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当贝壳从装饰品发展成支付手段时,货币就诞生了,那是在中国的夏商时期。到公元前12世纪左右,青铜冶炼技术成熟,铸造工艺先进,于是青铜铸币出现,几乎与此同时,货币上便伴生有文字书法,直到今天。

中国古代钱币上的文字,也叫吉金文字,秦朝以前的吉金文字都是大篆,青铜布币、刀币、贝币以及部分早期环钱上的文字都属于大篆范畴,这些文字以物证史,其重要性和钟鼎彝器先秦玺印文字相当,是中国历史演变的见证,所以古钱币的收藏研究代不乏人。从书法学意义上来说,能进入吉金文字体系的都是优秀书法,早期吉金文字部分尤为独特,是书法史上的一枝奇葩,而秦朝以后历朝历代的钱币书法,与整部中国书法史亦可相参相融。钱币上的书法虽然总体数量在整个中华书法史中占比不大,但每件钱币书法必然都是重器,是国家名片,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钱币无翼无足,却能流布天下,钱币书法相随相伴,见证财富的聚散,人间的悲欢。

PART

1

先秦时期古文字钱币书法

货布铜范(银行博物馆藏)

这一时期的文字均为大篆。

最早出现的青铜铸币是仿造农具的布币,早期的空首布上没有文字,空首布体形粗大,大概是从正式农具演变成货币的过渡形式,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一书中即说“实际上生产工具和专用货币的界限是难以划分的”,但是当一部分形态各异的布上出现文字时,就自发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铸币。这一类布币出现在商晚期,那时候甲骨文和金文大篆同时流通,而布上的文字因为形制所需往往较少,文字内容多为数目字和地名。

单字如“高”“富”“益(旧释作朋)”等。虽然是单字,但气象在线,位置经营也得当,为整个钱币书法开了个高高的起点。

两字布文如“安藏”“安阳”“平阳”“离石”“同是”等。两字布明显比单字布变化更多,而两字在布币这样一个方寸之地,章法更易于施展,舒朗挺拔,有少年气,是这一时期布币书法的整体感,其中“离石”币堪称两字布币书法的天花板。而“平阳”布上的阳字写法之多令人拍案叫奇。

多字布文如“梁正尚金当寽”“旆钱当忻(旧释殊布当忻)”等。多字书法难于少字书法,然而排布合理则更胜少字,“梁正尚金当寽”章法如卵石铺路,单独放大可以作为中堂悬挂。

刀币随布币而来,多出北地,最早的尖首刀,上面一般仅见数目字,而燕地刀币为磬折形,刀币上出现各种“明”字故也称燕明刀;以至于这个燕刀“明”字成为汉字书法艺术库中的明星字体。赵刀是圆首,上有“甘丹(邯郸)”“白人”等。甘丹即邯郸,这也是货币书法以物证史的一个例子。齐刀形制似为上述刀形的折衷,刀首略尖,刀身略折,文字最多,丰富多彩,著名的有“齐法化”“齐造邦长法化”;另外如“即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均为金文书法中的精品之作。

环钱一般认为是仿造玉器而制,楚国蚁鼻钱则是贝币的衍生,前者的“垣”“共”“西周”“东周”均字法奇特,“共”字达到的艺术高度大约和燕刀“明”相仿佛。而蚁鼻钱及其同地的郢爰金币文字一直以来都有如楚国的巫文化一般给人以神秘之感,这一书法宝库尚有待识者来深入挖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刀币

上述古钱币文字书法总体而言和同时期的钟鼎文统一体系,字形端庄,线条优美,气息古朴,受到钱币特有形制所限制,文字和章法都要充分设计。譬如“平阳”布中的“阳”字,彭信威先生曾在其《中国货币史》中一气列举九布,九“阳”形态各异,正是古人神奇创意的最好体现,令人佩服无比,而章法布局上则舒朗开阔,和字形相配,与同时期的青铜器金文章法不同。尤其要指出的是这些古币文的线条,虽然在同时期的金文体系中,但更接近甲骨文的锲刻感,尖锐挺拔。这样的锲刻线条和舒朗开阔的章法一起成为古文字钱币书法迥异其他金文系列的最大特点。

古文字钱币书法营养极为丰富,目前偶尔可见有书家取法钱币文字元素在创作少字甲金文书法作品,其中的成功之作给人的艺术享受也是前所未有的。而更为常见的是篆刻在其中的取法,篆刻作品不仅取其字形作变形印化,更取其币形为印章的形制,出奇而不失古意,晚清海派篆刻家赵之谦就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PART

2

从“半两”“五铢”到“货布”

秦半两

秦朝统一币制,“初行钱”一说是三孔圆足布,然而上面的文字不能识定,而且是大篆,与秦国实行“书同文”前的文字也不符。另一说是环钱“半两”,惠文王二年(前336年)所铸,形制从早期环钱的外圆内圆演变成外圆内方,由此,“孔方兄”成为中国货币史上的经典之作。

“半两”两个字传为秦丞相李斯所书,这是第一次有书法家在钱币上设计书写币文,当然更早期的钱币文字一定也是书法家所书,只是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而已。李斯的传世之作都是篆书,目前可见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碑至今为篆书书法学习的范本。李斯写的秦权文字、诏版文字遍布全国,是秦朝“书同文”制度下的法定小篆模本,然而在钱币上书写的“半两”两个字虽然被定义为篆书,实际可谓介于篆隶之间,和李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唐张怀驩语)的篆书风格也不同,但是就书法艺术而言写得古厚浑朴,风神俊逸,体现出李斯极高的书法修为。篆书向隶书发展,其实也是书法发展的路径,秦“半两”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传世之作。至后世蜀汉的“直百五铢”和十六国时期李寿所铸“汉兴”钱,依稀可见秦“半两”遗韵,后两种却被视为隶书钱文的代表作。

