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里面提到一条说,要主动消费,不然就会被动破财。

就有不少留言问,那怎么主动消费才是合理的呢?

是呢,肯定不是无脑买买买,但我也绝对不是极简主义者,严苛追求极致“性价比”的人。

那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的“合理浪费”消费观,或者说让自己越花钱越有钱的神奇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浪费一点钱去体验

我每个月会拿出自己工资的5%-10%存起来,这笔基金派什么用呢?就是让我去“浪费”的,哈哈。

我有个“有生之年”的清单,里面会罗列各种我想去的地方,想体验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属于长辈或者一些朋友会说,“去那干嘛,多浪费钱。”

早些年,我的大部分“浪费基金”都用来旅游了,老朋友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我只身去了古巴哈瓦那。

那时看旅行攻略,真的是被叮嘱连卫生纸都要自己带上的,所以当时有很多朋友反问我,浪费这些钱去那干嘛?

前两年又浪费了一下,去了云南的世面村,一个连进村的路也没修好的地方。当我描述这段体验,又有人问,这去了是为了什么?

村长拍的村子的照片,一个人要有多热爱自己居住的地方,才会花那么多时间和心思去观察它、记录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一次的“浪费”,是把 年夜饭安排在了外滩5号,我们体验了一把米其林餐。

下面这几道菜的价格就够我们家一周三餐的全部开销了。我 一位朋友教育我的原话是,“吃完了还能长生不老吗?”,Emm… 真的吃过,也就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特别理解朋友的劝说,但并不认为这就没必要了。

体验新鲜事物,也许会踩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朋友现在越来越追求“确定性”,而不敢轻易尝试的原因。

但人生不是轨道啊,不是只有沿着既定路线,追求两点之间最短的这一条路径。

我还 是很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去打开自己生命的广度,去看看我还没看过的东西。

这些体验也许并不总是美好的,也有很多次“被割韭菜”,但我的“浪费”基金,就大大提升了我的容错率。

我不怕变老,但我害怕“变老”的心态,那就是没有了去体验新鲜事物的开放度,也没有了想去看看世界的生命力。

这看起来是浪费,但也是我对自己心态的“储值”。

上周去海口做珍珠直播,人生的体验又多了一个,鱼茶

02

浪费一点钱去请客

之前和大家提过,我从去年开始,每个月至少有一次去找不同领域的朋友(没任何工作关系)的人吃饭或者喝咖啡,而且我乐意掏钱买单。

闺蜜是第一个知道我做这件事的,脱口而出就是,“你这么频繁地组聊天局,是掌握了什么财富密码么?”

我说没有啊,就纯聊天,聊那些有的没的。

我们聊过虚无的,比如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人要创造怎样的价值? 我们也聊实际的,比如未来五年,到底该怎么投资理财? 我还和人聊过保养的话题,到底什么才是有效抗衰?如何养老?

跟我聊的人,和我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甚至生活也和我截然不同。每次这样的聊天,都不会像工作会议,能很快有“下一步”,有“推进”,有“交付”。 ( 不过也 挖到了不少好话题,等我慢慢跟大家分享)

闺蜜听完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嗐,你这大忙人,还有空聊这有的没的,时间不宝贵啊?下次干脆找我聊呗。”

哈哈哈,想想是啊,从效率角度来看,这样的吃饭聊天,真的“浪费”时间,因为结束就结束了,一点产出都没有。

那我为什么要浪费钱,而且还浪费我自认挺宝贵的时间呢?

——因为我不想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窄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每天自媒体推送给我看的都是我本来就知道的,尽管如此,我仍然会点进去看,然后又被推送了很多趋同的内容。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和工作都能迅速“达成一致”,我还为此开心,觉得大家都是同频的人,都能那么默契。

直到那次去云南世面村,我才发现,很多我坚定认定的观点,其实也是一种偏见,甚至是一种特权。

世界不仅仅是我所看到的那些,世界有很多面。

从村里回来后,我就在想,我要怎样才能一点点突破“信息茧房”,打开自己的生活呢?我就想到了这个方法。

最初的一批人哪里来?挖挖自己的微信联络人呗,咱们微信上总有很多躺了好多年却没联系过的“老相识”。

一开始不必强求“非要”聊出什么,但我开始踏出这一步时,我就开启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我一直是愿意为“知识”付费的人,那自然我也愿意,甚至说更愿意为人生“其他可能性”付费。

另外一个生命故事,另外一个看待生活的视角,另外一个观点。

而最关键的是,我让自己也保有了一种可能性,可以开放地去接受和自己观点截然不同的想法,并且还能客观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浪费一点钱去换取自己的时间

