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之后,欧美媒体掀起了一股批判之风,说中国的电动车“产能过剩”,给这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这简直就是一种栽赃陷害,什么叫“产能过剩”?电动车不是你们这些国家不遗余力推广的吗,怎么我们在电动车这个赛道上大放异彩了,你们就要指责我们“产能过剩”了?对此巴西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巴西《论坛》杂志网站最近就发表题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文章,逐一分析了这个情况,到底什么是“产能过剩”呢?这是一个描述供给和需求之间关系的术语,当需求小于供给时就会出现“产能过剩”,所以应当从生产和销售角度来分析“产能过剩”的问题。

巴西媒体说得很清楚,什么叫“产能过剩”?你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人要那叫“产能过剩”,你生产出来的东西统统都卖掉了还不够,这叫什么“产能过剩”?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占全球比重超过60%,产量仅略高于销量,差距不到10万辆这太正常了,上千万辆车呀,那么多厂家进行生产,彼此之间竞争极为激烈,你得让厂家怎样计算才能以销定产,所以产量比销量仅多个1%这太正常不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话今天很多中国电动车遭遇的不是“产能过剩”问题,而是产能不足问题,比如说最近大火的小米电动车,到目前为止小米车有多一车难求,第一批交付的车主个个成了网红,甚至很多人说你如果是个内向型人的话你都不适合开小米车,为啥呢?只要你开到大街上就一定有人要驻足观看,要和你打招呼要询问,你今天开一个小米车真是比开宾利劳斯莱斯那还有派。甚至有人都做起生意了,把自己刚买到的小米车租出去,一天能租几千块之多。

而小米车今天遭遇到的绝对不是订单的问题而是产能的问题,小米今年大概打算就交付10万辆车,结果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把这10万辆车通通卖掉了,所以仅对小米汽车而言,哪有什么“产能过剩”?而另一方面从全球来看,新能源车有“产能过剩”的问题吗?没有,刚才我们说了,我国生产的新能源车占全球60%,全球所有其他国家加起来还没有我们多,而国际能源署预计说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车的需求量将是2022年的4.5倍,换句话讲咱们所有的电动车厂开足马力生产,按现在这个产能都达不到2030年的要求。

而且咱们再看看美国的特斯拉电动车,特斯拉近些年来在全球疯狂建厂,到目前为止它除了在北美有两个厂,在我国上海一个厂在德国有一个厂之外,墨西哥工厂也动工了,但即便这样马斯克认为还不够,为什么?马斯克有个宏愿说未来一年要生产超过1000万辆特斯拉电动车,可是哪怕是今天最给力的上海工厂一年也不过能生产百万辆车而已,所以很显然他的五大工厂统统开足马力,产能连他预计的一半也都不够,所以哪有什么“产能过剩”?更别提欧洲那些国家早早的在几年之前就确立了电动车的发展方向,它们说到2035年到2040年再也不卖燃油车啦,通通都卖电动车,在这个状态之下我们请问全球的电动车产能得达到什么状态才能够得上欧洲国家这些要求。

前两天有个很有意思的新闻,德国的政府机构说由于今年他们减排二氧化碳,这个目标还没达到,还有超过2200万吨二氧化碳,没被减排掉,所以他们有可能从7月1号开始推行一个极端的政策,什么呢?从7月1号开始,所有德国人在周六周日是不可以开车的,你不开车才能把这个二氧化碳减排,可问题在于如果你早早地把各种各样的燃油车都变成电动车,你不就没有这个减排需求了吗?德国老百姓周六日不也可以开车了吗?所以很显然从全球角度来看,电动车的产能不是过剩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够的问题。

那么耶伦又为什么要说中国的“产能过剩”呢?其实她的意思并不是说中国生产了太多电动车,而是说由于中国“产能过剩”,所以中国就要卖的便宜继而中国就向海外市场倾销新能源车,什么叫倾销呢?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就是说一家公司或者一个国家以低于其生产成本或国内市场价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产品,目的是通过损害当地竞争对手的利益来获得市场份额或消除竞争。

