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公元前131年,窦婴的密友灌夫在丞相田蚡的婚礼上引发了一场骚动,激怒了田蚡,结果被投进大牢,等待着被处死。

为了解救灌夫,窦婴毅然站出来,在朝堂上与田蚡进行公开辩论。然而,这一举动却导致了他自己也卷入了灌夫的案件中。不久之后,经过调查,证实了灌夫的罪行,他最终被处以了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窦婴为了自保,不得不使出最后的绝招——汉景帝的遗诏。

这份遗诏上写着:“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也就是说,先帝给予了窦婴以便宜行事的权力,他可以凭此保全自己的生命。

然而,当窦婴满怀希望地将遗诏呈上时,汉武帝看到这份遗诏后,内心震惊至极,他的脸上表情瞬间扭曲了起来。

起初,汉武帝并未急着处死窦婴,他考虑过暂时关押,待时机成熟再释放。但是在看到一份遗诏后,汉武帝改变了主意,决定让窦婴必须面对死亡。

很快,窦婴就被带到了渭城大街上,被处以死刑并示众。

这引发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汉武帝一开始并不急于处死窦婴,但在看到遗诏后却突然改变了态度?这份遗诏究竟有何威力?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汉武帝继位初期的政治环境。

汉武帝初期的权力格局

汉武帝登基之初,遭遇到了严重的制约,而制约他的人正是其祖母窦太后。

汉武帝即位后,迫切地推动新政,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政策是推崇儒家思想。

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皇帝自然需要建立自己的执政团队,而与皇帝有着亲属关系的窦婴和田蚡无疑是最佳人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窦婴和田蚡都是儒家的拥护者,让他们加入执政团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然而,这也牵涉到了两大宗室家族在权力上的分配问题。

窦婴是窦太后领导的窦氏家族的成员,窦家自汉文帝时期开始崛起,窦婴更是三朝元老,在汉景帝时期备受重用,他是汉武帝的表叔,也是权势显赫的宗室家族。

而田蚡则属于以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为首的王氏家族,王家兴盛相对较晚,直到汉武帝即位才真正受到重视,田蚡在辈分上是汉武帝的舅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窦婴成名之时,田蚡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在汉武帝打算重新利用他们时,丞相这一职位变得至关重要。然而,田蚡明白窦婴的声望和家族背景,而自己才刚刚开始崭露头角,不愿与窦婴争锋。

因此,在一位谋士的建议下,田蚡主动向皇帝和太后示意,建议让窦婴担任丞相,而自己则接任太尉。

这一决定使窦家和王家两大家族达成了一种默契,共同支持汉武帝的新政。

然而,这场新政很快就遭到了挫折,直接让汉武帝退缩了。

导致这一结果的罪魁祸首是汉武帝的祖母太皇太后窦漪房。由于她崇尚道家黄老学说,严格禁止任何其他学说的传播,尤其是不允许汉朝将儒家视为正统。

在太皇太后窦漪房的强势干预下,窦婴和田蚡都被革职,回家成了无业游民。

然而,正是在他们两人闲居在家期间,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命运。

由于替汉武帝推行儒家思想,窦婴惹恼了太皇太后窦漪房,导致他在窦漪房那边备受冷落。汉武帝也不再频繁找他,使他处于两难境地。

相反,田蚡却是另一番景象。作为太后王娡的弟弟,汉武帝的亲舅舅,他享有特殊的地位。由于这层关系以及太后王娡的斡旋,即使田蚡没有官职,仍然备受汉武帝宠信。

即使田蚡被免职在家,汉武帝经常前去征求他的意见,田蚡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于是,田蚡的声望一时之间凌驾于老牌外戚窦婴之上。

而窦婴则备受打击,在这个低谷时期,一连串不如意的事情接踵而至,使他更加落寞无助。

正如屋漏遇上连夜暴雨,船只在迟迟等待时遭遇了狂风暴雨一般,在这最困难的时刻,窦婴又遭遇了一次重大打击。

在权势鼎盛的时候,窦婴麾下门客众多,然而如今,他的身边冷清落寞,与此同时,田蚡却成了备受宠爱的红人。

一时间,众人纷纷离开了窦婴,转而归顺田蚡。他们看清楚了局势,明白老太后窦漪房年迈将近,一旦她离世,汉武帝继位后,田蚡重新掌权指日可待。

相较之下,窦婴却命运堪忧。尽管他曾是权倾朝野的外戚,但如今被罢官在家,门庭冷清,日子难过,与田蚡的差距不言而喻。一旦老太后去世,窦婴注定会被边缘化,窦家的光辉时代也将终结。

