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5.人与海洋的可持续联系

近日,“送王船——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消息传来,我也相当高兴。

为了印证“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一语,我想旧话重提,谈闽台海上3个相关事例。1.闽台渔民为海上岛屿命名。在西人绘制的地图里,“The Empire of China with its Principal Divisions”(London,1790年)记钓鱼岛为Hao—yu—su,曾用译名“好鱼须”;“New map of China”(London:G.F.Gruchley,1858年),Tia—yu—su,曾用译名“低牙吾苏”。实际上,Hao—yu—su(“好鱼须”)和Tia—yu—su(“低牙吾苏”)都是闽南语,准确译名分别为“葫鱼屿”(捞鱼屿)和“掠鱼屿”(捕鱼屿),是闽南语覆盖区域(包括闽南和台湾地区)的渔民给钓鱼岛的命名。另外,明、清两代出使琉球的官员之“使琉球诸录”里,记有沿途岛屿之名,其中“叶璧山”也称“热璧山”,在福州方言里,“热”读如“叶”。显然,“叶璧山”(“热璧山”)是福州渔民起的名字。

2.台湾“奎楼送字纸外海”。据刘继庄《广阳杂记》并经我考证,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福建举办庚午科乡试,台湾知县王兆升受聘为乡试同考官,将到福州入帘阅卷。从台湾登舟渡海,却遇风漂至广东香山,幸得广东人及时将他送至福建。渡海艰难,台湾考官如此,台湾考生亦然。1835年,澎湖考生蔡廷兰乡试报罢,归途中遇风,竟随船漂流到了安南(越南)。另有不少考生遭遇海难,不幸而死于科举路上。据徐宗干《斯未信斋杂录》,台湾民间有“设酒食遥祭诸生之漂没者”的仪式。此一仪式,俗称“海普”(海上之普度也)。另从施琼芳《奎楼送字纸外海祝文》可知,台南有“奎楼送字纸外海”的仪式,除了“遥祭诸生之漂没者”的用意外,还祷祝渡海考生“科名宝筏,破浪乘风”。仪式烧的是字纸而不是纸钱,将“敬惜字纸”即尊重知识的民风融入“海普”的仪式,这是很可注意的情节。

3.海上流动的庙宇。2005年,我在《世界宗教研究》发表《流动的庙宇与闽台海上的水神信仰》(收汪毅夫:《闽台缘与闽南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一文,从《昭惠庙记》(1115年)、陈侃《使琉球录》(1524年)、西班牙奥斯定会驻马尼拉主教德·拉达《出使福建记》(1575年)等中西文献,辑录了相关记载22种,以描述和论述闽台海上船舶供奉通远王、妈祖、拿公、临水夫人、水部尚书等水神的现象。此一现象迄今仍然可见,如陈国强、石奕龙《崇武大岞村调查》(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记:“渔船在海上作业时,宗教活动并未中止,船的驾驶室或中舱,都设有妈祖或房头神(按,即祖灵)的神位,离港前通常还从妈祖宫请出一些神物,如塑料花、妈祖小神像等(回航后买新的以还愿),生产中不时烧香祭祀”。

“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是航海文化、海洋人类学研究的题库,包括了许多可供研究、尚待研究的选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播介绍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汪毅夫先生著作《话说两岸》播讲者,文史功底深厚。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独立创作并播讲的评书作品有《海魂国殇》《血色苍穹》《铁流河山》《饮马天竺》《忠义沈炼》《荣华富贵》,并播讲经典评书《三侠五义(权谋版)》《水浒传》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联结两岸》,收录了作者2020年至2022年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2篇文章,是继其《话说两岸》《顾盼两岸》后的又一札记结集。

《联结两岸》延续作者一贯的“学术段子”写作风格,在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看来,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史学术中“掌故札记”体例的最好传承,并引用清代学者钱大昕之语评价:“读之窃叹其记诵之博,义例之精,论议之和平,识见之宏远,洵儒者有体有用之学,可坐而言,可起而行者也”。

让我们通过单田芳先生弟子肖璞韬的评书演绎,结合《联结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进而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点击查看
顾盼两岸微信合集

点击查看
话说两岸微信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