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比亚迪、“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吉利,以及许多合资品牌,小米汽车的问世,是很高调的,高调到可以与特斯拉媲美。

而雷军的风格,又似乎不像马斯克。

从这些年来雷军的行事方式和做人原则来看,总体还是比较低调的,难道是小米手机从诞生之日起,就活在华为的光环下,做得不错,却始终不能成为引领者,无法盖过华为的光环,让雷军很郁闷,才在小米汽车问世问题上,变得如此高调?因为,华为也已经进入汽车领域,且问界等也比较高调,从而激发了雷军的斗志,想与华为来一次面对面的较量,最终以高调的方式让小米汽车问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按照目前小米汽车的生产能力,每月也就3000辆的量。即便再努力,再扩大产能,短期内也很难有质的突破。但是,自发布问世消息以来,小米汽车的锁单量可是以万来计。按照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小米汽车4月交付7058台,截至4月30日,小米SU7锁单量则高达88063台,是4月交付量的12倍多,如此悬殊的生产和交付差距,小米的用户何时才能拿到车呢?时间过长,会不会影响用户的消费体验和企业的市场信誉呢?

对一家企业来说,产品质量固然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但能否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及早将产品交付使用,也是信誉的重要方面。如果只考虑抢单,而不考虑交付,一拖再拖,不仅会让消费者改变购车想法,也会让消费者产生反感。一旦消费者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而从相关的信息来看,眼下,华为对市场的抢单力度还是非常大的,到底是不是对着小米而来,不好说,但小米交不出车子,则也是一个问题。殊不知,广大消费者是冲着雷军来的,是冲着雷军的名气和信誉来的,迟迟交不出车子,除了会影响小米的市场形象之外,还会影响雷军的公众形象。冒昧揣摩一下,雷军一下子向母校——武汉大学捐赠13亿资金,有可能也是小米汽车问世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当今国内的电动汽车市场,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比亚迪、“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鸿蒙智行、吉利等,都是竞争力非常强的企业,小米要想从这些企业当中脱颖而出,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过于高调的问世,在带来较强影响力的同时,也会给下一步发展增加很大的压力。如果没有足够的生产和后续服务能力,就有可能会被高调狠狠撞疼了腰。

我们愿意相信雷军,也愿意相信小米汽车,给愿意创新创造创业创辉煌的企业家,就应当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最好的认可。但是,我们也希望企业家们能够知彼知己,能够积极稳妥、稳步前行,不要过于急于求成。小米在高调问世的同时,如何把高调持续下去,在生产、供应、售后方面也同步高调,不让彼此差距过大,也是需要认真抓好的一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客观地讲,小米在今天问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已经成熟,广大居民已经对电动汽车有了比较高的接受度,而不像前些年,大多数居民对电动汽车不感兴趣,相关的配套措施也跟不上。特别是电池,质量差、风险大、价格贵。现在,这方面的顾虑基本打消,即便是最难接受的电池,也不再有很多担忧。自然,对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和经营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4月份电动汽车占比超过燃油汽车,就是非常显著的特点。未来电动汽车的需求,也会稳步增加。

挑战是,由于电动汽车市场已经成熟,具有良好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竞争性越来越强。更重要的,面对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力持续增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压中国电动汽车的动作也越来越多,诸如“产能过剩”“政府补贴”“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打压中国电动汽车的手段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厉,小米汽车能否也到国际市场一决高下,不仅要突破国内电动汽车品牌已经形成的包围圈,还要能够应对西方国家的政府堡垒,可谓是非常艰难的事。

我们可以给予小米汽车更多的期待,但更希望小米汽车能够正视困难,在高调问世后能够低调经营。因为,宣传推广已经达到目的,持续高调就有可能使宣传推广产生副作用。小米汽车,需要的是小米手机性格,不张扬,但很实用,不高调,但很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