也就是说西方媒体指责中国明明这个电动车生产成本就10万,你非要在欧洲卖8万,你损人不利己,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或者说你明明这款车在国内市场卖10万,你非要在欧洲卖8万,你就是为了消除竞争,可问题是这是现实的情况吗?当然不是了。中国大把的电动车厂现在其实是赚钱的,我们并没有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在销售,我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最近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汽车企业圆桌会上就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表示说中国电动车企业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不是依靠补贴取得竞争优势的。

而且中外不同市场的同款电动车售价差别巨大,这个几乎是人所共知的,只不过不是国内比国外贵,而是国内比国外便宜的多得多。同样是大众生产的ID3、ID4,在我国市场大概卖12万,在德国本土市场卖4万欧元,这哪是什么倾销?我觉得他们应当指责大众,为什么在本国市场赚得额外利润?当然不止大众车,比亚迪的车、吉利的车,有大把的中国电动车呢,在国内市场的售价远远低于海外市场。

甚至前两年都有人做这样的生意,那就是把中国的二手电动车倒腾到欧洲去,二手车卖的价格都比在国内新车卖的贵,所以我们哪有在倾销,我们真是在海外市场赚得超额利润,而欧洲人却指责说你卖的还是太便宜了,为什么我们的车卖的这么便宜?德国大众自己就说没办法,中国的产业链太过强大了,中国电动车竞争太过激烈了,所以大众ID3、ID4在中国卖12万,第一它不亏钱,它在中国能找到足够的供应商,第二必须卖这么便宜否则根本就卖不掉,所以既没有“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没有倾销的问题,问题就在于我们拔得了头筹,我们拥有优势。

其实今天中国商品的优势哪止在汽车这一个领域,比如说纺织品比如说家电产品、电脑产品、手机产品,在很多领域我们都有十足的产业优势,我们生产的商品它就是物美价廉,哪怕美国你给它加上25%的关税,中国商品照样有大把的市场,所以耶伦和欧美媒体对我国的指责完全是没有道理。在他们看来,他们生产一辆电动车非常的昂贵,而中国生产一辆电动车那么的便宜,所以我们一定是因为“产能过剩”才恶意降价,我们一定是为了倾销才把价格打得这么低,殊不知,这就是因为你们的工业制造业太过拉垮。

说实话耶伦的想法我们知道,她希望我们把电动车价格调高点,让欧洲和美洲的同行也能赚到点钱,可问题在于你这样的贸易保护对欧美国家来讲难道是个好事吗?德国网民说得很对,ID3在中国卖12万,你凭什么在德国卖4万欧元,要知道这样的话,德国大众何必还在德国本土生产ID3呢?你在中国生产然后运到德国不就完了吗,海运一辆车那个运费才几个钱,是的,欧美这些普通老百姓没有意识到如果真的放开进口的话,让中国电动车大把进入的话,那么欧美老百姓将节省多少钱?

尤其是电动车这个理念确实非常好,一方面环保能减少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它不用油,它能减少各国对石油的依赖,所以欧洲各国此前几年才那么着急地要推动电动车产业。可是这两年确实由于他们发现在电动车领域,他们竞争不过中国了,所以很多企业才纷纷改弦易张,又要把定好的电动车规划给撤回去,可这样对他们本国经济来讲难道真的是个好事吗?

各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然后交换,这对各国消费者来讲当然都是件好事了,可是如果欧美一意孤行的要利用反倾销调查来打压中国电动车,要加高额关税来阻碍中国电动车进入他们市场的话,那么我觉得最终倒霉的还是他们本国的消费者。而且他们的环保理念哪去了?难道为了打压中国电动车,他们宁愿把环保这个大旗也抛掉吗?所以“产能过剩”和倾销绝对是个伪命题,而欧美对于中国电动车的打压也绝对起不到作用,就像马斯克说的那样,在没有关税的前提下,未来全球前十大车企有九家都会是中国企业,而中国电动车一定会卖满全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