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帆书 · 繁星

来源 | 帆书官方育儿号(ID:readingclub_yeh)

灯灯说:

给孩子一点时间,陪他慢慢度过这个难关,时间会给你答案。

前段时间,和一位很久没见的姐姐聊天,看她神色疲惫,问她怎么了。

她说,一年前,自己上6年级的女儿抑郁了。

我很吃惊,因为姐姐自己就是心理咨询师,孩子怎么还抑郁了。

她听完我的疑惑,无奈地说道:

“别说你了,就是我家人,刚开始知道贝贝(女儿)抑郁时,也跟你一个反应,根本不相信。

但不相信不代表贝贝就没事啊,她不愿意出门,吃饭也吃不下,干什么都提不起精气神,这件事折磨了我们一年,贝贝终于好起来了。”

我好奇地问她,贝贝的治疗过程。

她说:“熬呗,碍于妈妈的身份,贝贝有些话也不好给我坦白,我就找了同事疏导她,同时我不停地给家人做思想工作,大家一起度过这段难关。

以前吧,老给别的小孩和家长做咨询,现在到自家孩子身上,才发现,小孩子抑郁,最怕卡在这两个关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人的不接受,是最大的坎

心理学家杨意曾说:

“很多家长都对抑郁症缺乏了解,他们并不相信孩子生病了,认为孩子只是压力大不开心而已。

错误的认知,不仅不能帮助孩子,甚至可能将孩子推向深渊。”

知乎上,看过一个求助:

我17岁,抑郁了,但是爸妈根本不相信,他们还说我大题小作。

这条求助,引起很多网友共鸣。

有人说:“跟我一样,我初二抑郁了,我爸妈根本不信,他们觉得都是我不想读书,找的借口。”

也有人说:“连医生都说我病了,可他们不太信,总是怀疑我是装的。”

字里行间,全是被最亲近的人不理解的痛苦与无奈。

其实,抑郁症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深深的无助感,就像是跌入泥潭,想伸手求救,却找不到人帮忙。

黄智生教授发起过一个“AI树洞救援团”。

就是通过AI识别,来判定网友的状态,是否需要帮助。

他们团队,曾经救下一个女孩。

女孩发微博说:“准备去武夷山跨年,元旦回来就跳楼”。

AI识别到女孩有轻生抑郁倾向,他们立马发起救援,可当救援电话联系到女孩妈妈时,

她怎么也不相信,觉得救援团队在胡说。

就算后来,女孩患抑郁症的诊断摆在她面前,她依然不相信。

后来,女孩站上了天台,幸好被救援队所救。

也许,女孩的抑郁早已有迹可循,可父母的不相信、不理解,让她失去了求助的希望。

心理医生秦俊峰曾说:

“一些家长的认知偏见,导致有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得不到及时医治。”

父母本该是离孩子最近的人,是孩子陷入泥潭,最能够得着的人。

但父母对于抑郁的不理解,不接受,就像是割断了孩子求生的绳索,让抑郁来得更加猛烈。

错误的安慰方式,将其推入深渊

心理医生陈百优曾在参加一期访谈时提到:

“大家在面对抑郁症患者时,最容易进行两种安慰,否定式安慰和指责式安慰。

这两种安慰方式,不仅起不到安慰的作用,还会将患者推远。”

网友@马大宝曾经分享:

上学时,自己觉得好像抑郁了,想去治疗。

一个亲戚来开导他说:“你有什么想不开的,你想想你妈有多不容易,哪有什么抑郁症,谁不抑郁?”

一字一句,所谓热心肠的“开导”,却让他更加怀疑人生,感觉自己抑郁好像成了家人的负担。

这样否定式的安慰,轻描淡写间就推翻了孩子的难受与委屈,打压他的信心,让抑郁更加有机可乘。

想起闺蜜初中的时候,喜欢写小说,被老师发现后,不仅告诉家长还撕毁了她手写将近3万字的小说。

这件事对她打击很大,后来检查出轻度抑郁。

本以为,父母会安慰她。

结果她爸说:“还不是你成天钻到小说里,瞎想八想,把脑子都想坏了。”

这句话,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她心里。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早已放下了当初的文学梦,却放不下,当初那个无助又被责骂的自己。

看过一个评论。

网友A说:“普通人本来就理解不了抑郁症患者的感受,专业的事情交给医生就行了。”

话虽如此,但如果,生病的是我们的小孩。

看着他们被抑郁折磨,即便是无法感同身受,也不该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让他们伤得更重。

抑郁其实就是孩子的心“病”了,面对一个生病的孩子,指责不会让他好起来,否定不会让他放下心结。

这种错误的安慰方式,反而会将孩子越推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会接纳,是父母需要努力的课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显示:

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

这些摆在眼前的数据,在敲打和提醒我们,作为父母,要学会理解和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或者抑郁。

下面几个方法,可以试试。

1. 倾听孩子的声音

有句话说:小孩最深刻的需要,是他们的父母可以认真倾听。

看过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分享。

他治疗过一个小姑娘,每次小姑娘在他跟前,都能吐露心声,症状有所缓解。

但隔一周再来,又变成了之前的忧郁模样。

后来才发现症结在她的父母身上。

她父母比较强势,总是打断孩子说话,好多次,孩子都话到嘴边又咽回去。

久而久之,也就不愿开口。

身为父母,我们肩负指引孩子前行的重任,但也不能忘记,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别让她们把委屈窝在心里。

2. 观察身边的环境

网友@Ating分享说:

“如果孩子抑郁严重,可以考虑他身边的环境是不是有问题。

我侄女小学抑郁,说什么都不肯去上学。

一开始,家人以为是孩子学习压力大,不愿意读书而已。

后来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开导,才知道,原来侄女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已经有一两年时间了。”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说:

“儿童生来具有的各种本能和反射,能被环境发展成多种多样的习惯,从而发展成多种多样的品格。”

除却家庭,学校便是影响孩子最多的环境。

当孩子抑郁找不到头绪时,多观察观察他身边的情况,也许能找到问题所在。

3. 给孩子一点时间

抑郁不像感冒,吃了药睡一觉就好了,它需要一个过程,来慢慢愈合。

就像姐姐,即使自己是心理咨询师,也陪着女儿熬了将近一年,才渐渐好起来。

她说:

“有些家长,带孩子来咨询一两次,就会反问,怎么还没有效果?虽然可以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对孩子耐心一点。”

抑郁没有特效药。

唯一有效的就是父母的关爱与支持。

给孩子一点时间,陪他慢慢度过这个难关,时间会给你答案。

拿破仑曾说:孩子的命运是父母创造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便是父母。

大多父母,习惯性地关注孩子身体上的疾病多一点。

殊不知,孩子也有情绪,也是独立个体,也会有心里生病的时候。

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必要时,给与孩子支持与引导,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也祝我们的孩子,能够内心强大,不惧风雨,向阳而生。

作者 | 繁星, 5 年教育行业工作经验,喜欢码字,希望用文字打动你的心。欢迎来到帆书(原樊登读书)官方育儿号,和孩子一起,终身成长!

经常有小伙伴在后台说

为什么最近收不到

我们的推文了

那是因为微信改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星标很难看到我

所以一定要记得星标

一旦错过,我们就失联了

你知道,我不想错过你

希望你也不会错过我

▽ 更多推荐阅读 ▽

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很多父母浑然不知,还逢人就炫耀子女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