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Thurman猫一杯”认错了,从全网认识“丢作业的秦朗”到全网认识“造新闻的网红”,当时的流量有多大,现在的流量也有多大。以后她说的话人们会打个问号,也会时不时被翻出来当“反面教材”。这是她应该付出的代价。

为了上热搜,不惜虚构闹剧,被转引成刷屏的“虚假新闻”也不及时澄清,反而继续“表演”。在互联网舆论空间,这件事极大地扰乱舆论生态,应该严厉打击。

为何会诞生这么一条“刷屏的假新闻”?

博主制造流量,很有一套——她本身有上千万的粉丝,掌握着“流量密码”,精心策划一出闹剧,稳定发挥了“造流量的水平”;

算法不加甄别,助长狂欢——面对互联网发一次火一次的“老梗”,内容俗套、打开率高、互动多,平台推流、送上热搜是常规操作;

媒体把持不住,贸然下场——一些主流媒体不加甄别制作标题后进行二创、加话题,让事件看上去“真实可信”,进一步扩大了传播。

类似事件不是这一期,出现问题也不是第一次。网红反思完了,还有谁要反思?

平台该反思:算法服务商业价值无可厚非,承担社会责任则是基本要求。“什么火就推什么”“什么火就往热搜上放”不利于打造一个清朗安全的公共空间。对于热点信息,因其关注度高、占据大众注意力多,更应加以甄别,与创作者进行核实,及时发现造假攫取流量的行为。对于破坏舆论生态、干扰公众视听的内容及账号,平台应果断出手,运用各种方式加以限制和处罚。

媒体要反思:为何把虚构的闹剧变成了全网刷屏的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显然杜撰的剧情不是事实。一些新闻工作者反映,这次事件中的博主本身惯于靠搞笑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动作博出位吸眼球,编辑可以从账号往期推送、网红浮夸打扮等许多角度发现“不是新闻是剧本”的端倪,进一步核实判断。但许多媒体没有守住底线,“别家发了、流量不错”成为转引的标准。做新闻,必须守住报道真实性底线,对事实认真核查,对疑问多问几遍。如若不然,容易在追求流量过程中,落入“虚假新闻”陷阱,发出格调不高的稿件,损害自身公信力。

最后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面对网络舆论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

舆论场公共空间集工作、生活、娱乐、休闲等各种信息为一体,应叫人“舒适”,满足人们精神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平台应运而生。它们创新传播形式、渠道,极大提高了人们在信息公共空间的“舒适度”。但在其中,不能一味迎合人的低级趣味。

一些博主靠造谣传谣、编造“闹剧”、卖惨、断章取义、捕风捉影、传递有害信息博取流量。这些“新黄色新闻”格调不高、真假难辨,欺骗大众感情、损害舆论生态,甚至败坏社会风气,必须引起警惕。

事实上,公共空间不乏有格调的好作品,它们展现文化之美,分享珍贵画面,记录一刻感动,饱含哲理、蕴藏知识、荡涤心灵。

一个健康的公共空间,应通过传递和生产好的、有价值的作品,陶冶大众情操,满足审美需求,将流量引向辛勤耕耘的优质内容创作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营造良好氛围,凝聚精神力量。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新闻链接:

据公安部官网消息,12日,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一、浙江、江苏公安机关查处“寒假作业丢巴黎”摆拍引流案。

2月16日,浙江杭州网民徐某艺在抖音、快手、新浪微博、哔哩哔哩、百家号、优酷、小红书、西瓜视频等平台发布“在法国巴黎捡获一年级学生秦朗的寒假作业”相关视频,迅速引发全网关注热议,多日占据多个平台热搜榜。2月17日,江苏南通杨某在该视频评论区假冒“秦朗舅舅”进行引流并进行造谣、摆拍、直播,引发“全网寻人”行动。2月19日,徐某艺再次发布视频谎称“已联系到秦朗母亲”。公安机关查明徐某艺与其公司编导薛某编造剧本,在网上购买寒假作业本,摆拍视频进行发布。目前,浙江杭州公安机关已对徐某艺、薛某以及涉事公司处以行政处罚,并责令公开道歉,随后对其账号予以阶段性禁言。江苏南通公安机关已对杨某处以行政处罚,账号已关停。

二、山东公安机关查处造谣“喂住院婆婆吃泡面”案。

2023年12月起,山东聊城网民林某美在抖音平台发布7条“让住院婆婆吃泡面”视频,引发大范围传播和网络热议。经查,林某美伙同其母亲摆拍上述虚假视频,以炒作“虐待婆婆”虚假信息吸粉引流,并通过直播带货将流量“变现”。山东聊城公安机关已对林某美处以行政拘留5日。

