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海报

封面新闻记者 王一理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唐玄宗天宝十一年秋,岑参相邀高适、薛据、杜甫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触景生情,写下《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塔》,高适写下《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同题诗歌在唐代文人之间的交际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这背后又是怎样一幅时代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座现场

5月18日下午3点,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阿来系列讲座——“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第六讲,在阿来书房举行。在这一讲中,阿来通过安史之乱前和安史之乱后两个时段,岑参写下的,高适、杜甫、王维等写下的七首诗歌,来展现岑参“和同时代的诗人交游”的唱和。

在上一讲中,阿来以《登嘉州凌云寺作》《江上阻风雨》《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并序》《咏郡斋壁画片云》《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数首诗作为例,解读了岑参在嘉州的经历与见闻,唐代成都车水马龙的繁荣的城市面貌都在岑参的笔下完美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来

“我们觉得要完整描述岑参,必须把这个面稍微拓宽一点,了解一个时代,更深入更全面了解一个诗人的成就。”阿来说,因为岑参不仅是知名的边塞诗人,也是盛唐具有代表性的诗人,要全面了解岑参的蜀道诗、成都诗和嘉州诗,才能让这个人物更丰富和更完整。

在现场观众提问环节,当被问到为何唐宋诗人能一直坚持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琐事?他们是否就如同今天的年轻人发朋友圈一样?阿来直言:“当然,要发朋友圈!写了诗就要给别人看,要请人喝酒,大家一起写,一起比赛。”阿来认为,过去古人都是从身边事来写诗,今天的诗失去读者有它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不从身边写起。

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意犹未尽,纷纷排队请阿来老师签书。说起今天聆听讲座的感受,四川师范大学熊老师坦言,这是她第一次现场听阿来先生的讲座,收获颇多,“周末抽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听这么有意义的讲座,是一件很放松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观众所赠的画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来自杭州的汪女士在讲座结束后,为阿来送上了一幅画。她告诉记者:“我是专门从杭州过来听阿来老师的讲座的,这幅画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就让我想到了阿来老师,所以我要送给他。”汪女士称,以后要是还有机会,她也会再从杭州来成都听阿来先生的讲座。

当天封面新闻直播之后,吸引网友在线围观。截至记者发稿前,5月18日,《和同时代的诗人交游!阿来开启“岑参蜀中诗”第6讲》直播,封面新闻客户端、封面新闻微博、封面新闻视频微博、手机百度共计97.3万人观看。

据悉,阿来在讲座现场透露,在下一讲,他将向大家讲述岑参生前在成都所作的最后几首诗。

(李惠军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