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被《三国演义》黑惨了,很多亮点都被演义直接无视。

比如他的实力,孙氏一族背叛他之前,他就没弱过;他的外交能力也很强,他的盟友其实非常多。

再比如他的战略眼光也很好,割据东南半壁江山的思路,最早就出自他的设想。

因此可以这么说,袁术并非是汉末群雄的背景墙,他也是个亮点很多的人。

然而,袁术虽然有很多亮点,不是废材,但时人对他的评价却并不高。因为他的行事作风颇似“流寇”,做事没有一个长远规划。

跟后来的黄巢、李自成是一类人。

这类人搞流窜作战、打地盘、动员老百姓都是一把好手。但来的快,去的也快。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说的就是那种人。

因此,当时和后来的文人士大夫,普遍都看不上袁术,对他的评价很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术的眼光

东汉末年的乱世,直接原因就是袁氏一族乱搞!

十常侍之乱前,袁术的叔叔袁隗密诏董卓进京,哥哥袁绍挑拨何进与宦官的矛盾,激化朝廷内的政治矛盾。

两人仿佛不把东汉这栋危楼拆了,就誓不罢休。

当时的袁术在干嘛呢?他什么也没干,就在一旁无所谓的看着。因为他不认可袁隗、袁绍的主张,觉得他们会搞乱国家朝廷。

但是当大将军何进被十常侍杀掉后,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立即出手,非常利落。

就在何进被杀的当晚,袁术率虎贲军与何进的死党吴匡,袁绍,一起合力进攻皇宫。宦官们打不赢,很快被杀散,退入皇宫打算胁迫汉少帝,并以皇帝的名义制裁攻打皇宫的一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术见太监都逃进了宫,下令火烧九龙门,逼迫十常侍弃皇宫出逃。不得不说,袁术的这个决定,非常有眼光。

因为宦官关闭宫门固守,控制皇帝,此时反宦官的何进旧部,乃至整个士大夫官僚集团都非常的被动。

如果不及时破局,宦宦官只要以皇帝的名义宣布袁术一党人是叛逆,那么宦官就重新掌握了主动权。

当年窦武和陈蕃政变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把宦官和皇帝剥离,导致自己陷入被动。

所以说,袁术此时主动站出来,下令火烧东西宫,逼迫宦官弃宫城出走,把皇帝和宦官一党剥离开,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决定。

虎贲军一把大火烧了皇宫后,宦官果然逃出皇宫。但是,让袁术没想到的是,袁绍居然干了一件特别不地道的事。

袁绍下令,见到没胡子的人就杀,无论老少!

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其滥如此。死者二千馀人。

不得不说,袁绍这是成心要杀皇帝。毕竟当时皇帝和陈留王都是小孩子,他们都没到长胡子的年纪,也属于“无须者”。

不过,由于宦官事先背走了皇帝,袁绍浑水摸鱼的计划没有实现。但这件事之后,袁绍和袁术就闹掰了。

袁术觉得袁绍太招摇,简直就不是个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吹水”的袁术

十常侍之乱后,董卓进京,外戚和士大夫一通乱杀的结果,就是让董卓占了便宜。当董卓操控朝廷后,局面立即失控。

袁绍知道自己斗不过他,就跑路了。袁术一开始没跑,但后来发现事态失控,明白洛阳是虎狼之地,不能再待了。

于是他也连夜带着虎贲军连夜从洛阳潜逃,跑到了荆州南阳郡的鲁阳县。并以鲁阳县为根据地,跟长沙太守孙坚结盟,组成了当时势力最强大的反董势力。

董卓乱政时,孙坚进京勤王。在经过武陵郡时,卷入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斗争。武陵太守曹寅拿孙坚当枪使,骗他杀了当时的荆州刺史王叡。由于孙坚未经请示就擅杀上级,朝廷罢免了他的太守。

孙坚顶着逆贼的名号到了南阳后。袁术跟孙坚吹牛,说他老爸是大司空,他是后将军,父子两都是正国级干部。孙坚杀人那点鸡毛小事在他眼里都不叫事。

只要孙坚替他杀了董卓任命的南阳太守张咨,袁术就替他把杀刺史的事都给抹干净。孙坚认为袁术腿粗,就毫不犹豫杀了张咨,与袁术合兵一处。

袁术在得到孙坚后,如虎添翼。因为袁术有声望,孙坚有本事。两人一个能吹牛,一个能打仗,简直是绝配。

191 年,孙坚与袁术联合讨伐董卓,并将董卓驱逐出了洛阳。随后,袁术和孙坚进入洛阳,拜祭汉室先帝,还平整了被董卓破坏的历代汉帝皇陵。

这一举动,让袁术当时的社会声望达到了一个令群雄仰慕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卓兵败洛阳后,当时孙坚想继续西进,趁董卓在关中立足未稳时,一举干掉董卓。

岂不料,恰好在此时豫州刺史孔伷病死,豫州成了一个无主之地。为了争夺豫州,袁术一面表举孙坚为豫州刺史,鼓动孙坚从讨董前线退兵,去抢豫州。一面在南阳趁机扩张地盘,控制了整个南阳郡。

孙坚一开始不想退兵,但是架不住袁术有恩于他,他也就勉为其难的退兵,并打败了袁绍派来跟他抢豫州的周禺。

孙坚占据豫州后,袁术的势力在当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192年,袁术基本控制了荆州北部的南阳郡和豫州两郡。领有三郡之地,远超同时期的袁绍和曹操。

袁术占的三个郡,地盘虽然不大,但人口众多,他占据的南阳郡和汝南郡是当时人口最多的两个郡。

按照(157年的人口统计:南阳郡有243万人,是第一人口大郡;汝南郡有210万人,是第二人口大郡;两个郡的人口加起来,比当时整个江东的人口都多。

颍川郡有43万人,虽然人不多,但却是个士族大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