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孙坚的品行,当时的世家大族都十分清楚。

孙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好听一点,他是个敢打敢杀,不守规矩的猛人。

说难听一点,他和董卓一样没人性,与盗匪反贼无异。

但孙坚又很讨厌董卓。讨划黄巾时,孙坚就借口董卓无礼狂妄、违反军法,劝主帅杀掉董卓。

可孙坚在当长沙太守时,就害死了荆州刺史王睿,谋杀了南阳太守张咨。

王睿是他的上级,张咨与他官位相若。这哥们说弄死就弄死,算不算无礼狂妄?是不是比董卓还董卓?

也难怪世家大族都瞧孙坚不上。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有顶级官二代和他家拉关系。

史书上记载“(周)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说周瑜把一套大宅子给孙策住,还亲自拜见孙策的母亲。如此刻意结交,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是:这是站队,是表态!

周瑜站了哪一队?在向谁表态呢?

不是周瑜在站队表态,是庐江周氏这个世家大族在站队表态。

表态的对象也不是孙家,而是孙家的主公,四世三公的袁术袁公路。

周瑜这时不过是个14岁的少年。家里的事轮不到他表态。送人房产这种事情,也只可能是听命行事。

那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庐江周氏要站队表态呢?

因为这一年,各路诸候起兵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也起兵了,并且投到袁术麾下。袁术表他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

所谓的表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就是由袁术给皇帝写封信(上表),说有个叫孙坚的小伙子不错,我向陛下推荐他,希望陛下能任命他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

皇帝看到这封信后不同意怎么办?

好办!我照封他这个官位,有这个写信的动作就行了。

要是道路不靖,盗贼四起,这封信皇帝收不到怎么办?

那更好办了!把写信用的黄纸烧掉。然后朝着皇帝陛下所在的方位拜一拜,或者鞠个躬、磕个头都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帝陛下只要没有瞬移过来明确反对,那就是同意了。

当然了,孙坚这个豫州刺史是虚领,大汉朝廷封的正牌豫州刺史是孔伷。他也是反董诸候之一。

并且孔伷的官职是董卓封的,走了正规程序。比起袁术给朝廷写封信、烧张黄纸就封官,看起来要名正言顺得多。

投奔到袁术麾下之后,孙坚马上做了一件事:把家里人都迁到周瑜的老家庐江郡舒城。

史书是这么记载的: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

孙坚明明是长沙太守,为什么不把家人放在长沙郡,而是迁到庐江的舒城呢?是怕战火延烧,烧到长沙去吗?

不可能!

我们可以打开百图地图,看一下长沙和舒城的位置。

各路诸候讨伐董卓的会盟地在延津。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要进军的方向是大汉的首都洛阳。

不管是从新乡市的延津县,还是从洛阳出发,到舒城都比到长沙近得多。

所以战火烧到庐江,比烧到长沙的可能性更大。

那孙坚为什么这么做呢?

很简单,孙坚也是在表态,在站队。

他也是在向袁术表态。

庐江郡是袁术的地盘,孙坚投到袁术麾下为将,今后在前线冲锋陷阵,家小自然由袁术来保护。

当然了,如果孙坚怀有二心,不听指挥,袁术就可以杀孙坚全家。

把家人留在老板手里,就等于留了人质。老板才能放手让你出去奋斗,这其实是当时的惯例。

孙坚照把惯例家人放到舒城,就是在向袁术说:“老大你看,我是铁了心跟你走的。家小都放你手上了。”

周瑜的家族安置照顾孙坚的家小。也是在给袁术面子,向袁术示好。

周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因为周家也是袁家的小弟,从周瑜的曾祖周荣那一辈就是了。

周瑜的高祖周荣,是袁术的高祖袁安的心腹。

袁安担任司徒时,举荐周荣当担任司徒府的属官,非常器重周荣。周荣也一直是袁安的忠诚僚属。

原也很简单,袁安举荐周荣当官,就是周荣的举主;周荣就是袁安的马仔。从政治上来看,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马仔要做的就是为举主大哥效力,举主大哥要做的就是给马仔升官做为回报。

等到马仔的官位高了,能量大了,还可以反过来举荐大哥的亲属和其它小弟。形成一个互利的关系网,垄断政治资源。

为什么在谈到袁绍袁术两兄弟时,都会要强调一句“四世三公”呢?重要的不是四世三公,而是四世三公留下的人脉和关系网。

周荣后来在袁安的提拔下,升任了尚书令。这个职位相当于副丞相!

