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抗战之后,全国舆论追究张学良丢东北和热河之罪,张学良被迫下野,出洋避风头。1934年初,张学良回国,在北平赋闲。

据张学良晚年回忆,回国后,他在北平没事儿干,国民政府派汪精卫到北平找他,给他两个选择,一是去剿匪,二是去打红军。张学良问哪个难?汪精卫说当然是打红军难。张说,我就是喜欢难的,我去打红军吧。

后来的结局不少读者也知道了。那么,东北军为何对红军屡战屡败呢?今天笔者就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对红军四战四败

(一)长岭岗下马威

受领任务后,张学良率领东北军九个师,从华北挺进鄂豫皖苏区。

现在老有人说老蒋要借红军之手消灭杂牌军。但实事求是地讲,老蒋给张学良布置的任务并不难。

鄂豫皖主力红四方面军已经于1932年10月撤离。留在苏区的只有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满打满算也就七千人。东北军十万人开过去,无异于大炮打蚊子。

1934年6月下旬,张学良制订了一个从七月一日到十月十日的三个月“围剿”计划,采取“一面划区驻剿,一面无限制的用竭泽而渔之方法,作一网打尽之图”的方针,将鄂豫皖地区划为六个“驻剿区”和一个“护路区”,以六个师担任“驻剿”,以三个师担任追击。

七月初,东北军开始行动。十二日,敌一一七师、一一五师及一○五师一部,从东西两面向罗山县朱堂店地区进犯。红二十五军为避敌锋芒,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东南转移。

十七日晨,我军主力进至长岭岗南侧高地时,发现长岭岗敌人戒备疏忽,而且该处地形狭窄,敌难以展开抵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海东决定趁敌不备,将其歼灭,立即作了战斗部署。九时,二二四团一营首先以迅猛动作将敌排哨消灭,又趁势将敌一一五师六四三团一营打垮。

与此同时,二二四团二、三营将敌连哨消灭,又猛烈突击敌六四三团二、三营;活动在附近的地方武装也赶来占领了长岭岗以北高地,配合主力作战。

敌在我三面夹击和有力的政治攻势下,顿时混乱,溃散。其团长只身逃往长岭岗,我军乘胜直捣敌一一五师师部。

此时,七十四师两个营亦投入战斗,发起猛攻。敌人招架不住,纷纷缴械投降,战斗到中午胜利结束。

此战我军共歼敌五个营,缴轻机枪六十余挺,长短枪八百余支,其他军用物资很多。

(二)斛山寨红军正面挫强敌

张学良的“围剿”计划被粉碎后,为继续加紧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初改组并加强了“追剿”部队的力量,以十六个团编成了鄂豫皖三省追剿队,下辖五个支队。

十月下旬,敌第二、第三追剿支队由英山、罗田出动,进攻我陶家河地区,我军与敌激战两天,给了敌人很大杀伤,但因敌第一追剿支队赶来增援,我军遂向南转移。

十一月四日,鄂东北道委来信,建议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去鄂东北,与党中央派来鄂豫皖工作的程子华研究今后行动计划。

红二十五军赶赴鄂东北时,敌五个追剿支队紧紧跟踪,敌一○七、一〇九、一一O、一一七、一二九师则在商城、麻城、潢川、光山交界地区构成重重封锁,企图两面夹击。

为迅速到达鄂东北,军领导决心选择敌人的薄弱部分,出其不意,突破封锁。

十一月六日,我军出发西进,以奇袭手段全歼敌驻守在商城以南的一○九师工兵营,通过了敌人从商城到麻城的封锁线。

继之,又在商城西南的大柳树击溃敌一○七师两个团,歼其一部,接着又打垮了赶来增援的敌一○八师先头部队,通过了敌人从商城到新集的封锁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连夜急行军,边战边走,再穿过敌两道封锁线,于八日拂晓到达光山县南部的斛山寨。

