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南征一定离不开三条路线,西线从汉中入蜀,再沿长江一路东进,当年秦灭楚,元灭南宋走的就是这条路。东线从河南入淮河流域,再从扬州渡江,隋灭南陈,以及“百万雄师过大江”走的就是这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条路就是中线,从河南入南阳,再向南攻克荆州重镇襄阳,得襄阳,江汉平原就门户大开。白起伐楚、东汉消灭公孙述,走的就是这条路。

自从西晋末年的“衣冠南渡”之后,江南就进入高速发展期,到了隋唐时期,那里已经成了全国的税赋重地、帝国的经济命脉。

安禄山很清楚,攻克洛阳和长安只是政治标志,要想取代大唐,江南才是重中之重。所以,他入主洛阳后,立刻派出两路人马攻打睢阳和南阳,以打通东西两条线。

在睢阳,叛军遭到了张巡的顽强抵抗,最终虽然拿下了睢阳,但却失去了南下的时机,江淮得以保全。那么,中线呢?安禄山如愿了吗?

相对于东线,叛军在中线的动作有点迟缓,直到天宝十五载的三月才姗姗来迟,而此时,唐军已经做好了准备。

那年的正月,唐玄宗任命鲁炅为邓州刺史、南阳太守、山南节度使,全力阻击叛军南侵。

鲁炅这个人名气不算大,但其实也是军中的新锐派代表人,曾经是哥舒翰的部下,参加过“石堡城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颜真卿出使陇右的时候,曾经询问哥舒翰说:“军中还有没有像您这样的人才?”哥舒翰指着鲁炅说:“此人就是,他将来一定会做到节度使。”

如果说睢阳保卫战的成功纯属意外之喜,天不灭大唐,一个小小的县令横空出世,愣是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凭一己之力硬抗十几万叛军,那么南阳保卫战则是有备而来,而且首领是受组织指派的国之栋梁。

按理来说,南阳保卫战应该很轻松,可谁也没料到,这一仗打得极其艰苦,其惨烈程度一点都不比睢阳保卫战低。

鲁炅到岗后,敏锐地发现南阳一马平川,其实不好守,为了弥补缺陷,他将防线东移,提前到了叶县。

叶县位于颍川与南阳的交汇处,那地方是山口,地形狭窄,是个天然的防御要塞,当年光武帝刘秀的“昆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鲁炅到任后立刻开始修建工事,他以滍水为背,修筑了几道壕堑,将自己的营寨团团围住。鲁炅的意图很清晰:我就死守要塞,不出战,看你怎么办!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厉害的将领大多数都是偏保守型的,擅长后发制人。鲁炅也是这个意思,你想打我,打不着,想越过我,那你就完蛋了。

果然,叛军将领武令珣和毕思琛被搞得一筹莫展,整整两个月寸步难行。也搞不清楚是哪个“缺德鬼”给武令珣出了个主意:咱攻不进去,还不能逼他们出来吗?

这不废话吗?他要是能出来,还修个屁壕堑?但人家真就找到了逼蛇出洞的法子。

某一天,鲁炅被漫天的浓烟熏醒,我去,谁那么损?竟然在上风处制造浓烟,将唐军将士们都快熏成了腊肉。

将士们睁不开眼,呼吸急促,失去了防御能力。叛军接近壕堑,一顿箭雨招呼,射得唐军一片哀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士兵们再也不受约束,他们顶着木板纷纷逃出军营,暴露在叛军的刀口下。

鲁炅暗暗叫苦,但也没办法控制局面了。他的这支队伍其实也是个大杂烩,士兵们大多来自于岭南、黔中、襄阳,而且只来了一半,另一半还在途中,率军的各部将领还没到位,鲁炅指挥起来有点不大灵。

就这样,五万大军四散溃逃,死伤无数,随身携带来的钱财扔得满山遍野,让叛军发了一笔横财。

得到报信,唐玄宗气得差点直骂娘。按照沦陷区官员们的操行,估计鲁炅这家伙也换了安禄山的官袍吧?或者挂了。于是替补队员登场,他就是硬汉来瑱。

来瑱出身于边镇军功世家,其父来曜官居安西副都护。安史之乱爆发时,来瑱正在家里为母亲守孝,被夺情出任颍川太守。

叛军在颍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拿不下颍川,又让来曜的老部下毕思琛前去诱降。结果来瑱不为所动,先后射杀和俘虏了许多叛将,因此被叛军敬称为“来嚼铁”。

来瑱赴任途中惊讶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