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重症患者,尤其是那些痰液分泌较多且自主咳痰能力较弱的病人,最危急的问题是痰液堵塞可能迅速引发肺不张,继而导致呼吸衰竭。在护理这类病人时,医护人员需要采取持续的管理措施,不仅仅关注单次排痰或吸痰。重要的是确保患者的胸廓能够在24小时内保持良好的扩张状态,这有助于促进通气和换气,进而有效地清除积存的痰液。良好的胸廓扩张不仅对痰液较多的患者至关重要,上海迈动医疗天轨系统其护理功能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呼吸康复等。

呼吸康复对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时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和医治。其中,调整体位在呼吸康复中非常关键。

常规4种体位变化

1、仰卧位

仰卧位胸廓扩张受限的部位是胸廓的背部和肺的底部横膈膜的运动,胸廓的前面扩张运动一定要保持良好

具体做法:给患者下肢垫一个枕头,将双下肢下肢屈曲。同时,从患者的肩胛骨处垫一个枕头或者垫子,但要注意身体和床之间不能有缝隙。这样可以让上臂和胸廓保持同一水平,避免抑制胸廓运动。

2、侧卧位

侧卧位可以起到体位排痰引流的效果。此姿势位于下侧的胸廓扩张受限,要充分保证位于上侧的胸廓运动良好。

具体做法:将患者双臂向前伸直与身体呈90度直角。最上边的上臂不要体侧,应放在枕头或垫子上面,使上侧肩胛骨肌肉放松,缓解胸廓的背侧肌肉的牵拉,便于位于上侧的胸廓运动。

3、俯卧位

采用俯卧位有利于身体背部胸廓的运动及和减轻横膈膜的运动受限,完成高质量的呼吸。

4、半坐位

躺在床上时,上身抬高,下肢屈曲。

具体做法:躺在床上,上身抬起,下肢屈曲。双上肢有垫子或床旁桌子支撑,让肩胛周围的相对放松,减少耗氧量也利于胸廓的扩张。切忌不要将双上肢垂直放于体侧,以免向下牵拉肩胛骨,抑制胸廓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重症护理中,为了增加肺通气量和改善呼吸功能,医护人员通常会使用呼吸机。此外,合理调整患者体位对于促进呼吸和痰液排除非常关键。然而,手动调整体位时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气管脱落,从而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为了提高安全性和效率,一些医院科室已经开始采用天轨系统辅助体位训练。天轨系统可以精准地调整患者的位置,使医护人员能够更专注于患者的具体需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不同的姿势。这样的系统不仅可以增加呼吸气流的流速,促进痰液的有效清除,还能持续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通过天轨移位机的使用,医护人员能够更安全、高效地执行呼吸康复工作,极大地减少了操作中的风险,优化了患者的整体治疗和恢复过程。这种技术的引入,为重症呼吸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参考资料:《肺康复策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实用医院临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