回归到日常消费场景中,我对于经常要用到的东西,通常更愿意浪费一点钱,准确说愿意花更多的钱。

四年前回国,我们把上海的房子重新装修了。我虽然没管装修这件事,但是我特别坚定地要求装烘干机、洗碗机和烤箱。

这就意味着,家里厨房那边需要重新敲掉,调整格局,当然这是一个挺大的成本。家里老人都建议说,这些东西也不是必需的,真的装了,你们也不一定会用多久,没必要花这么多钱。

我家装修的其他事上,我从来不“矫情”,但这件事上,我坚持了。

我有个很不一样的经济账,心里有我自己的“时薪”,如果做这件事的成本低于我的时薪,那么我绝对会考虑花钱搞定这件事,来让自己省出时间创造更大的价值。

(之前分享过的《纳瓦尔宝典》也有类似的观点,想看的点)

厨房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就是花钱省时间。家里的“隐形”家务,就是把我们时间吞没的最大杀手。

后来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我们的家务时间的确少了很多(当然我还配置了扫地机器人、手持拖地机、带自动清洗功能的料理机等等)。

这个思路也运用到了我的日常购物选择中,有些东西我不追求“性价比”,我更看重“单次使用成本”。

举个例子,防晒衣,多少人买过好几件所谓性价比的防晒衣,但夏天基本上就穿一两次?那我更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一件我到了夏天就爱穿,恨不得天天穿的。

去年的,今年还在穿↓

类似的还有户外的冲锋衣、内衣、羊毛材质的贴身打底等等,这些就是属于“没有对比没有伤害”,而且自己最能直观体验到的。

说到使用率,这一两年让我自己都没想到的,陪伴我最多的还真就是珍珠。

最初是一串真多麻的小米珠,真的天天戴,人人夸。

等到给大家订制的小米珠链子拿到手,我磨着品牌改了又改,就是抱着一个想法,希望有一条小米珠项链,能天天陪着大家。

给自己花钱是开心的,而稍稍有一点预算的话,花在最常用,每次都能让自己感觉更开心的东西上,真得会带来很多正能量。

最后还有一类,我也是坚定的“浪费派”,那就是创造生产力的,为自己赚钱的,哈哈。

比如,我的写字桌和写字椅,手机、电脑、行李箱、背包,这些是我工作性质决定,经常要用到的。那么我基本上就是“一步到位”,能力范围内选好的就能用好几年。

写到这里细想,这些都不能叫“浪费”,之所以也分享出来就是因为,很多人还是会在下单的时候觉得没必要,很浪费,有性价比选择。

但我真心觉得,每个人最贵的就是时间,算这笔账的时候,绝对不能只看眼下我花了多少,而是需要明确,未来我因此可以赢得多少时间。

04

浪费一点钱让自己开心

最后呢,我还会浪费一点钱,单纯为情绪价值买单。

现在总有人说,聪明花钱就是少消费,多投资。但我却有个不一样的观点,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投资还是消费,其实很难界定,而且这是动态变化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某红书上经常有人会说,每天少喝一杯某个牌子的奶茶,一年竟然可以省下那么多钱。这就是典型的“少消费”理论。

拿铁效应,图源小红书

但如果今天这杯奶茶,让我们身心愉悦,然后下午工作效率更高,人际关系更好,产出更多,这不也是一种间接投资吗?

所以,我还会浪费一点钱让自己开心,去买那些可以给自己情绪价值的东西(哪怕它不一定有用)。

比如,我的玲娜贝儿

这属于花小钱办大事,真的,咱们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一手搞事业,一手弄孩子,如果能让自己情绪稳定,心平气和,谁又能和我说,这钱花得不值?

而且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花钱给自己买点只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力量感都足了!这就是“配得感”啊,让我们更有劲头去扮演生活中的其他角色。

相反,如果强迫自己“不浪费”,压抑欲望,最终我们的委屈就会积压,然后爆发在其他事情上。

这是我花了好几年才明白的事情,女人从小就会受到很多社会规训,要我们可以做好被赋予的各种角色,但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原来自己的需求也那么重要,原来最紧要的就是要满足自己的需求。

好啦,这就是我的“浪费观”。为了怕大家误读,我也把我的理财观的旧文链接放在下面:

给自己的

给孩子的

钱这个东西,本质也是能量。能量需要动起来,花的时候开心享受,不懊恼不憋屈;赚的时候坦然勇敢,不拧巴不压抑。

正在团

大J叨叨叨

周末来到了厦门,一直觉得这个很温柔,习惯了裤装的我,特地破例穿了裙子为你们而来[爱心]太喜欢现场的提问互动了,回答的过程里我好几次产生了心流~ 下一站,五月成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