周家就是从周荣开始,才步入政坛,成为官宦世家。

现在舒城是袁术的地盘,你周家呆在袁术的地盘上,要不要向袁术示好?要不要站队袁术?

当然要!

安排袁术小弟的吃住,搞好后勤。

因为袁术新收的小弟示好,就是间接对袁术示好。

别的世家大族看孙家不上。但孙坚心狠手黑,是个能干事的。现在投资一把搞好关系,今后有机会了,可以攒个局一起发展。

这里谈一个观念问题。

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土豪,脑子里都是零和博奕。相信你多吃一口,我就会少吃一口。所以我必须排挤你、打击你,让你吃不着。

但见过大场面的官场二代三代不同,他们知道蛋糕要想做大,就必须和有能力、有资源的人分享。

正好周瑜和孙策是同龄人,那就让他和孙策多多走动,升堂拜母,互通有无。形成联盟助力。

这就是史书上,少年周瑜与少年孙策结交的真实原因。

接下来,就是周瑜的投资时间了。

公元193年,孙坚奉袁术的命令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手下将领黄祖所杀。孙策和孙权兄弟就被袁术养在身边。

过了两年,孙策认为在袁术处仕途不顺,想要往江东创业。就借口为袁术征讨横江,从袁术处讨要了一千名士兵和相应的配备,几十匹战马,勿勿上路了。

一路上孙策招兵买马,等到了历阳,有了五六千人。

问题来了,袁术给的粮草兵仗,都是按一千人来配备的。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兵器甲胄不够用,粮食也不够吃了。

兵器甲胄不足,倒不用着急,多出来的人可以当成辅兵去打杂;可多出四五千张嘴,总不能不让他们吃饭吧?

孙策这时就想到了周瑜在丹杨,离的也不算太远。就给周瑜写了一封信求救:哥们,我这里没装备用,没粮食吃,快来救我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瑜是怎么做的呢?《吴录》记载:瑜将兵五百人,船粮器杖,星夜驰赴。

周瑜收到信之后,马上带着五百精兵,用船装着粮草、兵器、装备,连夜送了过来。解了孙策的燃眉之急。

这是周瑜对孙策的天使轮投资。如果没有这次投资,孙策的创业成功不了。

周瑜当时对孙策的投资,一方面起到向袁术示好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类似于《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资助各路豪杰,以此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那么孙策清不清楚周瑜的想法呢?

很清楚。

孙策知道周瑜与自己结交的目的,他和周瑜言语客气,扮演着表面兄弟。

但在周瑜和他攻克横江、当利、秣陵、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马上就要踏入他的目的地吴郡、会稽郡时,孙策要周瑜哪来的回哪去。

史书是这么记载的:策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

我现在的人马打吴郡、会稽郡,扫平山越野人已经足够了,哥们你哪来的回哪去吧。谢谢了啊!

当初有求于人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要收取胜利果实了,叫人家牛夫人。还打发周瑜回老家。

无非是怕事成之后,周瑜吵着的要分地盘么。

按理说,出兵的时候,孙策一千兵,占股三分之二,周瑜五百兵,也该占股三分之一。不能白忙活吧?

周瑜还带了粮草兵仗,包了后勤哪!孙策你小子过河拆桥,不太好吧?

