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1月,老红军邱一涵在江苏病逝。噩耗传出,许多当年和邱一涵走过长征路的老同志捶胸顿足,涕泪滂沱。追悼会上,年纪稍大一些的老革命,冲着邱一涵悲呼“大姐”,年纪小一些的,则哭喊着“妈妈”。

在送行的人群中,有几十名将军,上万名机关干部、群众,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时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省长惠浴宇,以及宋时轮、唐亮、钟期光三位上将。

他们亲自执绋,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为这位老红军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场面,在江苏真是空前绝后。”时隔几十年之后,当年参加送葬的一些老同志,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

邱一涵究竟是什么人,为何在去世后能获得如此殊荣?

邱一涵出生在湖南平江一个穷僻的村庄,父亲和哥哥都是平江早期的共产党员。在父兄的影响下,邱一涵早早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7岁加入共青团,19岁开始担任儿童团指导员,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9年,湘鄂赣特委宣传部长袁国平到平江视察工作,认识了纯真执着的邱一涵,而袁国平的才华睿智也深得邱一涵的青睐。工作中一来二去,两人相互产生了好感,第二年便结为夫妻。

婚后,邱一涵在袁国平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快就成了袁国平的得力助手。尽管身体纤弱,但邱一涵始终和丈夫并肩战斗在前线,和大多数的男同志一样,背起背包行军打仗。

在一次反“围剿”的战斗中,邱一涵不幸右臂负伤。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右手终生残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开始后,邱一涵成为红一方面军30位女同志之一。和男同志一样,邱一涵需要一边行军一边打仗,休息的时候还要给部队上课。

面对白雪皑皑的夹金山,邱一涵右臂致残,又拖着一双裹过的脚,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就在她摔倒在雪地上,怎么挣扎都爬不起来时,恰好丈夫袁国平牵着马路过,把她救了起来。

但由于马背上驮着伤员,邱一涵只能拉着马尾巴继续前行。而马背上驮着的正是不幸负伤的唐亮。在邱一涵病逝后,唐亮曾当着邱一涵儿子的面对大家说:

“没有袁主任的马,我是过不了雪山的!”

在过草地时,邱一涵和大家一样都没有粮食吃,只能靠着野草充饥。整整七天七夜,邱一涵没有吃过一粒米,硬撑着随军前进。眼看就要走出草地,由于误食了了有毒的野草,邱一涵的一双手肿的就像馒头,直至病逝都没有治好。

长征结束后,邱一涵跟随丈夫袁国平创办了抗大。新四军成立后,邱一涵又调任教导队担任宣传科长。面对10个连队,邱一涵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学员的而情况,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邱大姐”。

1941年,袁国平在皖南事变中牺牲,再加上唯一的儿子送回老家后下落不明,邱一涵急得整天吃不下睡不着。靠着坚强的意志,邱一涵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将对丈夫和儿子的思念,全都寄托在了同志和战友的身上。

当时邱一涵手下有位名叫董昌达的技术书记,年纪比邱一涵的儿子大不了多少,因此大家都开玩笑让董昌达叫邱一涵“妈妈”。夏天到了,部队给营级以上干部配备了蚊帐,董昌达级别不够没有领到,邱一涵就将自己的蚊帐让给了他。

尽管董昌达深受感动,但想到自己不能有蚊帐,董昌达就主动交了上去。邱一涵得知后气得哭了,跑到宿舍找到董昌达:

“谁叫你交了的?那是我给你的!你这个小孩子怎么这样古怪?”

在邱一涵手下工作这么久,董昌达第一次见到邱一涵发脾气。多年之后他才明白,自己深深地伤害了一颗母亲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邱一涵还兼管地方的江淮大学。由于物资困难,邱一涵就将抗大采购的药品分一部分送过去,她还经常派人买生姜、红糖送给女同学,照顾她们度过每个月特殊的日子。

由于担心大城市来的同学生活不习惯,邱一涵特意关照要提高生活标准。每天早饭都有炸油条,冬天还有棉大衣,享受连级以上干部的待遇。

1946年秋天,由于子宫出血,邱一涵辗转到上海求医。经医生诊断,邱一涵患上了子宫癌,需要接受放射性治疗。在治病期间,邱一涵托地下党的同志回乡寻找自己的儿子,终于在街角找到了与母亲一起乞讨的袁振威。

在地下党同志的帮助下,出生八个月就被送回湖南老家的袁振威,终于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在上海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子宫出血停止了。邱一涵以为疾病已经彻底根除,便没有继续治疗,又回到解放区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之中。

1949年南京解放之后,邱一涵随军到了南京,转入地方工作。期间,邱一涵经常和干部群众谈心,在广大的干部群众中形成了不同寻常的凝聚力,成了干部群众的良师益友。

遗憾的是,由于工作繁忙积劳成疾,邱一涵的癌症复发。临终前,一生不求索取的邱一涵向组织提出了唯一的要求:

与她的爱人袁国平合葬在一起。

安葬了邱一涵之后,老战友江渭清主动承担起抚育袁振威的任务。将袁振威接到自己家的第一天,江渭清就郑重地告诉袁振威:“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虽然你喊我叔叔,我承担的却是做父亲的责任。”

就这样,袁振威成了江渭清家里一个不姓江的儿子。

邱一涵去世不久,袁振威就患上了肺结核。为了保证营养,江渭清让妻子专门订了牛奶,叮嘱袁振威要多休息。袁振威小的时候自控力差,经常跟着江渭清的儿子到处玩耍,江渭清怕自己说多了袁振威接受不了,自己的儿子就成了“替罪羊”。

除了江渭清,还有许多袁国平夫妇的战友视袁振威如己出。朱德曾对康克清说,袁振威也是我们的孩子,叫他来北京,我们管起来;陈毅的夫人张茜也曾对袁振威说:“你父母都不在了,我们跟他们一样就是你的父母,这里就是你的家。”

后来,袁振威为了给父亲立传,对他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专门给迟浩田写了一封信。当袁振威把信拿给江渭清,征求他的意见时,江渭清连声说好,还在信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原本袁振威写给迟浩田的信,变成了两个人联名为袁国平立传的报告。

江渭清晚年时候定居南京,与袁振威有更多亲近的机会。袁振威大学毕业之后,长期在海军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作战指挥的人才。当江渭清听说袁振威取得的成绩后,高兴地要请他喝酒,还为他亲笔题写了“自强不息”四个大字。

父亲袁国平去世的时候,袁振威只有八个月,后来回到母亲身边,也仅仅只有10年的时间,是江渭清一家给了袁振威家庭般的温暖。直到临终前,江渭清还对儿子和袁振威说:

“你们应该是亲兄弟!”

参考文献:

[1]徐许斌.紅軍长征女战士邱一涵[J].湖南党史通讯,1986(04):13.

[2]袁振威. 我的母亲邱一涵[C]//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想在我心中(四编).中西书局,2014:4.

[3]黄祖坤主编. 巾帼风采 第三卷.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2008.11.

[4]左政,沈曾华. 抚育青年的好领导——忆邱一涵[C]//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文教分会,新四军江淮大学校友会.新四军江淮大学纪念文集.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文教分会,2011:4.

[5]本刊编辑部.长征巾帼:危秀英、陈慧清、邱一涵[J].党史文苑,2016(09):29-31.

[6]袁振威.袁国平邱一涵夫妇的长征之路[J].百年潮,2017(01)
:36-42.DOI:10.16624/j.cnki.11-3844/d.2017.01.005.

[7]湖南省革命烈士传编纂委员会编. 三湘英烈传 第2卷.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