汉五铢钱范

汉“五铢”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汉后历朝均铸用“五铢”,一直到隋炀帝杨坚,整整使用了739年。然而,若论书法的高度,则西汉“五铢”可以说是一直被追赶,从未被超越,这和汉印在中国篆刻史上的地位相似。五铢,篆书,端庄秀美,古朴清雅,一派大汉气象。

中国传统艺术的多个门类都有一个代表性的高峰期,譬如唐诗宋词元曲,而古钱币书法似乎没有遵循这一规律,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连绵起伏,无有尽时。如果说先秦时期钱币上的古文字书法是钱币书法的一个高峰,则王莽新朝可说是第二个高峰。

辉煌的秦汉时期,是印章文化的高峰期,钱币书法则是秦半两和汉五铢一统天下,钱币制度稳定当然就没有钱币书法的繁荣,到了雄心勃勃的王莽新朝,实行币制改革,他的六泉十布几乎个个精美,然而用力过度,新朝很快灭亡,史家认为和王莽实行的宝货制有很大关系。

王莽钱回归篆书,大多为原创性的作品,如“一刀平五千”为金错刀,错金的“刀”字为缪篆,与汉印用缪篆相类;“中布六百”的“六”字用了算筹符号“┰”,与后来商业上使用的苏州码相类;最精美的要数“货布”,两个悬针篆,在书法史上也属首创,同样使用悬针篆的“大布黄千”“货泉”“布泉”其书法艺术水准不在“货布”之下。古钱币上的篆书书法到王莽为极致。后继者有北周时期的“永通万国”钱,也堪称篆书精品,至于南期的“孝建”“永光”二钱,历来被称作五十六种篆书中的薤叶篆,考其实则未必,然而即便不是薤叶篆,考其篆书钱文,则是艺术水平很高的两件篆书作品。

PART

3

唐宋两朝钱币书法的高光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楷书唐国通宝;右:篆书唐国通宝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奇。说的是各朝书法特点,其中公认晋朝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其他则各有特点不作分别。然而,晋朝钱币上的书法则和其书法史上的地位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唐宋两朝则看点多多。

唐朝钱币中最重要的要数开元钱,开元钱版别较多,然而对于钱文书法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开元通宝”钱相传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书,欧阳询最著名的传世书法作品是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而这枚开元通宝却是他较少使用的隶书书写,唐人书法法度谨严,这枚开元钱也是一个佐证,同为隶书钱文,开元通宝比之于汉兴钱可能古朴不足,然而端庄有余。从开元钱开始,中国钱币书法已完全脱离古文字体系。唐钱成为古钱币书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唐人书法尚法,尚法的另一种解读是艺术上的“稍逊风骚”,后世书法人对于唐代书法是既爱又恨,爱其法度森严,正可作为学习的入门,而入门之后的融会贯通,又常常会为其法度所束缚,突破艰难,这又是唐人法帖令人生恨之处。北宋文坛领袖同时也是写出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的苏东坡先生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一举突破唐人之法。其实他的书法渊源,除了晋朝王羲之一脉,又吸收了颜真卿、徐浩、杨风子几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面目,但是当时人已经无法说清他的书学渊源。他在宋朝钱币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元丰通宝和元祐通宝。元丰通宝有篆隶行三体,其中隶书相传为东坡先生所书,而同钱数体是宋朝钱币的一大特点,也叫对钱。另外,作为著名的元祐党人,“元祐通宝”对钱篆书和草书二体,苏东坡、司马光各书其一。虽然两种钱体都不大,但都是精美品,是收藏必备。

淳化元宝, 自左向右:真、行、草书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美学高峰,钱币文化也是其中之一。宋朝钱币文化之丰富是空前绝后的,各种对钱不仅数量繁多,而且无一例外都是以美为追求目标,钱文书法则涵盖了所有书体,真书、行书、草书在各种对钱中频繁出现,无不是“国家名片”的担当,如“崇宁重宝”“淳祐通宝”等等均为整部钱币书法史上的大名品。虽然宋钱品类繁盛,然而其中最耀眼的一枚毫无悬念当属宋徽宗赵构所书“大观通宝”,瘦金体书法,清刚飘逸,丰神俊秀,是书法作品中的逸品。一枚大观通宝大钱,置身任何青铜铭器中都是毫不逊色的存在,不仅是宋钱之冠,也是中国方孔钱中的最精美者,书法及形制堪称双美并臻。

PART

4

元明清三朝钱币书法的式微

太平天国花钱

元明清三朝延续前朝旧规,在钱币书法上也可说是笔墨紧跟时代,虽总体不及前修,可圈可点的也不在少数。元朝至正年间的“至正之宝”,端庄朴厚,不逊于宋之“淳祐通宝”。明“万历通宝”“天启通宝”,楷书,前者清隽后者朗逸,均在能品神品之间,制作也精美,堪称是大观通宝之后的衣钵传承。清咸丰年间宝福局的“咸丰重宝”当百钱,楷书,厚重秀美,神品。同时期的“太平天国”背圣大钱,就其书法而言并不输于咸丰重宝。

本文对中国古代钱币书法作粗浅梳理,窥见中国古代钱币书法领域的博大精深。作为中华传统艺术瑰宝的书法是中国世代文人的修养体现,也是文化自信的典型代表,而钱币虽是世俗之物,其成形天地百代相沿,国富民福亦均涉其中。钱币上书法因雅俗的碰撞而更显魅力,在中国书法史上别具一格,其独特的艺术内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当今的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书法艺术等诸多领域都将老树新花,绽放出璀璨年代光芒。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