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找工作很难,或者说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很难,而一些用人单位并不会对大学生“网开一面”,而是会搞权力寻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扩招之后,大学生人数增多,而社会优质岗位有限,并不能完全留给大学生。指望优质岗位上那些人自动让出来,或者退休,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实现。以前包分配,是因为大学生稀缺,而现在不包分配,是因为大学生不缺,太多了,甚至人满为患。一方面验证了高等教育的全面推广,全民文化素质提升不少,另一方面也是教育产业化运作的结果。读大学不再是梦,而是很简单的事。可是,读完大学之后,大学生就要面临分配的问题了。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并不是说他们眼光高,而是社会根本没有留给太多他们好的职位,哪怕只是专业对口的职位也没几个。

大学的专业知识大幅度缩水,虽然很多院校提升了等级,从一本院校提升到985或211或双一流大学的地位,但教学成果并没有太多,也没有训练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至于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就失业,干一些送快递、送外卖、商场服务员的工作,不然就要考研。有一些专业的研究生毕业之后也找不到工作,还得托人找工作。于是,工作岗位就成了稀缺的资源。而稀缺的资源向来都比较抢手,成为出售的商品。

倘若在上世纪,大学生找工作基本上不用托人,不用花钱。到了现在,教育产业化了,市场化了,大学生增多了,而好职位相对变少了。于是,很多职位都可以作价出售了。不但一些单位领导可以卖职位,而且一些皮包公司也开始卖职位。领导要招聘员工,定下调子,却在招聘过程中收钱,甚至要实现竞价排名。谁出的钱多,谁就能获得优质岗位。谁出的钱少,谁就只能排在后面,获得一些又苦又累还挣钱不多的工作。当这种托人找工作的风气形成之后,懂这种风气的大学生父母就要给孩子提前攒下一笔钱,用于找工作。找一份工作花费五六万是常有的事,并不稀奇。倘若没有这种花费,大学生就只能选择底层劳动者的岗位,或者去考研。毕竟,富二代和官二代不多见,大多数大学生都不可能找到太好的工作。倘若掏钱找工作,就会找到相对好一点的工作————当然得有门路,要托人找。

本来社会岗位需要竞争获得,能者上,庸者下。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这么回事,而是价高者得,并不是有才能的人获得。于是,很多没有什么才能的人尸位素餐,占据好的岗位,却不干活,甚至根本不懂业务,就成了某些单位的领导,只要懂官场的潜规则,就会升职加薪,即便没什么学历,也会通过进修学习获得,很容易混得风生水起。而比他们学历高的大学生大多混得不如人意,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要想找工作,大学生就要托人,就要送银子。如此运作之下,优质岗位成了商品,可以自由买卖,但并不能明说,以免露馅。用人单位拥有选择权,可以用优秀的大学生,也可以用不优秀的大学生,当然也可以用中专生、技校生等,只要应聘的人出钱够多,就可以得到那个岗位,至于笔试和面试,只是走过场,并不能当真。

一些领导自己不好意思收钱,就让一些中间人收钱,算是搞了权力寻租,也催生了一些政治掮客。除此之外,领导让亲属成立培训公司,专门给人介绍工作,说是交钱培训,培训几个月之后就可以到国企上班。其实,只是一种服务人员培训,并不算国企正式员工。有机场、火车站的地勤服务人员,还有一些保安等,说是在一线城市才上班,其实月工资只有三千多块钱,自己租房子、吃饭花费之后,所剩无几。倘若大学生参加这样的培训公司,会被骗,交了一大笔钱,培训后却是大城市的底层人员。不交钱,也能成为底层人员,何必非得交钱培训呢?

用人单位长期把持社会优势资源,不肯出让,即便岗位上的人员无所作为也照样可以获得高工资待遇,可以优哉游哉混到退休,而有才能的大学生却连竞争上岗的资格都没有。所谓的竞争上岗,只是竞争一些工厂拧螺丝的,大街上送快递的工作,却不是单位领导的岗位,连单位正式职员的岗位都不是竞争获得的,那么,用人单位的权力寻租也就成了常态。甚至一些单位领导公然出卖优质岗位,收钱很多,却没有被查获。那么,如此一来,竞争岗位的优势就会消失,很多岗位竞争都成了任人唯亲的选拔,成了出卖岗位的手段,却并不会明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想让大学生发挥才能,就要放开社会优质岗位,让有才有德者获得,而不是权贵们长期把持,不肯放松,更不是把大学生推向市场之后,就不负责任了。需要给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不然就不要招收那么多大学生了,以免人才过剩,浪费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