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历史文化名人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唐诗按流派,大抵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浪漫诗和现实诗派。

但在这些“诗派”中,边塞诗始终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比如王之涣和王翰,各凭一首《凉州词》就跻身于顶尖诗人行列。

实际上,文学的繁荣与衰落和时局有很大关联。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乃至到隋朝时期,诸侯割据,诗风浮侈,发展比较缓慢。

到了唐代,天下逐渐大一统,诗歌创作呈阶段式爆发,尤其到了盛唐,以诗酬唱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社交手段。

然而唐亡以后,进入到五代十国,诗歌又呈没落之势,直到大宋建国,词略胜诗一头,再次辉煌。等南宋灭亡,诗词创作再次断崖式跌落,曲、令成为了主流。

朱元璋立明后,小说的创作又在文坛占据了主导地位,四大名著诞生其三。当然,诗歌作为中华文化基石,直到清朝仍然比较受重视,只不过没有唐、宋那样兴盛了。

我们再看回唐代,即便在开元盛世,战乱也一直没有断过,因此“边塞诗”就成为了一种特殊歌颂、抒怀的文学表达形式。

最重要的是,边塞诗豪迈奔放,既符合浪漫主义诗歌的想象,也拥有浪漫诗派不具备的浑厚与飒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些诗不但景象绝异,所蕴含的笔势也是气冲云天,最主要的是诗句中大多富含一种悲沉之美。

如果说金庸的小说是真诚男人的童话,那么边塞诗就是热血男儿的浪漫主义情怀。

在盛唐,“四大边塞诗人”以高适、岑参成就最高,“高岑诗派”一度成为了边塞诗的代名词。

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岑参。

02.

岑参,盛唐诗人中的“小老弟”,因为他年纪比较小,等他步入社会时,盛唐诗人的“老大哥”孟浩然已经去世了。

原本,岑参家世不错,他的曾祖父为太宗宰相岑文本,堂伯祖父岑长倩为武周宰相,堂伯父岑羲为睿宗宰相,他父亲岑植也累官至刺史。

严格来说,拥有这样显赫的家世当列望族,可是伴君如伴虎,岑长倩因得罪武则天,被诬谋反,五子同赐死,岑氏亲族被流徙数十人。

而岑参的父亲岑植也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岑参连落魄的贵族都算不上,充其量跟人介绍自己时,底气不足地说自己是名门之后。

因为家境寒苦,岑参从小就刻苦读书,9岁能赋诗写文,聪慧过人。17岁时,岑参独入少室山,结庐钻研经史,5年后学有所成,于是西入长安,开始“干谒”求仕。

没有门第背景,在唐代想入仕是比较难的,这一点可以参考孟浩然。

为此,岑参困居长安、洛阳两地长达7年之久,这期间他结识了“七绝圣手”王昌龄,刚好王昌龄赴江宁丞任,岑参作《送王大昌龄赴江宁》相送: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从这几句诗中,就能看出此时的岑参很穷,求仕无门还得花钱游历,所以古代诗人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潇洒快意。

不过,岑参的苦日子很快就要熬到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公元744年,岑参以第二名的成绩登进士第,随后进入三年的守选期。

此时岑参30岁,入而立之年。

这期间岑参游历了很多地方,也结识了很多名士,这些阅历对他日后为官很有帮助。

三年后,岑参获封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官不大,但有了俸禄,正式成为了大唐的公务员。

最重要的是,这一年他结交了两个很重要的人,一个是颜真卿,一个是高仙芝。

33岁时,高仙芝入朝,表荐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赴安西都护府入高仙芝幕,有了人生第一次出塞经历。

他的《碛中作》就是作于此间: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不过岑参的第一次出塞经历并不太美好,因为两年后高仙芝遭遇大败,遂班师回朝,他建功立业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当时颜真卿、杜甫、高适、储光羲、薛据等人都在长安,因此岑参常与他们聚饮,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公元754年,40岁的岑参第二次出塞,应封常清的邀请赴北庭节任节度使判官,他也是唐代诗人中,唯一一个到达过西域的人。

赴任途中,岑参途经凉州,高适和严武为他饯行,酒宴上,岑参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此时高适和严武均在哥舒翰麾下,哥舒翰刚刚转任河西节度使,而大唐的劫难很快就要来了。

04.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公元754年冬,岑参到达北庭,他的前任武判官卸职回京,因此岑参赋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赠。这首诗是岑参笔下最经典的一首,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得极美,为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也是写“雪景”的标杆之句,被后世千年无数人模仿,但终不能超越。甚至可以说,岑参凭借这一首诗足可在风云际会的盛唐占据一席之地。

就连陆游都说: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熟睡,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就连睡前都要听孩子朗读岑参的诗,可见陆游有多喜爱岑参。

送走武判官后,岑参随封常清西征,入冬时大破播仙,然而还没来得及表功庆祝,安禄山就反了,“安史之乱”爆发。

稍稍整军之后,封常清就回了长安,岑参同归。

次年,玄宗避蜀,长安失陷,杜甫被俘。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后,高适前去投奔,得重用,杜甫趁机逃出长安,投奔肃宗后也得重用。

因此,岑参也前往凤翔,经杜甫、裴荐、孟昌浩、魏齐聃、韦少游五人的极力荐举,获官右补阙。长安收复后,岑参与肃宗同归。

05.

回到长安后,岑参结识了王维、王缙、贾至等人,但因为遭到弹劾,岑参转官起居舍人,后出关任虢州长史。

这段时期,岑参的官职起伏很大,虢州长史在位三年,又回京任太子中允,迁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

时兵马大元帅雍王李适讨伐史朝义,岑参随征任掌书记,然后又被调回长安任考功员外郎、虞部郎中、库部郎中。

这一折腾就是7年过去了,而且岑参不但没升官,还被贬为嘉州刺史。此时的岑参已经50岁了,到了知命之年。

还没到嘉州,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杜鸿渐又表岑参为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使,岑参入其幕府。

一年后,岑参才赴任嘉州,因此他有别名“岑嘉州”。

可是刚到任一年,屁股还没坐稳,岑参又遭罢官,已经年迈的他决定归乡。然而归乡的路途也不顺,他乘船过戎州时,遇到了一帮劫匪阻拦,水路不通,只好改走陆路,这样就得转道成都。

公元769年秋,岑参因病长逝于成都,终年53岁。

纵观岑参这一生,郁郁不志,始终为下僚,甚至大部分时间都充任幕府。两次出塞经历,成就了他在诗坛的美名,他的边塞诗数量是盛唐诗人中最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现代,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过一本账单,上面写着: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叁豆伍胜,付健儿陈金。

经考证,这本账单中的“岑判官”就是岑参,大概意思是: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

这说明,岑参是一个公私分明之人,当时他在西域还收过一个义子,赐名岑鹘。相遇时,岑鹘只是一个放牛娃,因为岑参好奇,他一个胡人小孩竟能用汉语朗诵自己题在驿站墙壁上的诗,就询问了一番。

岑鹘告诉他说,汉语是他爷爷教的,并从怀中掏出一本《论语》,因此岑参题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

第二天,岑鹘的父亲就把他送到了岑参那里,希望岑参能教育他成为有用之人。岑参想了想说,现在边塞很缺翻译,不如我就收他为义子,把他带到长安去。

许多年过去后,岑鹘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为汉族与边疆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岑参的故事,到这里就告于段落了,虽然他一生的经历并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但他的诗影响了后世许多人,并将一直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