鉴于部队连续行军作战,十分疲劳,军领导决定稍事休息后再继续西进。

不料,休息不到两个小时,敌一○七师、一一七师从东面,追剿队第四、第五支队从南面向我袭击。

由于警戒部队过分疲劳,疏于戒备,未能及时发现敌人。敌一O七、一一七师趁机对我二二三团攻击,敌第四、第五支队占领朱家坳以南高地,向我二二四团猛攻。我军各部均失去联系,仓促应战。

二二四团因朱家坳地形低洼,难于进行有效的还击,为争取主动,即向西转移。敌第四、第五支队乘隙进占朱家坳,并向斛山寨攻击,企图抢占制高点。

军领导进一步分析了情况,认为我军经过长途行军和连续战斗,体力消耗很大,继续转移是有困难的,只有坚持住,并打垮敌人的进攻,才能顺利前进。

于是,重新调整了部署:以七十四师扼守斛山寨,从正面牵制和消耗敌人;以二二四团从寨北迂回到刘湾北侧,协同二二三团向敌一〇七师、一一七师实施反击;尔后再集中兵力打击敌第四、第五支队,力争将敌全部击溃,并歼其一部。

按照上述部署,二二四团隐蔽迂回到敌一○七师侧后,突然向敌侧翼猛攻;二二三团趁机反击,敌被迫向东溃退。

两个团乘势猛攻敌一一七师,该敌不支而溃;接着向敌第四、第五支队的侧后猛攻,七十四师也乘机发起反冲击,将敌压至朱家坳一带。

我军居高临下,勇猛冲击。敌人在我三面夹击下,纷纷溃乱。激战至黄昏,将敌全部击退,毙、伤、俘敌约四千人,缴获甚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劳山、榆林桥,东北军丧失精锐

一九三五年七月中旬,蒋介石为消灭陕北红军,使北上红军无法立足,策划了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以东北军五十一军、五十七军、六十七军及骑兵军共十—个师、入陕的晋绥军五个旅及陕北军阀两个师,采取南进北堵,东西配合,逐步向北压缩的战法,妄图将红军主力围歼于保安、安塞地区。

红十五军团组成时,敌六十七军已完成了战役展开,其一○七师进驻洛川,一一○师、一二九师沿洛(川)延(安)公路推进至延安,一二九师六八五团进驻甘泉。

当时,敌五十一军、五十七军和晋绥军尚未入陕,整个陕北态势最突出的就是六十七军。徐海东、刘志丹决定包围重镇甘泉,调动六十七军一部来援,以便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第一仗指向劳山。劳山南距甘泉十五公里,北距延安三十公里,东西群山耸立,树林茂密,地势险要,为延安至甘泉必经之地。

九月下旬,红十五军团在劳山摆一个口袋阵,袋口设在劳山以北的九沿山,袋底设在甘泉城北的一一七O高地上,从袋口到袋底约二十公里。

军团部署:七十五师负责扎袋口,待敌全部通过九沿山之后,扎死口袋;以袋底打响为信号,助力前堵后赶,左右夹击,把敌人消灭在口袋里。

九月二十八日,我军八十一师二四三团包围甘泉县城。翌日拂晓,各伏击部队进入阵地。第三天(十月一日)拂晓,敌一一○师终于从延安出动了。

当日下午二时,敌先头进至甘泉北白土坡时,预置于该地的我军八十一师二四一团突然开火,堵住敌前进道路。同时,位于阳台(劳山北三公里)的我军七十八师骑兵团适时出击,断敌退路。

敌首尾受挫,遂向心靠拢。此刻,我军埋伏在公路两侧山上的二二五团和二二三团及七十八师向敌猛烈冲击,各种火器一起开火,打得敌人乱成一团,接着,各部冲入敌阵,部队英勇冲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军歼灭了敌一一○师两个团及师直属队,毙伤敌一千余人,俘敌三千七百余人。敌师长何立中负重伤,逃入甘泉后毙命。

