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武昌爆发一声枪响,辛亥革命就此开始,探索救国道路之仁人志士,打响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第一枪。

在孙中山先生的带领下,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倒台沦为历史,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大军阀冯玉祥返回北京,将年仅六岁的末代小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这让清末14万皇族顿时没了主心骨,分散在全国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人数多达14万的晚清皇族,他们主要的去向究竟如何?先前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日子的他们,失去经济来源后,又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贵族之奢靡无度

有着三百年历史的清朝,从最初康熙盛世辉煌无限,到最后慈禧窜逃丧权辱国,此般沉浮令人感慨颇深,清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呢?

早在嘉庆年间,清朝就已经暴露颓势,国内不断滋生矛盾,而国外又虎视眈眈,和妄图进入中国的列强形成鲜明对立态势。

好在当时西方列强还没有崛起,此时清王朝也不是过河的泥菩萨,凭借着稳固的统治,化解了一波又一波的威胁。

可乾隆时期开启的“闭关锁国”政策,却让中华民族顿时成了“井底之蛙”。

外面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统治者都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无法自拔,自认为守好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便可高枕无忧。

但殊不知,此时西方科技文化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不论制造业还是军事实力,清朝同列强的差距越来越大。进入十九世纪后,就连内部矛盾,也成为清政府的不可控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千疮百孔的清政府成了列强眼中瓜分的目标。

迎面而来的坚船利炮让清军措手不及,败倒在英国人面前,但这并未影响皇族奢靡的生活,反而将老百姓推入深渊。

杜甫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似乎成为了晚清社会的真实写照。

皇室贵族,可谓“十指不沾阳春水,脚尖不触地上尘”,身边的仆人几乎从不间断,甚至最简单的洗漱吃饭,也得有人伺候。

这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伺候,或许行动的越少,地位越高,这种扭曲的观念在他们的心中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了。

为了追求所谓的排场,晚清贵族打着“武骑马,文坐轿”的幌子做起文章,有些地位很高的皇室宗亲,坐的轿子竟然需要二三十个人才能抬起来!前呼后拥、妻妾成群,实在令人震惊!

他们凭什么能如此奢靡无度?

主要还是这些旗人在清朝时期享有的特权,因为他们的老一辈为清朝立下了极大的功劳,因此在清军入关之后,这些旗人子弟都受到了封赏,随着不断发展,很多人也就成为了我们熟知的“八旗子弟”。

他们大多数没有什么工作,可朝廷却按时给他们发放俸禄,白白养了很多无用之人。

而说起晚清时期奢靡生活的代表,慈禧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一场六十大寿竟然斥资1500万两白银,和整个北洋舰队的军费旗鼓相当。

为了保留自己的“貌美容颜”慈禧绞尽脑汁,每天服用天然珍珠和人参燕窝等珍贵食材作为内调,外用方面,胭脂粉都是太监特地采摘上等玫瑰和各种名贵药材香料混合而成。

慈禧身边的日用品,大到床铺轿子,小到筷子首饰盒,“奢靡”二字已经没有资格形容,玛瑙、和田玉和黄金,象牙金錾古钱……数不胜数!

皇宫里的太监自然明白慈禧喜好什么,为了讨她欢心在食谱上搞出了很多名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统计,御膳房有足足400人专门负责慈禧每日的膳食,有明确规定表示,每日要为慈禧准备120道菜,每一道都称得上山珍海味,就连饭后的甜点,都足足20多道,光每天这一笔花费,就已经超过4万两白银。慈禧凭一己之力,推动了整个晚清时期菜谱美食的发展。

百姓之水深火热

可反观老百姓的生活,可谓人间炼狱,为了养活家中的几个孩子,日未出人已经开始劳作,日已落可人却未归。很多穷苦出身的老百姓,没有接受教育的资格,更不必谈逆天改命的良机,他们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做富人们瞧不上的脏活累活。

但即便辛勤劳作,仍旧免不了遭受地主豪绅的压榨和剥削,一年到头,甚至颗粒无收,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一旦遭遇天灾,很多贫农只能背井离乡另寻出路,可黑暗腐朽的社会又怎会给他们生存的空间,等待他们的,或许只有破碎的家庭和生死离别的场景。

而清政府也没有停止对老百姓的压迫,制定了严格的徭役制度,让老百姓给皇亲贵族修筑陵园,修建享乐之所,可留给老百姓的却只有春夏秋冬如一的破草鞋。

“天朝上国”,走向灭亡

也正是这个时候,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清朝重臣的力挽狂澜,却为清王朝赢得了苟延残喘的机会,喊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推动洋务运动,但这一切似乎为时已晚。

接下来的清政府同英国、法国、日本、俄国等列强的战争中一次次的倒下,为了苟活,清朝统治者放下了最后的尊严和体面,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又一次的割地,一次又一次的赔款……

原来,清朝之所以会输给西方列强,并不单单是作战装备的巨大悬殊,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落后的观念所致。

于是,戊戌变法横空出世,可奈何守旧派实力强大,最终这场想要变强大的运动和初心渐行渐远,成为了权力斗争的幌子。

岌岌可危的清王朝,必将走向灭亡,武昌起义,便成为了压死清政府的最后一棵稻草,随着枪声响起,大势已去的清王朝全面土崩瓦解。

直至后来伪满洲国成立,溥仪成为了傀儡皇帝,而原来跟在身边的一些皇室成员则成为了清朝之“忠臣”,天子之左右。其他的清朝贵族去向又是如何?

有一部分人回到了东北老家,这片土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有满清皇室保护,其他民族不允许进入,因此清朝倒台后,很多满清皇室都选择回到“故土”。

在这片土地,他们找到了自己民族的聚集地,很多原来的生活习惯得以保留,直至今日,其民族在文化传统方面仍旧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政府虽然倒台,但这些贵族手中的金银财宝可是实打实的值钱货,凭借手中的资产和人脉,很多晚清贵族开始做起了生意,或许赚够了钱,才能维持原来奢靡的生活吧!

相比起回归东北和从商,大多数的清朝贵族在清朝倒台之际就已经为自己找好了退路——进入警察署工作

虽然清王朝落魄了,但这些贵族们之前的很多人脉仍然掌握在手中,想要跻身于这些行业,在当时相较于普通老百姓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不论干文职还出任巡逻警,在当时都称得上十一分体面的工作。

虽然相比以前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但最起码的吃穿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即便放到现在,也是妥妥的铁饭碗。

结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清政府统治者两耳不闻窗外事,更不知百姓苍生之疾苦,反而不断施压、不断剥削,最终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各路有志之士揭竿而起,奋起反抗,让本就气数已尽的清政府,甚至没有喘息的机会,而原本那些高枕无忧的贵族子弟,也随着清朝的覆灭,美梦得以苏醒,化作凡世之烟尘……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