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评论区分享的玉石,都有种百感交集的感觉。既是为好友得遇珍品而庆幸,也是为无数吃药打眼而惋惜。

为什么和田玉总是有那么多假货?为什么这个行业的“水”会这么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不可再生资源,市场价格较高!

任何行业,只要牵扯到不可再生,就意味着绝对的稀缺性,就有了无限向上的可能。

虽然近几年经济不好,又受某些众所周知的事件所牵连,和田玉价格上涨有所放缓,但整体却仍处于历史最高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说和田玉不会像莲花菩提或者核桃崖柏一样,暴涨之后又一跌到底,而是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克价上千是籽料的基础,公斤上万是山料的均价,这样的价格看似合理,却已经超出了很多玩家的承受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产状定义、产地特征、玉种分类极其复杂!

贵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说不清它为什么贵,商家可以用空话忽悠客户,但要讲明白和田玉却很难。

山料、籽料、山流水、戈壁料、旱籽、水返沙,六大产状;新疆、俄罗斯、青海三大产地;且末糖、于田白、若羌黄、塔县黑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块玉上手,是不是和田玉,是哪里的玉,是不是籽料,是不是真皮真色,这些都是和田玉玩家的基本功。

很多人研究一辈子也只能摸个皮毛,想要做到通透领悟实在太难,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悟性还是算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专业鉴定效力有限!

鉴定技术的确解决了大多数玉石的材质问题,但对和田玉的鉴定效力却非常有限。

地矿和国检的证书仅对矿物成分负责,也就是说是不是和田玉它们说了算,至于是不是籽料、有没有染色都不在检测范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众望所归的n1证书,原本是最能说明籽料天然性的权威,现在已经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诈骗。

假证的问题暂且不论,就连正规检测机构也被曝出一物多证、自相矛盾的问题,可以说是让人很失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定价混乱,行业规范度低!

商品价格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这原本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和田玉的定价却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比如这几年直播间爆火的和田玉米达料,其实都是罗甸料冒名顶替,价格却从几百块到几万块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玩家会觉得几百块不对,几万块总是真的吧?但事实却是没有真的,几万块就是比几百块的胆子更大,脸皮更厚了一点。

如果此时再拿出和田籽料的某些藏品,告诉他这些都要几十万,相信任何人的大脑都会宕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国标反复变更,范围越改越大!

实话实说,和田玉的国标是我见过最“博爱”的玉石标准,从来都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从最早的99%透闪石到95%透闪石,再到现在的“主要”是透闪石。什么是主要?51%算不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结果就是和田玉从地方玉种变成全国玉种,现在更是成为全球玉种,相信不久的将来还会成为宇宙通用玉种。

而我们这些玉石玩家,就要一遍遍向别人解释,和田玉不一定是和田的玉,哈密瓜也不一定是哈密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