当时,敌六十七军军部还在延安,大量部队需要补给,其南北交通线定要打通,势必继续增援甘泉。我军劳山伏击成功后,敌人从北面来的可能性很小了,将会改由南边来增援。

但南边的群众和地形条件不利于我军设伏,因此军团领导决定继续包围甘泉,待南边敌人出援后,再在运动途中打一个歼灭战。果然不出所料,敌派高福源率四个营北上增援甘泉。

高福源是敌一○七师六一九团团长。该团装备精良,是敌东北军的主力团之一,又加强六二○团一个营和一个炮兵连,共三千余人。

出动前,高福源向上司立下军令状,一定要完成增援解围任务。他在行进中比较慎重,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到达榆林桥后,立即构筑工事,控制制高点。

榆林桥是富县通往甘泉、延安的一座小石桥,桥南是个小镇,居民七十多户,靠山坡有两三排窑洞。

军团领导决定,趁来敌立足未稳,将其歼灭。遂仍以八十一师二四三团围攻甘泉,主力围攻榆林桥。

经过地形勘察和战斗准备后,十月二十五日拂晓,七十五师、七十八师乘晨雾同时由东西两面向榆林桥守敌发起攻击。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我军攻占了周围所有高地。敌人多次反扑,均被打垮。

上午八时左右,大雾开始消散,军团领导分析战况后,命令各部队从山上往下打,对敌人占据的窑洞发起进攻。激战至下午,将敌全歼。

此次战斗,共毙伤敌三百余人,俘敌一千八百余人,缴获八二迫击炮八门、轻重机枪一百二十余挺、长短枪一千三百余支,生俘团长高福源。

(四)与红军最后一战——直罗镇再丧精锐

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同红十五军团会合。敌西北剿总重新调整了部署:以五个师的兵力,首先构成东西封锁线,又打通洛川与延安之间的联系。再以七个师构成南北封锁线。尔后逐渐向北压缩,企图摧毁我陕甘根据地。

根据这种情况,红一方面军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首先在直罗镇一带歼灭敌一到两个师,尔后视情况转移兵力,各个歼敌,以打破敌人的围剿。

二十日下午四时许,敌一〇九师进至直罗镇。我军抓住敌比较突出孤立的有利战机,于当晚将敌一○九师包围。二十一日拂晓,在方面军统一号令下,红一军团由北向南攻击,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至下午二时,我军歼敌大部,遂以少数兵力围困一〇九师残部和阻击由富县西援之敌一一七师,主力向西迎击由黑水寺向直罗镇增援之敌五十七军另两个师,在张家湾歼敌一个团。

被围之敌一零九师残部于当晚突围,二十四日上午被我军全歼。至此,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

四战下来,东北军一共成建制损失了一个整师、四个团、八个营,共计两万人,约占东北军总兵力的10%。

此后,张学良再也不敢打红军了,而是开始与红军、陕军建立三位一体大同盟。

二、东北军真的不堪一击吗

东北军对阵红军屡战屡败,不少人痛骂东北军是草包,张学良听了很生气:“说我们东北军是草包,请问全国有几个人能打得过红军?”

那么,东北军真的是草包吗?

(一)装备

大家都知道,民国时期,东北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奉天兵工厂号称亚洲第一兵工厂。依靠兵工厂的便利,东北军拿到了不少自产的武器。

再加上东北偏安一隅,不像内地饱受战乱之苦,经济相对发达,财政收入也高,东北军有钱买日本和欧美的武器。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九一八后东北沦陷,关内东北军仍算得上装备精良,武器比关内任何一个势力都要多。

