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旭光教授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今年雨水多,气温回升快,很多人感觉整天昏昏沉沉,身体困重、食欲不佳、浑身乏力,这可能是体内湿气太重了。湿气从哪里来?从脾胃而来!脾主运化,如果脾虚了,对水湿的运化功能就会降低,很容易出现水湿内停。
所以,祛湿的根本在于健脾,一味地祛湿而没有同时做到健脾,等于白费力。湿气重有哪些表现?比如头发出油,面部也出油,没精神,身体困重乏力,不想动,还特别容易出汗,有时候只是喝碗粥就会汗流浃背的,舌体比较胖,边有齿痕,白腻。
这是因为脾虚了以后,我们身体的水液运化不掉,一点一点地堆积起来,成为痰湿,所以整个人看上去比较臃肿,而且比如说脸上觉得很油腻,头发也很油腻,爱出汗,头晕乏力等,其实都是痰湿影响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致体内湿气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外在环境、饮食不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造成湿气内生;二是脾胃失健,难以运化水湿。由此来看,调理方向需得温阳化饮,健脾利湿。及时的调理和固护脾胃非常重要。
施旭光教授门诊上接诊过一个50岁患者黄阿姨,她总感觉没力气,每天想躺着不动,肚子也很胀,没有食欲。胃胀胃痛、嗳气,有时候吃一点就反酸。经常有气跑出来,一直打嗝。看了她的舌苔,舌体胖大,齿痕严重,这是典型的脾胃虚弱,体内湿气过重。
给黄阿姨开了一份小方子,经过一周的使用,她已经活力四射,能去跳广场舞了。她感到更加开心的是,她的身体感觉清爽,胃口好了,脸色也不再暗黄油腻了。她高兴地对施旭光教授说:“这个祛湿方比起薏苡仁、赤小豆和芡实来得快多了。”

那么,这个患者是怎么治的呢?施旭光教授说,要打通脾胃,排出浊气。
施旭光教授推荐了一个千古祛湿名方——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之所以称为平胃散,是因为胃鼓起了,要平复胃胀,所以重点在胃,针对脘腹胀满,嗳气,湿气重的情况,还有恶心呕吐,吞酸,不思饮食,肢体沉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常说不想吃饭或者吃饭不香是胃口差,肚子胀不消化则是胃胀。实际上,这些症状都是脾气不佳的表现。该方治疗后胃消胀,胃口好,看似是平复了胃气,不再胀满。
实际上,药物的功效主要在于燥脾、运脾、健脾。从燥湿解决当前的湿邪困扰,到利湿排出体外,最后化湿阻止新的湿邪生成。层层递进,病根也一并被清除。
施旭光教授说,中医治病,中药就是武器,每个武器需要搭配合益,方能显出最大的威力。就像矛和盾,你说全是矛的话,只能攻击,无法防守。全是盾,只能防守,无法主动出击。
那么,你说所有脾虚齿痕舌都适用这个方子吗?施旭光教授强调,每一方药皆无绝对之万能,即使患者都是一样的症状,但仍然有个体差异,需要灵活辨证,精准加减,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