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贾诩,七旬之年病重在床,却在生命最后一刻做出了令人震撼的决定。他告诫自己的子孙们不要站队,这简单的叮嘱却铭刻在了子孙心中。

那么,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动荡年代,一个人的选择和决策会对整个家族的命运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竟然能让一个家族在26年后的动乱中幸免于难?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谋略无双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人才济济。在这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出现了诸葛亮、郭嘉、荀攸等一批谋士,他们智谋过人,运筹帷幄,为主公出谋划策,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就连诸葛亮这样的军事家,也不得不承认,在权谋之术上,贾诩堪称第一人。

贾诩早年并不出名,只有一位名叫阎中的名士认为他不凡,有张良和陈平一样的智慧。后来,贾诩因病辞官,回乡途中遇到一群叛乱的氐人。这群氐人不仅将贾诩一行人拦下,还将他们抓了起来。

危急关头,贾诩沉着冷静,假装示好,对氐人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千万别伤害我,我让人去信,让他们用重金来赎我。"段公指的是太尉段颎,一员大将,在边境地区戍边,威震西土。贾诩借助段公的名号,吓唬了氐人。

果然,氐人不敢伤害贾诩,还发誓要将他送回去。而其他人却全部遇害。贾诩能在危急时刻临危不乱,想出应对之策,可见其随机应变的能力,聪慧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献计献策

后来,在董卓进入洛阳,贾诩被提拔为平津都尉。当时,王允献计杀害董卓,李傕、郭汜等人则往陕西逃走。众人为是走是留而争论不休,贾诩发话了:"杀回长安。"

贾诩向来不会将心思放在脸上,言简意赅,却能直戳要害。众人对他的话很感兴趣,于是贾诩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若各位选择跑路,朝廷很快就会把你们揪出来,后果不堪设想。但若是主动出击,召集人马杀回长安,还有可能重新掌管朝廷。"

正是贾诩的这一建议,导致了李傕和郭汜等人祸乱朝纲。后来,贾诩选择提前跑路,投靠了张绣。建安二年,贾诩说服张绣屯兵宛城,并与刘表联合起来,成为曹操的心腹大患。第二年,曹操率兵南征张绣,包围了穰城。不久,曹操听到袁绍想要趁机攻打许州,便从穰城退兵。

张绣见状,率兵前去追击。刘表也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想要夹击曹军。谁料曹操并非等闲之辈,最终击败了张绣和刘表联军。

张绣不甘心,准备派兵继续追击。贾诩劝阻说:"不要追击,若是追的话肯定会失败。"但张绣执拗己见,果然大败。张绣后悔万分,但贾诩这时又对他说:"这个时候赶紧去追击曹军,一定会取得胜利。"

张绣疑惑不解,但还是听从了贾诩的建议,结果真的将曹军的后卫部队击溃。张绣问贾诩原因,贾诩解释说:"您虽然擅长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虽然刚撤退,但曹操肯定会亲自殿后,所以我知道将军你肯定会败。"

"按照曹操的行军风格,肯定没有倾尽全力。如今轻易退兵,可能后方出现了问题。所以只要击退了您的追兵,他们肯定就会撤退,留下其他人断后。曹操留下的将领虽然厉害,但却不如您,因此将军用败兵也能打败敌军。"

张绣听了非常佩服贾诩的谋略和远见。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贾诩不仅能从战略高度把握全局,而且对敌我双方的实力都了如指掌,临机应变,运筹帷幄,堪称一代谋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归降曹操

建安四年,袁绍派人前来招降张绣。张绣本来很看好袁绍,准备同意。但贾诩却替张绣做出了拒绝的决定,并解释说:"袁绍没有容人之量。"

贾诩列举出曹操的三大优势:"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比较名正言顺。第二,曹操的势力弱,会选择拉拢盟友。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操比袁绍有容人之量,不计前嫌,而且有着远大的志向。"

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领部众归降了曹操。曹操听到后非常高兴,亲自接见了贾诩,并握着他的手说:"是你让我的信誉能够名扬天下啊。"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贾诩不仅有过人的智慧,而且对人对事都有独到的见解。他能看透事物的本质,洞悉人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正是凭借这种过人的才能,他才能成为曹操手下的谋士,被曹操重用。

四、切勿站队

后来,贾诩被曹操拜为执金吾,封都亭侯,后升任冀州牧。随后不久,官渡之战爆发,在贾诩的帮助下,曹操很快就干倒了袁绍。

但随着曹丕和曹植在储位之争中,曹丕渐渐落入下风。曹操手下的人也开始纷纷站队。曹操这时有些举棋不定,便想找贾诩商议。

"你认为我应该立谁为嗣?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拿不准啊。"曹操问道。贾诩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说:"这是大王您的家事。"

曹操还是想套贾诩的话,于是追问:"我还是想听听你的看法。"贾诩沉默许久,曹操有些着急:"你怎么不说话?"贾诩说:"我正在想死去的袁绍和刘表。"

曹操这才明白过来,袁绍和刘表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他们废长立幼,导致内部出现了纷争。贾诩的这番话,无疑是在暗示曹操不要重蹈覆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曹操最终立了曹丕为太子。曹丕也晋封贾诩为太尉,登上"三公"之位。但贾诩却像个隐士一样,私下很少与他人来往,就连子女的婚姻,也不与权贵结交。

直到77岁时,贾诩病重身亡。在他担任太尉期间,亲眼目睹了曹丕对兄弟的刁难。这种行为无疑会给国家带来隐患。所以,贾诩才会在临终前叮嘱子孙:"切勿站队,才能保全自身。"

五、家族兴衰

贾诩死后26年,曹丕在位期间,由于过度依赖异姓子弟,最终遭到了反噬,被司马家夺权,一统天下。正因为贾诩后人没有站队,才幸免于难。贾氏一族在后来也成为朝中权贵。

从贾诩的一生可以看出,他不仅智谋过人,而且有着远见卓识。他能洞悉事物的本质,对人对事都有独到的见解,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正是这种"走一步,看十步"的眼光,才让他的家族在动荡年代安然无恙。

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往往会对个人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保持中立、不轻易站队,往往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祸患。

结语

一个人的选择和决策,能够决定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贾诩正是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远见卓识,在那个动荡年代为家族指引了正确的方向,让整个家族避开了许多祸患,最终安然无恙。

他的故事昭示我们,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抉择面前,我们都要谨慎思考,权衡利弊,作出正确的选择,切勿轻易站队,才能保全自身,走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