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的邙山飞沙走石,二十万大军杀得天昏地暗。兵力明显处于弱势的北齐在太和谷被北周大军包了饺子,眼看就要崩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危急时分,北齐军中突然杀出一支五百人的骑兵,他们在一位“面具侠”的率领下突入北周狼群,吼叫着发起了搏命反击。

面对天降神兵,周军被杀得抱头鼠窜,人数优势竟然演变成了自相践踏的劣势,“投坠溪谷死者甚众”

齐军两进两出,血战十几里,周军全面溃败,面具侠挺枪跃马一直追到金庸城下。金墉城是洛阳西北面的一座卫星城,此时它跟洛阳一样,被周军团团包围。

面对城下的突然骚动,城上的齐军懵了:这是哪里蹦出来的天神?还是周军使诈,骗我们开城?

直到面具侠揭开自己的面具,城头的齐军这才全军高呼:兰陵王来了,我们得救了!

没错,这位“天神”就是兰陵王高长恭,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子,北齐后主高纬的堂哥。

齐军士气大振,他们开城出击,与高长恭一起里应外合杀得周军丢盔弃甲,邙山之战由败转胜,周军被迫撤离,洛阳之围得以解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这场史诗级的胜利,齐军将士们集体创作了一首流传至今的千古名曲《兰陵王入阵曲》,以表达对高长恭的膜拜之情。

历史上除了高长恭,还有一位著名的面具侠,那就是北宋的军事家狄青。

狄青出身卑微,因为犯了罪被“黥面”,脸上留下了永久的耻辱性标志,他戴面具上战场多少有点“遮丑”的成分,高长恭为何要戴面具呢?

说起来有点让人惊讶,高长恭戴面具不是因为脸上有记号,更不是因为长得丑,相反却是因为长得太帅。

史书说“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甚至有人说他“貌若妇人”,换上红妆就能倾国倾城。

貌美当然是好事,但也要看环境,比如到了战场上它变成了劣势,您总不能靠美貌“帅死”敌人吧?一个貌若美妇的人上了战场,那岂不是助长敌人的嚣张?

原来,高长恭这是用青面獠牙的壳子掩盖自己惊艳的容貌,妥妥的高级“凡尔赛”。

出身高贵,容貌出众,忠勇超群,军功卓著,这样的人你要是不把他当作偶像,估计很容易挨板砖。

所以有人说,如果高长恭不死,北齐肯定不会那么快灭亡。连《北齐》也叹息说:“若使兰陵获全,未可量也。而终见诛翦,以至土崩,可为太息者矣。”

高长恭真的能承担得起北齐的兴亡吗?

呵呵,胡扯!兰陵王的传奇就是后人的无病呻吟,高长恭的形象远远走在了能力的前面。

别急着拍板砖,如果我们能梳理清楚“邙山之战”的真实战况,就会发现高长恭远没有那么高大上。

其一,邙山之战的总指挥段韶,而不是高长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周围困洛阳时,齐武帝高湛命令高长恭、斛律光率领五万大军救援,二人见周军声势浩大,吓得躲在邙山脚下不敢前行。无奈之下,高湛只好请段韶出马。

段韶是高欢的妻子娄昭君的娘家侄子,高欢临终前曾经叮嘱儿子们说:“段孝先忠亮仁厚,智勇兼备,亲戚之中,唯有此子,军旅大事,宜共筹之。”

段韶是咱老高家唯一可以依赖的亲戚,军中大事你们一定要跟他商量。高欢说得一点都没错,段韶才是北齐军中的擎天一柱,无论是早年的广阿之战、邺城之战、韩陵之战,还是后来的对南梁、北周的征战,他都是毫无争议的扛把子。

彼时段韶正在晋阳对付突厥人,面对两面受敌的窘境,段韶当机立断:突厥是癣疥之痛,北周是心腹大患,必须先解洛阳之围。

于是段韶仅带了一千精骑星夜奔袭,五天时间就渡过黄河出现在了邙山战场。

周军先锋尉迟迥有十万大军,加上宇文护、宇文宪、达奚武、王雄所部,应该不下二十万人,而齐军只有五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