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以“新时代 新汽车”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China)在北京举办。

北京车展自1990年起双年一届举办,跟上海车展轮流隔年举行,2022年由于疫情停办一届。因此,这是北京车展时隔4年以来的强势回归。

根据北京车展的官网显示,本届北京车展展场总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约500家零部件企业及科技公司展出创新成果。北京车展新车发布会共196场,全球首发车117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30台),概念车41辆。北京车展上,新能源车款更是多达278个。相比之下,燃油车的展台和数量则是少之又少。毫不夸张地说,新能源已经占据了北京车展的大半壁江山了。

老惯例,视知产研院这次帮大家翻阅了全球各大主流媒体关于北京车展的报道。继上一年震惊世界的上海车展后,北京车展再一次成为了西方汽车巨头的噩梦。

01

“趋势所指向的地方”

首先,车展的规模和创新力再次刷新了外媒的三观。

“数不胜数的展台,强大的大屏幕、狭窄的过道和众多的新产品。这就是趋势所指向的地方。”德国《经济周刊》高度评价本次北京车展。

《经济周刊》还认为,中国是创新之地,因此本次车展对所有的汽车老板们来说是一种“健身房”。

“比亚迪的大胆创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路透社点评道。

《法兰克福评论报》点赞了北京车展上的汽车厂商的创新力。“德国人并不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人才是这里的创新者。”圣加伦大学的汽车专家安德列亚斯赫尔曼(Andreas Herrmann)表示。

“与世界上最重要的车展上几乎所有其他地方一样,人们都在谈论中国速度。没有任何地方的汽车开发速度更快,创新也更多。”德国《商报》点评道。

02

惨烈价格战

其次,激烈的价格战下的汽车价格也折服了一众媒体。

美国汽车爱好者杂志《Car and Driver》更是直接称赞中国汽车实惠。

“在北京车展上,你不可能不注意到这里有多少真正价格实惠的电动汽车,以及不断改进、续航里程越来越长的电池。一款售价低于 7500 美元的正规电动汽车?没问题,中国有很多这样的汽车。”

“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在已经拥挤不堪的市场中,制造商和产品的数量之多都难以站稳脚跟。供应过剩和需求逐渐减弱不断引发残酷的价格战,越来越多的汽车内外看起来都大同小异,令人眼花缭乱。尽管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支持这个行业,但在近 100 家企业中,只有十几家足够优秀,能够在不可避免的筛选过程中生存下来。”

03

德媒简直要炸了

在这次车展中,最焦虑的莫过于德国人了。

德媒简直要炸了。

惨败、噩梦、落后、优势耗尽、举步维艰、强弩之末……一系列消极的词汇被用在了德媒的众多报道和标题中。

德国汽车巨头市场份额正在流失以及影响力下降已成了众所周知的事实。

德国《商报》一连发了几篇文章,痛诉德国燃油车销量下滑电动车业务却进展不顺,德国在华影响力及市场份额正在加速萎缩。

大众汽车中国区总裁拉尔夫·布兰德斯塔特(Ralf Brandstätter)向《商报》承认,由于内燃机销量下滑,德国失去了在中国的整体影响力。“利润丰厚的内燃机的销量不断下滑。2020年,中国柴油车和汽油机的市场份额为94%,而最近仅为67%。在此期间,仅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就损失了 549,000 台内燃机。就电动汽车而言,德国人尚未能取得与汽油动力汽车相媲美的成功,这意味着他们正在失去在中国的整体影响力。”

“德国企业仍然无法应对日益电动化的中国汽车市场。他们正在将市场份额输给中国竞争对手。德国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遭遇惨败。展会上的日子显示了德国制造商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的弱点。中国市场的注册和生产数据揭示了德国制造商的表现有多么糟糕。企业如何在中国生存?”《商报》质问。

德国电视台直言,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中国正在成为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噩梦。文章中直言:“德国品牌在远东的领先优势早已被耗尽”。

《经济周刊》标题也是相当直接。“北京车展: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举步维艰。”

“大众、梅赛德斯、宝马等公司必须在中国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北京车展上,他们显得好斗。但中国人不睡觉。”《经济周刊》在文中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严重落后的局面,媒体发出了提问:德国汽车生产商有没有办法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德媒显然没什么信心。

《经济周刊》发布的文章中指出尽管去年车展震动了整个欧洲汽车业,但一年过去了,情况并没有好转,欧洲制造商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对抗中国的优势。

“去年四月,许多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品牌的负责人从上海举行的年度最重要的车展回来后,几乎感到震惊。无论是量产版还是豪华版,奥迪、宝马、奔驰、保时捷和大众等制造商几乎被中国本土厂商的各种产品淹没。对于福特、斯特兰蒂斯、丰田和现代等大公司的品牌来说,情况看起来更糟。它们几乎从未在中国的大型贸易展览会上举行过。而一年后的现在呢?震惊的厂家回过神来了吗?从北京2024年国际车展的参观来看,情况几乎没有改变。”

彭博同样也认为:德国巨头们要想夺回失地并非易事。“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外国汽车制造商还没有准备好在中国市场上竞争。”上海咨询公司 Automobility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比尔·鲁索 (Bill Russo)表示,“在中国,人们购买的是不同类型的产品,而传统公司根本不生产这类产品,出路是弄清楚如何将这种生态系统和思维方式带入你的公司,从这里开始。”

04

“我们需要众所周知的中国速度”

路透社的报道说,外国汽车制造商现在正热切地寻找中国合作伙伴并宣布新的合作关系,其中,最活跃的是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宣布将与中国游戏和社交媒体巨头腾讯合作。雷诺的一位高管也表示已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理想汽车进行了“关键对话”。

“全球的汽车制造商们正在寻找合作伙伴来弥补差距,他们带着计划和使命来到这里。”总部位于上海的禾赛科技全球销售高级副总裁鲍勃·因登·博世 (Bob in den Bosch) 点评道。

大众CEO布鲁姆强调成功的关键在于比以前更多地依赖合作。

梅赛德斯首席技术官马库斯·谢弗 (Markus Schaefer)在车展上也表示:“我们需要与中国的技术和内容合作伙伴合作。”

“我们不能也不想独自完成所有事情,尤其是在转型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众所周知的中国速度。尤为重要的是开发为客户量身定制的语音输入、网络和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增长,新的电动汽车供应商正在迅速进入市场,推出中国年轻用户特别想要的新产品。”在北京,负责中国业务的梅赛德斯董事会成员Hubertus Troska补充道。

齐普策 (Oliver Zipse)也表示:“中国消费者的偏好直接影响了宝马汽车的发展。”

与此同时,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 (Hildegard Mueller) 向路透社透露,德国汽车制造商还在探索新的营销策略来吸引中国消费者。包括与中国汽车界的网红合作,这些网红在社交媒体上与大量粉丝一起推广和讨论新车型和趋势。“这里的在线流量巨大,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