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有一种观点,满清是带着嫁妆入主中原,今天中国的版图主要是在清朝时确定下来。如果没有清朝,那么现在的中国版图也就是明末的大小,不会超过350万平方公里。

这个问题经常引起争论,我试着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就这个命题来说,必须先假设或者明确两点。

第一,在明灭亡后,后续的王朝是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继承了满清入关前的大明的绝大部分疆域。

第二,满清仍然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仍然会诞生康熙那样的有为君主,整个满清的兴盛起码维持二百年到1840年。

在这样的前提下,继明之后的王朝要面临明末同样的地缘政治压力。上述两点假设成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大明王朝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的中国形成了北方的李自成,东南长江流域的南明朝廷以及四川的张献忠大西政权为代表的新三国格局。其他还有类似山海关吴三桂、武昌左良玉那样的林林总总的大小军阀形成割据。

千万别给我说那些将领对大明有多么的感情深厚,崇祯帝还活着的时候重兵在握的左良玉就曾见死不救。此类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期最有代表性,一个是东汉末年,一个是唐末,那些个手握兵权的军阀们,有几个是真心为朝廷出力。

这个形势下当然是李自成的势力最强,有点类似一千多年前的曹操或者隋末的瓦岗寨。因而,我们不能就此认定最后是李自成统一了全国。

唯一可确定的是中国再次陷入了分裂。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再经过若干年的分裂、战争后,中国重新统一。这个也是可以确定的。而且这个统一的王朝是由汉族人建立的。

在关内陷入分裂时,满清会籍此机会争取它的利益最大化(不是指入关,要是那样也就没必要再讨论下去了)。在此把满清的利益最大化界定为夺取了乌鞘岭以北、武威以西直至新疆青海西藏。甚至西出葱岭占领中亚广大地区,对新生的王朝构成环形包围。

在此再设定一下中国重新统一的时间。

参照三国60年,隋末至唐12年左右,五代十国六十余年,因此我们把中国再次统一设定为近60年,即在1700年前中国重新统一。

此时刚刚完成统一的政权所辖之地相比于明末,丢失的比较大的地域就是宁夏、河西及青海少部分(本来大明就没有效的控制过青海)。在东南收复了台湾,郑成功的实力本就不大,到时候他不去收台湾自然有其他割据政权或者刚刚完成统一的政权去收复。

那么此时中国的疆域有多大呢?用减法,东北152万,内蒙118万,新疆166万,青海72万,西藏122万,河西23万,宁夏6.6万。最后得出三百万。

白皮们最乐于见到的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淡黄色那块就是我们汉民族的基本盘

那么,这之后的中国就真的只有三百万平方公里国土吗?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上这么点面积的统一的中原王朝,大概只有弱宋具备条件。

每一个新生王朝在建立之初,人民安定后都会对外开疆拓土,恢复汉唐故土的执念扎根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中。这个新生王朝在面临北方强邻那么大的压力,国防态势那么不利的情况下,必定会发起反击。而且在北方局势稳定后必定会像以前的历代王朝那样再次南征交趾。这时候,装备了火炮、火绳枪的王师定会高奏凯歌。

再说说这时的满清。假设它也是用了六十年时间夺取了上述地域并进而取得中亚广大疆土,也就在1700年这个时间点前后,它不得不停止了扩张的步伐。原因无他,因为它一头撞上了东进的沙俄。

世界史上,一个新兴帝国扩张的停止,除了它自身内部原因外,就是遇到了另一个强大的帝国的阻挡。比如阿拉伯帝国东扩,虽然在恒罗斯战胜了唐军,但是他们也就此停止了继续东扩的步伐。

因此,满清这时候的战略态势是受到了两面夹击,面对这种情况它不得不收缩。不得不对新生的中原王朝做出妥协以改善自己的战略态势。那么,保守的估计是中国重新取得宁夏,河西以及辽东。更有甚者可能获取内蒙河套地区,毕竟那也适宜农业耕作。至于青海也有可能取得。毕竟青海湖是很美的,存个私心,就算成获取了。这样的态势基本也能保障新生王朝的战略安全。

这个时候,新王朝的版图算上北越的16万,大概增加了120万平方公里共计420万平方公里的样子。朝鲜恢复了朝贡体系(当然是两面朝贡)。此时的疆域基本就恢复了汉人王朝的基本盘。

那么,新王朝就此满足4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吗?

答案是依然是否定的!

前面说到征交趾用到了红衣大炮和火绳枪,为什么就这么肯定就有这种武器呢?