因此,为了自身前途,人们纷纷选择归顺田蚡。

田蚡如今犹如暴发户般一夜之间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连昔日仰望的大佬窦婴的门客也来投奔他。这种转变让田蚡的心态发生了改变,他变得越来越骄横,脸上洋溢着不可一世的神情。

而窦婴,则变得愈发落寞。他在这段时间结交了一个新朋友,但却是因为这个新朋友,导致了他的不幸结局。

这位新朋友名叫灌夫,一个极其莽撞的人,情商极低。正是因为他的莽撞行为,最终导致了窦婴的灭顶之灾。

灌夫第一次给窦婴惹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窦婴与灌夫这样截然不同的人为何会成为好友?其实,他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

提到灌夫,不得不提及他那令人敬畏的事迹。

灌夫原姓张,但因其父是西汉开国功臣灌婴的心腹,因而改姓为灌。

在七国之乱期间,灌夫的父亲在与叛军的激战中不幸阵亡。灌夫闻讯后愤怒异常,带着一群家丁和奴隶奋勇冲入敌营,无畏地与敌人交战。

在血战中,灌夫不畏牺牲,直至手下伤亡殆尽、自己也身受重伤,才终于不得已撤退。幸得及时施以珍贵药物,方才脱离生命危险。

正因其勇猛无畏,灌夫得到了晋升,成为一名杰出的将军。

灌夫这人有些问题,且相当严重,可以概括为三点。

首先,他的酒量很差。

曾经,他与长乐卫尉窦甫喝酒,结果酒后竟打了窦甫一顿。窦甫可是窦太后的亲兄弟,灌夫因此醉酒惹来大麻烦,差点被处死。幸好皇帝出面,将其调至燕国做了国相。

其次,灌夫行事不法。

在燕国任国相没几年,他便因犯法而失去官职,只能在长安游手好闲。此外,他在老家颍川一带,倚仗地方势力,横行乡里,经常垄断利益,霸占民田等行为。

最后,灌夫的为人十分莽撞,情商低,简直是个莽夫。

这是最致命的问题,正因为他的性格,不仅害了自己,还拖累了窦婴。窦婴原本是朝中的大佬,但却不知何故与灌夫这般人为伍。

窦婴与灌夫结交起初源自彼此相似的境遇:两人皆被免去官职,处于颓废状态,心境相仿,因而结下深厚的友谊。

然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窦婴心怀报复之意。他怀恨那些平日对自己敬仰备至,却在自己失势后迅速转变态度的人。而灌夫这样的武人正好能为他充当执行者。

对于灌夫而言,结交窦婴意味着扩展人脉圈,获取更多的权贵支持。

然而,这种联结也是窦婴的一个致命错误。因为像灌夫这样容易惹事、情绪不稳定、莽撞的人,就像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与其亲近,一旦引爆,随时可能危及自身安全。

不久之后,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宣布亲政。田蚡由于身为当朝权贵,成为新一代丞相,享受着权势之位。

相比之下,窦婴仍是闲散在家,毫无官职可言,继续过着颓废的生活。

然而,灌夫却一心想要借助结交权贵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地位。田蚡这样的红人自然成为他眼中的目标。

不巧的是,灌夫家中发生丧事,他迫不及待地希望向田蚡示好。然而,田蚡觉得灌夫此时前去拜访会给家中添乱,却又不好直接拒绝,只得硬着头皮前往。两人相见时尴尬地发现彼此无话可说,田蚡只好以拜访窦婴为由推脱。

灌夫听了田蚡的客套之词,竟然认真起来,毫不犹豫地表示:

“丞相如此屈尊,我灌夫岂敢因为家中丧事而推辞?我将立即通知魏其侯,明日准备酒席,诚盼丞相光临。”

田蚡听了,或许觉得灌夫只是敷衍,便漫不经心地应允了。

随后,灌夫告辞离去,径直赶往窦婴的家中,告知田蚡将前来拜访的消息。窦婴闻讯后立即准备款待,毕竟田蚡如今地位显赫,不容忽视。

然而,等待了一上午,田蚡却迟迟未至。窦婴不禁感到疑惑,询问身边的灌夫:

“难道丞相忘了约定?”

