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先生于2024年4月14日在北京去世,这是考古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严文明先生著有《仰韶文化研究》《中国通史(二):远古时代》《略论中国文明的起源》《环境考古研究的展望》《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等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文明(1932年—2024年4月14日)

他从对仰韶文化的卓越研究入手,对全国范围新石器时代做了综合深入考察,建立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分期和谱系框架,揭示出中国史前文化的“重瓣花朵”式格局;通过聚落形态研究,深刻揭示了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基本历程和本质特点。严文明在稻作农业起源、古史传说、考古学史、考古理论方法等研究方面也多有建树,是1949年后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与教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曾为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联邦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等。2023年12月15日,获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

李琳之从考古学方面观察发现,自9000年前裴李岗文化至西周时期,华夏边缘族群每一次文化的崛起都同中原族群向外扩张、迁徙有关,《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就是他对“华夏”族群从传说时代到夏、商、西周——总计6000年的民族融合演变史——的考古学梳理,其结果正好证实了严文明先生提出的中华文明起源乃“重瓣花朵”式格局的理论大体是正确的。

巨星陨落,山河同悲。为纪念严文明先生,“琳之说史”特意编发2023年12月22日《山西晚报》就《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出版专访李琳之相关部分的内容(第六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李琳之著,研究出版社,2023年11月

《山西晚报》:在您的书中,也涉及到许多长江流域乃至更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通常的观念中,华夏文化诞生发祥于黄河流域。现在这些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对我们认识华夏文明起源发展有什么意义和启发?

李琳之:中国这100多年的考古学成果已经证明,中华文明的形成模式是“多元一体”,而不是像古人认为的那样是“中原一元”,这是考古学对中国古史观最大的改造,目前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学界的共识。不过,“多元一体”这个概念有平均用力之嫌,因为中原在其中的确起着中心主体的作用,所以用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提出的“重瓣花朵”理论来概括可能更为科学。就是说,中华文明的形成好似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周围的山东、燕辽、甘青、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是第一层花瓣,再外围的文化区是第二、第三层花瓣。中原文化区作为花心不但起着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还起着向周边文化辐射的作用。

就文明起源角度而言,长江流域文明起源时间不迟于中原,如上述上山遗址,大致时间就和贾湖遗址处在同一个时段,都是距今9000年左右。而在某些个时段,长江流域的文明进程还快于中原,譬如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城址是6000年前诞生于澧阳平原的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城内面积约8万平方米。而中原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城址是郑州西山古城,其始建于5300年,比城头山古城迟了700年,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内面积只有2.5万平方米,也比城头山古城体量小得多。

从进入文明历程角度讲,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在距今5000年左右时,就迈入了文明的门槛,而中原地区直到4300年前才由于陶寺古城的崛起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年来,长江流域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文化遗存,有力地佐证了中华文明起源模式是“多元一体”或“重瓣花朵”式,而并非“中原一元”。

4.1同时,你认为,长江流域的文化是黄河流域南下的结果。比如说良渚文化,就有着后岗一期文化—崧泽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的发展脉络,否认了良渚文化的原生性。但良渚文化玉文化之发达远非其他文化可比,通过城址、葬俗、礼器、水利工程遗址等判断,国家制度比其他文化也完善得多。后期的石家河古国更是与陶寺古国处于敌对,有过激烈的战争。这有什么合理的解释?

李琳之:不能说长江流域的文化是黄河流域南下的结果,或许是我表述不清,给读者造成了误读。我的意思是说,长江流域的某些先进文化是黄河流域南下后双方碰撞融合的结果,后来又进而影响到外围文化和更外围文化的形成。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更认可严文明先生“重瓣花朵”理论的原因,可以说,《何以华夏》整本书就是对这个理论的具体佐证,或者说,我在本书中对距9000年至西周时期这6000年中国考古学文化流变的梳理,与严文明先生的这个理论基本上是契合的。

尽管某些时段,长江流域的文明化程度高于黄河流域,甚至两种文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敌对关系,但这与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的文化基因没什么关系。能接受新事物、新观念进而形成强大的势力,往往是敢于打破旧势力旧传统的叛逆者,这是不断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

至于说后期的石家河古国与陶寺古国等中原势力处于敌对状态,有过激烈的战争,这可以用《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一句来解释。其实,迁徙、摩擦、冲突、战争,一直以来就是古代人类社会的主题。人类在面临物欲、权欲,尤其是在面临生存的压力时,战争是最主要的手段,所以,古人才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戎”就是战争。而迁徙、摩擦、冲突、战争的结果必然是融合。只有融合才能吸收其他文化新鲜的血液,激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应该也是长江流域文化能更早地进入文明历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原载《山西晚报》2023年12月22日,有增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自2023年11月出版以来,先后入选了长安街读书会第2023年1108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中国出版集团2023年度优秀主题出版物》、人民日报图书馆“金台好书榜(2024年3月)”等好书推荐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