以在直罗镇被歼灭的东北军109师为例,该师前身是东北军独立第9旅,这个旅属于东北易帜后的国防旅,战斗力较强。兵员超过一万,战兵在6000左右,下属三个团。

每个团直属有重机枪12挺,82迫击炮6门,37毫米平射炮6门。师属有重迫击炮6门。营连里装备大量轻机枪和掷弹筒。

可以看到该师除了没有装备牵引式火炮,其山地作战能力至少对抗中国军阀等武装力量还是够用的。

从缴获来看也确实如此,109师参加过长城抗战,损失了部分武器。即使这样,109师在直罗镇被歼灭时,我军仍缴获3500多支步枪,176挺轻机枪,8门迫击炮、22万发子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劳山战斗中,我军歼灭一一零师两个团和师直属队计四千七百多人,就缴获了七五山炮4门,八二迫击炮24门,轻重机枪204挺,长短枪枝3000余支

按战斗缴获计算,东北军平均一个连至少有一门迫击炮、十一挺轻重机枪。

缴获最多的当数斛山寨战斗,我军歼敌四千人,缴获的武器除了让红二十五军三千战士换装一遍外,还分发给当地游击队。即使这样,仍有多出4挺重机枪、700支步枪。这批武器我军带不走,只能卸掉的枪栓,隐藏于云雾山下的清水塘里。

(二)军官指挥能力和士兵战斗力

有读者就说了,装备好,说明不了什么,我军战史上,敌人拥有先进装备被我军打败的例子太多。有先进装备,士兵没战斗力、军官瞎指挥也是白搭。

那么,东北军军官和士兵真的是素质低劣吗?

1.军官。1933年东北军整编为5个军,军长除了绿林出身的万福麟外,其他四人都是正规军校毕业:王以哲毕业于河北军官学校第8期步兵科。何柱国和董英斌毕业于保定军校。冯占海毕业于东北讲武堂。

与黄埔系那些速成军长、师长不同,东北军很多师、军级将领普遍有至少5年团级任职资历,王以哲从军校毕业到成为团长花了十一年。

因此,与红军作战,东北军不少军长、师长表现出了比较准确的战场判断力。

直罗镇战役后期,我军留少数兵力围攻一零九师,集中主力想歼灭来援的57军两个师。57军军长董英斌看出了我军的意图,急忙收缩兵力,我军在追击中只歼灭了57军一个团。

还是在直罗镇战役中,一零九师师长牛元峰观察到了红一方面军前指在宝塔山,于是安排一个团去偷袭。

据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元帅回忆:

打到中午,忽然上来一股敌入,约摸有一团人的样子,直向一军团指挥部所在的山头上冲来,企图向西突围出去。敌人向我们越逼越近。这个阵地,原来我们是命令二师陈光带一个团来占领的。可是他们还没有到达,敌人就上来了,我们只得带着直属部队,面对面地阻击敌人。

我们当时身边只有一个警卫排,左权参谋长叫通信员赶紧把侦察连、工兵连调上来,还命令直属队所有的人都拿起枪进入阵地,保证不叫敌人冲出去。

可是直属部队没有充足的子弹,每人才只有四发,而且警卫排又没有长枪,只有用驳壳枪射击敌人。直到后来,还是警卫连上来了,我才带着这个连将冲上来的敌人压下山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士兵。与不少读者印象正好相反,东北军单兵作战能力很强,被红军俘虏的东北军士兵很多都成为教官和战斗骨干。

1934年12月9日,长征中的红二十五军在庾家河遭遇国军60师阻击,双方很快展开恶战。

两个在教导队任教官、入伍才不到半年的前东北军士兵表现尤为突出,他们一个端着机枪猛射,一个狂扔手榴弹,接连打退了敌人一个连数次进攻,为红二十五军制止敌人迂回立下了大功,这两名教官最后壮烈牺牲。

在长岭岗战斗中,辽宁人、东北军一一五师机枪手郎献民被俘。被俘后,郎献民依然满口“委座”“少帅”,三番五次想跑路。

红25军军长吴焕先见人才难得,单独找他谈话,最开始郎献民还挺抗拒。吴焕先用一首歌就打动了郎献民:“张学良牙张学良,看你成了什么样?丢了东北和家乡,国民心里好悲伤。”