灌夫闻言勃然大怒,感到十分不满:

“我不顾家丧之约邀请他,他却无动于衷,实在说不过去。”

于是,灌夫决定亲自前往丞相府,然而得知田蚡正在休息。这让他更加气愤,径直闯入田蚡的卧室,将他从睡梦中惊醒:

“丞相大人,您昨日答应和我一起拜访魏其侯,他们一家为此忙碌至今,您却未至,实在让人费解。”

田蚡被灌夫这样的行为惊醒,心情十分不悦,但又不便发作。他随口编造了一个谎言,声称自己昨夜酒醉,忘记了之前的约定。

这让灌夫更加愤怒,但他也明白自己被田蚡忽悠了一回。

灌夫一如既往地冲动,毫不犹豫地拽着田蚡前往窦婴的府邸。田蚡脸上的不悦之情显而易见,但灌夫却不以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抵达后,酒过三巡,灌夫欢欣鼓舞地跳起舞来。然而,他的热情并未收到田蚡的回应,田蚡心情低落,拒绝了灌夫的邀请。此时,灌夫的酒量问题开始显现。

在酒劲作用下,灌夫言语间对田蚡进行冷嘲热讽,令田蚡怒火中烧。窦婴察觉不对,匆忙将灌夫拉到一旁,婉言相劝,然后将其送出府门。

随后,窦婴和田蚡独处,窦婴尽力缓和气氛,继续畅饮至天黑,才勉强缓解了尴尬。

这一事件暂时平息了,但实际上问题并未解决。田蚡身居丞相之位,傲慢自大,看不起窦婴这种失势的权贵。

田蚡得知窦婴拥有一块位于城南的土地后,便派人前去索要。窦婴坚决拒绝,并当场斥责索地之人。

索地之人意图缓和局势,劝告田蚡放弃,但田蚡不甘心,于是开始调查窦婴和灌夫的底细,准备以此来打压他们。

灌夫也不甘示弱,开始搜集田蚡的黑材料。双方都掌握了对方的把柄,暂时陷入僵持。

在一番调解后,双方表示和解,暂时平息了矛盾。

然而,几个月后,灌夫却做出了一个举动,导致他和窦婴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

窦婴被牵连入狱

元光四年(前131年),田蚡迎娶了燕王的女儿为夫人,太后王娡发布旨意,要求所有的列侯和皇亲国戚都必须前去祝贺。

作为皇亲国戚之一,窦婴当然也被邀请了。然而,他并未意识到灌夫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可能随时爆炸。

窦婴坚持要将灌夫带上,尽管此前灌夫因为醉酒得罪了田蚡,两人之间存在深仇大恨。但窦婴却声称已经和解,执意将灌夫带去。

然而,事实证明,这一去果然引爆了灌夫这颗不定时的炸弹,甚至将自己的命也付了出去。

在田蚡的婚礼上,宾客们在酒过三巡后,田蚡起身敬酒,而按照礼仪,客人们纷纷起身离席,表示不敢当。然而,当轮到窦婴敬酒时,只有少数人遵循这一礼仪,其他人则只是轻轻欠身而已。这与田蚡的敬酒场面形成了明显对比。

尽管窦婴对此并不以为意,但旁观者中有人对此表现感到不满。灌夫便站起身来,也开始挨个敬酒。然而,当他敬到田蚡时,田蚡却推辞称今日酒量不佳,无法喝满杯。灌夫听后十分不悦,嘲讽道田蚡娇贵。田蚡的拒绝使得灌夫感到尴尬,但由于田蚡的地位,他也无法反驳。

