注,反映出当下中国繁荣昌盛,极大的提升了民众对文化、艺术的关注度,是社会文化水平全面提升的一种表现。

纵观中国书法史,可以发现当代中国书法正处于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那就是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蚕食了书法的实用性,书法将向着纯艺术的方向发展。这种转变必然激发对传统书法的颠覆,这种颠覆也是目前书法争论最为激烈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自古就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属性,从汉字诞生到逐渐成熟,直到近现代手写书信还没有完全被淘汰的时候,书法的实用性依旧存在,但是今天,电脑打字取代了手写文字,网络通讯取代了书信,书法的实用性彻底没有了表现形式,只留下了艺术性。

作为一门纯艺术,书法的发展和表现形式必然更为多元化,传统书法的各种标准、规范难以满足艺术创新的要求,颠覆传统、突破束缚就在所难免,形式面貌的变化也必然带来审美标准和角度的变化。

以前看一篇书法作品,要从文、字、法、感等方面逐次评价,但是作为纯艺术的书法评审恐怕就要侧重视觉感受,以前的书法是文字组成的内容,当代书法却是文字构建的画面,这也是当代很多书法作品更像绘画的创作初衷。

就好比王冬龄先生的“乱书”,彻底牺牲了文字的可识读性,展现出线条的水墨艺术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称之为书法,也可以称之为绘画,那么书法和绘画之间的边界就非常模糊,书法可能会因此被绘画吞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当代很多顶级书法家不断在创作中牺牲文字的可识读性,甚至还有人提出了书法最高境界就是写完以后别人不认识,自己也不认识的理论,这种趋势会彻底将书法带进绘画的大门。

众所周知,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书法绝对不能够混同于绘画。那么,如何保证书法的纯粹性,就是当代中书法面临的最大问题。

失去了实用性,对于保持书法艺术的纯粹性是非常不利的,太多其他艺术构思的加入,让书法很容易偏离正规,而我们又无法重振书法的实用性,这难免会让书法的发展陷入尴尬的境地。

太过遵循传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太过颠覆传统又容易让书法步入歧途,既要融合又不能失去自我,如何找到一条属于书法的发展道路,无疑是摆在这一代中国书法家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