三、湖北公安机关查处一起“造黄谣”案。

2024年2月,有网民传播某网红“下海”卖淫等谣言信息及淫秽视频,恶意“造黄谣”对相关当事人实施侮辱诽谤。公安机关查明自媒体从业人员聂某鹏为吸粉引流,收集色情信息,恶意拼接“造黄谣”文章,使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并在多个微信群转发炒作,导致该信息大量传播。目前,湖北潜江公安机关已对聂某鹏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四、上海公安机关查处一起建“吃瓜群”造谣牟利案。

在近期一起网络热点事件中,不法分子将无关人员照片、视频与涉事女子信息恶意拼接,大量制造和传播谣言,肆意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宣称有劲爆不雅视频等,并通过发送群二维码、广告链接等,吸引大量网民至收费微信群观看,非法牟利。经查,涉案人员长期蹭“八卦”流量,在网上搜集热点事件视频、图片进行恶意拼接,炮制形成新的“八卦”,创建收费“吃瓜群”进行牟利,致使大量网络谣言和侮辱诽谤信息长期传播。目前,上海公安机关已抓获17名犯罪嫌疑人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五、湖南公安机关查处编造“民警离职潮”谣言案。

2024年3月,湖南株洲网民黄某强为运营自媒体赚取费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编造“基层民警出现离职潮”等谣言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以博取眼球、吸引流量,导致谣言信息传播扩散。湖南株洲公安机关已对黄某强处以行政处罚。

六、安徽公安机关查处编造“救灾物资被倒卖”谣言案。

2023年12月,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发生后,安徽宿州网民刘某辉为吸引眼球,在闲鱼平台发布售卖某品牌羽绒服链接,造谣称“出售援助甘肃震区的羽绒服,先到先得”等,导致“援助灾区的羽绒服被倒卖”相关谣言广泛传播,造成恶劣影响。安徽宿州公安机关迅速将刘某辉抓获归案。目前,刘某辉已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七、江西公安机关查处一起MCN机构使用人工智能工具造谣案。

2024年1月以来,有MCN机构利用自媒体账号陆续在今日头条平台发布“某市2024年1月10日发生爆炸导致建筑、车辆炸毁、人员伤亡”“某公司的转基因试验证实转基因玉米致1000只小白鼠全部死亡”等多条谣言信息。经查,江西男子王某江经营有5家MCN机构,共运营自媒体账号842个,其长期组织公司人员选取热点文章,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批量生成不实文章进行吸粉引流。目前,江西南昌公安机关已对王某江处以行政拘留5日,责令涉案MCN机构停业整改。

八、重庆公安机关查处一起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编造“爆炸事故”谣言案。

2023年12月,网上流传一篇题为“某地一民房发生爆炸事故,4人不幸遇难,官方紧急介入调查”的谣言文章,以新闻报道的口吻造谣“某地突发爆炸事故、发现了4名遇难者,其中包括一名儿童”等。经查,重庆网民康某余为引流牟利,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编造虚假信息后在今日头条平台发布。重庆公安机关已对康某余处以行政拘留3日。

九、江西公安机关查处编造“某银行倒闭”谣言案。

2024年3月,江西赣州网民廖某慧为吸引眼球,在多个微信群编造发布“某银行倒闭”“钱趁早去取出来”等谣言信息,引发谣言大范围传播,导致1500余名该银行储户到网点聚集,集中兑付取款,严重扰乱公共秩序。江西赣州公安机关已对廖某慧处以行政拘留5日。

十、广东公安机关查处编造“广州限制外卖配送”谣言案。

2023年12月19日,有网民在今日头条平台发布“广州即将成为全国首个限制外卖配送的城市”,迅速引发关注形成网络热搜。经查,四川德阳网民杨某组织招揽广东江门网民叶某英等多名兼职人员,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批量生成不实文章进行引流牟利。叶某英为吸引眼球编造发布上述谣言,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广东广州公安机关已对杨某、叶某英等6名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值班编辑| 胡炜

最后,告诉大家一件事

新媒体文案怎么写才有看头?

辛苦拍摄的短视频为何没人点?

各平台账号涨粉越来越难?

策划方案怎么总是差点意思?

针对大家遇到的各种难题,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推出新媒体策划及运营、短视频制作及运营、舆情分析及风险处置等培训课程,去年开班13期,合作单位包括政府机构、媒体、企事业单位等,参训学员500余人,均满载而归。

今年,更多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陆续上线,欢迎前来新京报交流,一起进步。

独家课程 量身定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供融媒课程定制服务,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和预期的学习方向,量身打造专属课程。

“沉浸式”跟班学习

培训期间,跟班学员以现场观摩、全程参与、互动交流等方式“沉浸式”跟班学习。

重在实践 不搞空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培训学习内容,围绕重点工作策划宣传方案、拍摄作品,导师现场点评,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

开拓视野 开放交流

走进互联网大厂,实地参观拓展视野,与行业大咖在交流互动中吸取经验、促进提升。

More

点击查看部分培训实录

>>>咨询详情,请添加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微信

标注姓名、单位、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