转而去敬其他人时,轮到了灌贤,他是西汉开国功臣灌婴的后人。然而,灌贤却选择转身与旁边的将军谈话,视若无睹。这激怒了灌夫,他当场怒斥灌贤,指责其言行不当。

这引起了田蚡的不满,他开始教训灌夫,指责他在自己的喜庆之日惹事。灌夫不以为意,坚称即使被杀也无所谓。

气氛变得尴尬,其他宾客纷纷找借口离开。窦婴也准备离开,并示意灌夫跟着他。

然而,田蚡不愿放过灌夫。作为当朝权贵,他不愿意忍受这种公开的侮辱。他下令将灌夫抓捕入狱,并要求彻查他的违法行为。

灌夫的不法行为早已被掌握,因此田蚡可以轻而易举地提供证据。此外,灌夫的行为也违背了太后的诏令,这被视为大不敬。

随后,田蚡将灌夫关进大牢,并下令逮捕他的家人和亲属,一律斩首。

灌夫的家人一听到风声就四处躲藏起来了。在灌夫被囚禁之后,大牢内处处都是田蚡的手下,根本没有机会去爆料田蚡的黑幕。

这使得田蚡可以毫无顾忌地将灌夫及其亲属按照律法处置。

窦婴得知消息后,决定出面解救灌夫,尽管他的妻子劝阻他,认为现在的窦婴已经无法对抗权势如此强大的田蚡。

但窦婴坚信,灌夫之所以陷入如此境地,是因为他曾为自己讨公道。他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决定施以援手。

窦婴已经丧失了一切官职,只能求助于皇帝来拯救灌夫。

于是,窦婴迅速进宫,找到了汉武帝,向他陈述了事情经过。汉武帝认为,如果灌夫只是因为在婚礼上酗酒而惹祸,应受惩罚,但不至于死刑。

然而,汉武帝并未直接答应保住灌夫的性命。

因为田蚡背后有太后王娡支持,汉武帝左右为难,一边是田蚡舅舅,一边是窦婴表叔,做出任何决定都会得罪一方。

于是,聪明的汉武帝建议召开朝会,让大臣们共同商议解决。

次日,朝会上,田蚡公布了灌夫的种种罪行,证据确凿,显示灌夫在家乡颍川一带犯下了多起罪行,危害社会。

然而,窦婴为了辩护灌夫,不提灌夫的不法行为,只是强调灌夫曾在军队有过战功,虽然有缺点,但从未对皇帝和国家不忠。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休,场面一片混乱。

最后,汉武帝见争论无果,决定结束争论,让大臣们发表意见。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个老谋深算之人,他不愿得罪田蚡,也不愿得罪窦婴,毕竟两者皆有权势。他选择敷衍了事,称田蚡和窦婴都有一定道理,应该由皇帝决断。

汉武帝不愿接过这个责任,转而询问其他大臣。汲黯和灌夫有深厚交情,当场表示支持窦婴。

另一位大臣郑当时虽然想帮助窦婴,但却一直犹豫不决,直到被汉武帝询问时,他才支支吾吾,无法表达清晰观点。

大臣们都害怕得罪人,纷纷推诿责任,朝会无果而终。

大家最后不欢而散,汉武帝回到后宫之后,与太后王娡一起进餐。然而,太后却对汉武帝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现在我还健在,就有人敢欺辱我的弟弟。假如哪一天我不在了,田蚡岂不是更加肆无忌惮?作为皇帝,你怎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呢?”

汉武帝只能不断道歉,口中善意的词语不断以应付太后的愤怒。

事后,受到太后王娡的压力,汉武帝决定派人调查事件的真相。结果调查显示,灌夫确实有违法之行,田蚡提供的证据是真实可靠的。因此,汉武帝不得不下令处死灌夫。

灌夫一死,窦婴依然被软禁,既不被释放,也没有被处决,只是一直被关押。

然而,汉武帝其实并不想处死窦婴,因为田蚡的所作所为已经激起了他的不满。

窦婴之死

自从田蚡担任丞相以来,汉武帝对他的好感逐渐消减,甚至开始对他心存忌惮。

田蚡一旦掌权,变得傲慢无礼,各方人士都纷纷奉承,送上珍宝,络绎不绝,他的生活也变得奢侈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