其关键就是这个王朝是汉人建立的王朝。

汉族人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这一点从咱们中学生的中考、高考就能看出来。其实,几千年来汉族的文明程度就远高于周边其他民族,我乃堂堂中华上国周边都是未开化的蛮夷这个观念根深于上至公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之中。这给了我们这个民族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几千年未曾泯灭过。直到满清1840后的一百年我们这种自信几乎被消弥殆尽,幸亏我们有了太祖这位千年一遇圣君,我们才重新站了起来。

由于有这种民族自信,所以汉人在接受先进文明时候显得更从容不迫。相比于满清,我们更容易接受西洋的先进技术。比如大明曾经威风八面的神机营,关外宁远城的红衣大炮,在接触到这些的时候明王朝君臣并没有像乾隆那般。

新王朝的边患重点在于如何应对满蒙八旗的铁骑,中原的步兵对付骑兵最有效的武器就是火器,皇太极就是被一炮轰死的。既有现实边防的需要又有君臣一心大展伟业的雄心,汉民族一定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大航海时代。

在十七十八世纪,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科技水平刚刚被领先了几千年的欧洲赶上来。如果是汉人建立的王朝,一定会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会错失工业革命的机遇,靠着汉人领先于其他民族的勤奋和聪明,我们的科技、工业水平仍然将继续领先世界。那个时候,朝野上下的目光会被外面的世界所吸引,奔向那星辰大海。

北面和西面是强大的满清,虽然新王朝拥有了先进的火器后可以打败骑兵,但是以当时的科技水平,对于新王朝来说满清占据之地为苦寒之地,不适合农业耕作。因而,向满清虽然会用兵,占据一些要点,但目的并不是为了开疆拓土,而是将强敌击退,改善自身的防御态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部和西部边疆稳定下来后,新帝国会将整个中南半岛收入囊中,进而收服泰国缅甸,在印度洋与英吉利会师;并且会赶走荷兰、西班牙殖民者,将马来群岛纳入帝国版图;这个时候从缅甸起船循着郑和前辈的航道一路向前,在广袤的非洲大地留下一大块殖民地;我们的小跟班日本亦会跟随大哥一起进步,协力攻击满清,让朝鲜王国重新归于大汉的荫庇之下,作为奖励,西太平洋上零零散散的岛屿由日本自行占领,毕竟大哥那会正忙着派舰队去欧罗巴帮英吉利去对抗波拿巴。

这样一个跨越两洋的帝国就是汉人新王朝的疆域。以当时的汉人对世界的认知,满清所占的苦寒之地不要也罢,毕竟汉民族是喜欢种地的农民。

整个新的汉人帝国大致包括辽东及内蒙少部分(呼和浩特及包头一线),北部边界大致沿着长城走向;向西到新疆哈密,乐观一点占有吐鲁番等地,悲观一点退守敦煌;青海湖仍然是内湖,黄河九曲是边防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边防线从松潘草原一直到川西甘孜,云南的香格里拉仍然是我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然后,印度少部分,孟加拉大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全部,印尼大部及南太平洋的斐济等岛国纳入帝国版图,南海是帝国的内海,夏威夷将是新帝国的最东方。伊朗叙伊拉克叙利亚这块地方将作为帝国的西半部分核心,并在高加索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地区与沙俄相撞,而在中亚将与满清和沙俄瓜分,把富饶的适于农耕的河中地区(乌兹别克)拿到手,汗血宝马与阿拉伯马成为帝国骑兵的标配。

至于衰弱的奥斯曼土耳其也将在帝国与英法俄奥的联合攻击下土崩瓦解。由于土耳其海峡对于沙俄的重要性及英法制约沙俄的需要,估计拿不到,但是会要求沙俄用高加索和中亚的利益来交换;在东非起码获得坦桑尼亚、赞比亚等作为殖民地,在南美和北美太平洋东海岸获得多个小块的殖民地,比如加州等地,毕竟帝国的重点是向西面开拓。

地图上的这些地方将是新的汉人帝国的固有领土。自古以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这只能是假设,因为历史已经无可改变。

大清王朝虽然开疆拓土的功劳很大,把新疆牢牢的控制在手,整个中原地区两千年来所受到的北部边患也因蒙古高原的归顺而彻底消除。同时又控制了青藏高原,保证了我们的水源安全,再带着肥沃的黑土地来入伙,怎么看清朝都不应被谴责。但是,由于满清是从一个落后的渔猎民族入主中原,面对比他更先进的汉文化时,选择的是主动融入,之后只是想着如何保有亚洲大陆最好的一块土地,面对外部世界的变化无动于衷,不敢于(或不屑于)接受外来更先进的科技,不是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反而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科技停滞。它使我们错失了跟随世界潮流进入工业革命的机会,屡战屡败割地赔款,进而差点让我们丧失了民族文化上的自信从而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陷入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中。

另外,也不能一味谴责康熙、雍正、乾隆,在历史上他们都是极为聪明很有作为。他们之所以拒绝接受和学习西方的工业文明,是因为他们意识到满清的一个根本性的先天缺陷——人口过少。汉人不善于骑射,因而靠着大刀长矛对抗满蒙铁骑倍感吃力。但是汉人除了勤劳和聪明,还有一个绝对优势——人口。康雍乾三位君主都明白,如果引入了工业文明,当汉人手中有了步枪、机关枪之后,满洲人就不得不与他们的蒙古兄弟一样,变得能歌善舞了。

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各地的八旗驻军不是没有想着镇压革命,而且有些地方战斗得很激烈,但是面对拿着钢枪的汉人的新军,昔日骁勇的八旗根本不是对手。之后,清帝被迫退位。

回望三百多年前的历史,除了唏嘘和悲叹,其实,更应该被谴责的是李自成。天降大任于斯人,但是他没能扛起来历史交给他的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