半天功夫不到,郎献民就被吴焕先的话语触动了,从此,他成了一名红军战士。短短一年多时间,郎献民在红军里一路从教官升到225团团长,团政委则是未来的开国上将刘震。

在榆林桥战斗中,他和刘震一起身先士卒打冲锋,结果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在直罗镇战役中,有一个名叫崔日发的一零九师士兵被俘。红十五军团破坏部部长唐天际送他两本《辩证唯物主义入门》与《大众哲学》,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

1938年,此人任涉县独立团二营教导员,忽然觉得自己的名字太封建,遂改名“崔建工”。14年后指挥部队扬名上甘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难怪少帅不服:“我高级将领和士兵都不差,装备也是一流,这都打不过红军,试看全国有哪个势力拍胸脯能与红军交手?”

三、东北军屡战屡败的原因

学过中学政治的读者都知道,课本上有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原理,即事物的发展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下面笔者就用这简单的原理来分析。

(一)内因

1.双方指挥艺术的差别。毕业于正规军校的东北军高级将领遵循的还是一战欧洲战场那一套打法,一线平推、掘点固守、分进合击。张学良在鄂豫皖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剿共,玩的就是这一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打,和红军正面作战没问题,进行复杂的运动战就比较难了;而红军的作战思想则是不计较一城一池得失,先分散敌人兵力,再围点打援,于运动中歼灭敌人。东北军一旦着了红军的套,往往就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比如劳山战斗前,红十五军团就主动放弃了延安以南大片根据地,导致东北军67军4个师被迫分散守点。之后红军再围攻延安到洛川之间的重要据点甘泉,成功引诱一一零师和高福源团来援。

2.军官骄纵轻敌。1935年9月,王以哲的67军进驻延安。各级军官认为红军人少,夜夜喝酒、抽大烟、赌博,毫无戒备。

牛元峰一零九师占领直罗镇后,对于直罗镇附近那么容易打伏击的地形,居然不经过仔细侦察、不放警戒哨,不在直罗镇四周抢占制高点,不指示士兵构筑工事。

一零九师官兵吃完饭后开始大睡,凌晨四五点钟红军攻击,没到中午一零九师全部溃散。

3.士兵毫无斗志。自从丢了东北后,东北军长时间陷入远离家乡、无后方作战的窘境,士兵厌战情绪非常严重。斛山寨战斗,东北军率先发起突袭、并且占据地利,兵力也多。

然而红二十五军打了一次巧妙地反击,将东北军压在山沟,不少人干脆扔下武器投降,使得红二十五军以三千之众居然俘虏了三千四百多人。

在陕北作战,东北军士气更是差到了极点,枪一响队伍即乱做一团,有的用手刨地,想刨个地缝,把身子藏在里面,有的把头藏了起来,屁股却露在外面。

(二)外因

1.无论是在鄂豫皖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剿共,红军都是内线作战,地形熟悉、情报灵通,相比之下东北军进入苏区后耳目不灵,地形不熟,又不能迅速集中兵力,一旦有一支部队一不小心冒进,十有八九就被红军围歼。

1935年9月,67军军长王以哲致电蒋介石,表示:肤施(按:今延安)周围人民被“匪化”,组织严密,侦探派不出防线以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从后勤补给的条件来说,陕北苏区物产贫瘠,东北军如果需要进行时间较长的深入军事行动,需要携带大量给养,但这无形中自然影响到了部队的行动,放着不管又很容易被红军打劫,这又导致兵力进一步分散。

2.红军政治攻势,致使东北军内部不少人“通共”。红军几次交战俘虏大批东北军,都把俘获的人员和缴获的马匹给送回去,这对东北军中高级将领影响很大,王以哲、于学忠、董英斌等人一看红军这样搞,都不愿意把事情做绝。

此外,红军还组织大批政工干部对东北军进行战场喊话,半夜到他们营地附近唱《松花江上》等救亡歌曲,甚至发展到战场联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