周瑜回去的时候,估计脸色很不好看。心里还要暗骂:卖瓜出身的,就是会打算盘。

又过了几年,周瑜发现跟着袁术没前途,想到自己投资过孙策,就跑到孙策的地盘去混。

孙策表面上给了周瑜礼遇,好话说尽,送房送车送乐队。却防着周瑜,不肯给他地盘。只让周瑜当了个中郎将。

一年后孙策要打荆州,这才封周瑜为中护军,兼江夏太守。

问题是,江夏这会儿还在刘表手里哪!

刘表手下的悍将黄祖,带着精锐的荆州水军守在江夏。能让你周瑜上任?

但孙策的意思很明确,你是股东没错,但现在吴郡、会稽郡的地盘都是我打下来的,你可没有出力。

我没出力,那就不能白给你地盘,但你可以去打江夏,打下来就是你的。

打不下来,那就不好意思啦。

说到玩心眼子,孙策可比周瑜要强得多。他始终防着周瑜,临终托孤的时候,也只是托孤给张昭,就是怕小股东周瑜侵吞大股东孙家的股份。

可能有人要问:孙策和周瑜不是连襟的关系吗?同处一个阵营,又是亲戚,需要这么防备吗?这是我们这篇文章要谈的第三个问题。

第三、孙策和周瑜不是连襟。

史书上面不是写了吗?周瑜与孙策攻下皖城之后,分别娶了大乔、小乔为妻。

真是这样吗?

要知道孙策和周瑜同岁,攻下皖城的时候,两人起码是二十五的年纪了。

三国的平均寿命就只有二十五岁。以孙策周瑜的身世地位,会混到这个时候还没结婚?一直当大龄未婚男青年,等到真命天女出现?

当然不会。古代的世家官员,成婚都很早,找的也多是地位相等,家族能互相成为助力的豪强。

那大乔、小乔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再来看史书原文: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桥”字通“乔”字,大桥、小桥,就是我们说的大乔、小乔。

发现问题没有?我们认为周瑜和孙策是娶,实际上他们是纳。

这两个字的意思,是有差别的。

娶是娶妻,纳是纳妾。

我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说文》上说:“妻,妇与己齐者也。”所谓“举案齐眉”,意思夫妻关系是平等的,至少是一种表面上的平等。

妾就不一样了。《礼记》上说:妾合买者,以其贱同公物也。

妾的地位低下,等同于私人财物,可以买卖,可以赠送。大才子苏东坡,就曾经把怀孕的小妾送人,想要交换一匹好马。可见妾的身份之卑下。

所以“妾”又被称为“嬖(bi)”,嬖人就是指身份卑微的侧室。

所以会给别人当妾的女人, 要么是战利品,要么是身份地位远低于男方。

按古代的风俗,有妾无妻的男人,还是算未婚。而嫡妻死了,丈夫哪怕姬妾满堂,也是无妻的鳏夫,要另寻外聘娶嫡妻。

那么当妾的女人就没有前途吗?不一定。

当妾之后受到宠爱,被扶正的也是一抓一大把。别人不说,曹操的小妾卞氏,在曹操和丁夫人离婚后,成为了正室。

书上说孙策和周瑜纳大小乔,是两人攻下大小乔所在的皖城后,一双姐妹花成了战利品。被孙策和周瑜纳为小妾,就算大小乔不愿意,也是无能为力罢了。

拿开历史滤镜,才子佳人的童话,就成了强抢民女。

至于大小乔后期有没有被扶正,史书上并无记载。但仅以纳妾而论,孙策和周瑜算不上是连襟。

有朋友要说,你的文章把周瑜的形象颠覆的太离谱了,就算你说的有点道理,那周瑜智谋深远,忠于孙家,对孙家忠心耿耿总没错吧?

大错特错,周瑜的情商极高,会和人处关系。也的确胸怀大志,有独立发展的雄心。但谈到智谋,在三国时期算是非常平庸。可以说是中等偏下的水平。

不但在政治上被孙策孙权吃的死死的,就连用兵打仗的本领,也远远比不上刘备和曹仁。

相关的内容,请关注本人的下一篇文章《被刘备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