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起珠江,一艘浓缩了岭南文化精华的“巨轮”在三江交汇的白鹅潭启航。

5月1日,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于一体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下称“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对外开放。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团队领衔设计,横向近360米的长轴建筑体型,有巨轮出海之态。

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犹如停泊在珠江边的一艘巨轮。图源新华社

规划建设之初,大湾区艺术中心就秉承“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从这个角度出发,“三馆合一”的艺术中心启用后,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建设于最能体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区域,这一文化地标又将汇聚怎样的创新理念与思想文化?

区域赋能

水岸商圈项目建设或将迎来爆发期

一江珠水将荔湾区划分为南、北两片,大湾区艺术中心所在的白鹅潭中心商务区核心区就位于荔湾区北片区,处于珠江前后航道交汇处,与沙面隔江相望。

为何选址白鹅潭?三江交汇之处,历史的白鹅潭因水而兴,因水而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如今又成为展示“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窗口。位于珠江最宽处的大湾区艺术中心与广州十三行、永庆坊、文化公园等文化地标相连,先天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着千年商都的开放基因。

大湾区艺术中心的设计也从白鹅潭的环境中获得灵感。何镜堂介绍,艺术中心以“文化巨轮、时光拱廊、鹅潭写意、云山艺境”为设计理念,三馆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有巨轮出海之态,寓意“岭南文化乘风破浪、远播四海”。“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了‘老城市新活力’,它要在深厚底蕴之上继续出发,走向大湾区,走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8日晚,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启用仪式在广州举行。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张志韬

一个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落子”,必将影响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白鹅潭商务区是广州西翼重要的商务区,区位条件、交通条件、自然条件和珠江新城相近。近年来,白鹅潭累计完成23块经营性地块出让,释放建设空间134万平方米,推动总投资3700亿元、超100个重点项目的实施。

“随着中心的启用,白鹅潭商务区的建设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会长马向明看来,白鹅潭沿岸大量的历史文化相关项目以及沿水岸商圈项目的建设将进入一个备受关注的爆发期,为白鹅潭商圈以及荔湾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是对荔湾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整个广州市城市文化的积极推动。

马向明表示,作为广州首个贴近水岸而建的超大型公共建筑,白鹅潭湾区艺术中心改变了广州沿水岸开发总是作为交通或绿带用途的传统模式,其让文化与水岸相遇,创造出充满想象和魅力的空间场所。当水岸注入文化艺术的功能,白鹅潭地区的水岸开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湾区现象级水平。

互补效应

不同媒介文化作品交相辉映

201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并(同一选址、同一建筑)建设,打造岭南文化新地标。2019年12月27日,“三馆合一”项目建设奠基。

如今的大湾区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超4万平方米,共享公共区域3.5万平方米。在设计中,三馆在上部形成各自独立的塔楼体量,下部通过整体景观、飞虹廊桥、共享艺术大厅、地下商业空间等共享共用的功能体形成整体的建筑基座,同时在出入口和流线组织上既三馆独立,又在这些共享区域实现三馆互联互通。这一模式的建设,有利于三个场馆对外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发挥三馆的集约功能并形成互补效应。

随着对公众开放,一批重磅文艺大师名作、珍贵藏品也逐渐向公众“揭开面纱”。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特别策划推出“新时代·新跨越——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以及“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八大展览;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是广东省内首家独立的非遗展示场馆,广东省5项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6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6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将在馆内徐徐展现;5月,广东文学馆将上演3场关于鲁迅的“文学小剧场”,还将设立“名家工作室”,助推网文“出海”。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探馆。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邹卫 李鹤鸣

“美术作品、非遗技艺适合展览和展演,相比之下,文字的观看性没有那么强。大湾区艺术中心将美术、非遗和文学‘合一’,兼具绘画的具象性与文字的抽象性,两者相互补充,实现不同媒介文化作品的交相辉映。从观感上看,既能带来视觉冲击,又能增强空间的层次与思想的深度。这也是中国展览业未来可以探索的方向。”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江冰说。

江冰认为,广东是中华文化由北向南流动的最后一道堤坝,同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因此,广东的文化既古老又现代。“三馆合一”项目在这样一块土壤中生长,有其鲜明的个性与创意性。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中心开放后还需细化设计,处理好画面与文字、观念和装置的关系,实现“1+1+1>3”的传播效应。

逐浪湾区

成为各种创新理念的交汇点与激活点

大湾区艺术中心汇三江、合三馆,还要连三地。在建设之时,大湾区艺术中心就被定位为彰显广东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国际知名、亚洲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文化博览群体,打造“岭南文化的标志地,大众休闲的目的地,湾区交流的会客厅”,是展现岭南文化“双创”成果、推进人文湾区建设、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何镜堂也曾表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建成,是广东文化走向大湾区、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节点,将成为广东建设经济大省、文化强省的重要场景和重要阵地。由此可见,“三馆合一”项目不仅服务广东省,还将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并寻求与世界的对话。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先锋性和未来性的特征,能够引领产生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思想与新的观念。”江冰表示,大湾区的时代特征赋予了艺术中心天然的使命。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大湾区艺术中心应成为大湾区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艺术中心不仅是一个展馆,更是一个创作平台,应发展成为各种创新理念的交汇点与激活点。

如今站在大湾区艺术中心面前,一条呈拱桥形的观景步道映入眼帘,这是连接着文学馆和美术馆的“时光拱廊”,其寓意也揭示着人们对艺术中心的期望:如纽带般将岭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相连接,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连接。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 实习生 李盛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