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垩纪研究》刊发一项恐龙蛋研究最新成果。通过对山东莱阳出土恐龙蛋化石的深入研究,古生物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新蛋种,并将其命名为“变形蛋”。

2019年,在一次国际联合野外科学考察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莱阳发现了一窝恐龙蛋化石,随后协同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的工作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在发掘过程中,研究团队注意到这些恐龙蛋的变形现象,这种现象在已知的恐龙蛋化石记录中极为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莱阳出土的恐龙蛋新蛋种化石。受访者供图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大学的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下,确认新发现的这窝恐龙蛋化石是一个全新的蛋种。

研究人员从“变形蛋”的径切面观察,发现其内部发育大量的锥形蛋壳单元组合,它们之间有较大的间隙;中间发育柱状蛋壳单元和小孔;最外层发育壳单元的分支,形成灌木状微结构。研究人员推测,“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其年龄为晚白垩纪中期。

恐龙蛋化石的内部结构情况。受访者供图

据研究人员介绍,新蛋种的发现为圆形蛋科提供了新的化石材料,并扩大了圆形蛋科在东亚地区的古地理分布。“我们对这些恐龙蛋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一种新的蛋种,还可能帮助我们理解古生物在环境压力下的适应机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郑行海说。

截至目前,国内外科学家已在莱阳勘测出数十个化石出露点,发掘、采集了恐龙化石5大类9属12种,恐龙蛋化石5科6属13种,昆虫化石72属300多种。本次新蛋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莱阳恐龙蛋种属,更为进一步研究白垩纪时期的物种进化提供了更为详实的依据。

记者:张武岳

地理科普延伸阅读

山东莱阳恐龙蛋新发现揭示古生物繁衍奥秘

在遥远的白垩纪,山东莱阳这片土地曾是恐龙的乐园。近日,古生物研究人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又有了新的发现——一种全新的恐龙蛋蛋种,被命名为“变形蛋”。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恐龙时代的一些繁衍秘密,也为研究古生物进化和地质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

这次的新发现源于2019年的一次国际联合野外科学考察。当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莱阳进行了一次抢救性发掘,意外发现了一窝与众不同的恐龙蛋化石。这些恐龙蛋呈现出罕见的变形现象,立即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经过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研究人员确认这些蛋属于一个新的蛋种。从“变形蛋”的径切面可以观察到,其内部发育有大量的锥形蛋壳单元组合,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中间部分则发育有柱状蛋壳单元和小孔,而最外层则是分支状的壳单元,形成了类似灌木状的微结构。科学家们推测,这些“变形蛋”很可能是鸭嘴龙的蛋,其年代可追溯到晚白垩纪中期。

新蛋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莱阳恐龙蛋的种属,也为圆形蛋科提供了新的化石材料,进一步扩大了这一科在东亚地区的古地理分布。更重要的是,这些恐龙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古生物在面临环境压力时的适应机制。

恐龙蛋作为古生物繁衍的重要证据,其大小、形状、蛋壳厚度以及内外部的纹饰等特征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科学家们通过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以及CT扫描仪等,对恐龙蛋进行了无损伤的内部结构特征研究。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恐龙蛋的内部构造,还为揭示恐龙灭绝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

恐龙蛋的研究也为我们揭示了恐龙的一些生活习性。例如,恐龙有成窝排卵的习性,这种高产蛋率是以量取胜来保证其正常的孵化数量和维持正常的幼仔存活数量的生态策略。同时,恐龙蛋的孵化成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恐龙自身的遗传特征、年龄、健康状况以及蛋的大小和重量等。

山东莱阳的这一新发现,再次证明了这片土地在古生物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未来,随着科学家们对恐龙蛋和恐龙化石的深入研究,我们有望更加全面地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繁衍策略以及灭绝原因等科学问题。同时,这些研究也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的宝贵信息。

责任编辑:程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