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间,2024年已经过去了一百天,现在已经进入了农历三月。农历三月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这个时候万物复苏,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且,每年到了农历三月,也是农民开始忙碌的季节,是一年农耕的开始,所以关于这个季节的俗语就特别多,例如民间就有“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这样一句老话,可什么是“三七”呢?现在是农历三月了,怕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三月怕三七“

“三七”是什么?大家看到这一句,其实可能会对这个有疑问。其实“三七”指的是农历三月中的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天,那这三天有啥可怕之处呢?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而农业生产对于天气得依赖性一直就很高,特别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都是看天吃饭,如果一年的年景好,风调雨顺,粮食的收成好,人们就能吃饱饭,如果年景不好,下大雨或是干旱,那么粮食的收成就不好,很多人可能就要饿肚子,甚至会闹饥荒。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人民总结出了很多的经验,其中就有很多关于天气方面的,而“三月怕三七“就是其中。一月分三旬,每旬十天,初七、十七、二十七正好是一个月的上中下旬,如果这三天不下雨,那么也就预示着整个农历三月都没有多少雨水。三月的主要节气就是清明和谷雨,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三月不忙活,秋收喝西风”,三月又是农耕的关键期,任何作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的润养,一旦没有春雨的滋润,就容易春旱,那么对庄稼的生长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三月怕三七,说的是在农历三月,农民最怕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天不下雨。因为只有充足的雨水,才能滋润透一整个冬季干燥的泥土,这样才有利于农作物后期的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四月怕初一”

为什么四月会怕初一?也是怕不下雨吗?其实恰恰相反,四月反而是怕初一下雨。

民间有句俗语叫“初一下雨下半月”,意义就是说如果四月初一下雨的话,那么雨就会持续下半个月之久。三月份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这个时候是需要雨水的滋润的,但是到了四月份,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则更为强烈,而这个时候下雨就正好与作物生长的规律相违背,而且连续的阴雨,也会造成气温的偏低,这样就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前期生长不好,后期收获的时候产量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四月怕初一,说的就是在农历四月,最怕初一这一天下雨,意思也就说农民怕四月阴雨绵绵,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四月份也正是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时候,这个时候下雨,不但会降低防治效果,还会因田间湿度过大,从而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四月十二淋鸦毛,大小二麦水里捞”

这是“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的下半句,完整的句子是“三七初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淋鸦毛,大小二麦水里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三七“、”四月初一“都不是最可怕的,农民最怕的是农历的四月十二下雨,如果这天雨水大的能把乌鸦的毛都淋湿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日子会有很长时间都在下雨,大麦小麦等农作物都会泡在水里,意思也就说会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的农谚,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时间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教训,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饮食起居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对于农谚我们还是要予以重视的。但同时,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农谚具有地域性,所以不是所有的区域都适合,所以还是要加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