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高平陵之变中,如果曹爽听从了此人的建议,逃往了许昌,然后诏命天下兵马勤王,他完全有机会击败司马懿!因为相比于曹爽,司马懿有三大致命弱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乃至三国的转折点,令无数人惋惜,可以说,若没有此次事变,蜀汉和东吴不可能撑得了那么久!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高平陵之变发生的前因后果。

高平陵之变发生于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此时曹操早已去世,就连他的儿子曹丕、孙子曹睿也已经去世,也正是因为这三代曹家雄主都已经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君主,所以才导致了高平陵之变的发生!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去世,而当时的太子还是个孩子,只有几岁,完全无法独立处置国政,于是曹睿任命了两位托孤大臣(曹爽和司马懿),希望他俩好好辅佐新君,壮大曹魏,结果他的这个任命,直接葬送了曹家天下。

一开始的时候,曹爽和司马懿相处得非常和谐,因为司马懿乃是四朝老臣,名望非常高,而曹爽乃是司马懿的小辈,所以他对司马懿非常尊重,事事都要请示司马懿。然而等到曹爽稳固了自己的权力后,他就开始嫌弃司马懿了,认为司马懿挡了他的道,于是他想方设法打压司马懿,以至于司马懿最终只能选择隐退。

司马懿是何等人?人家可是四朝老臣!当年诸葛亮那么厉害,都没能把他打服,现在区区一个小辈,怎么可能令司马懿屈服?于是司马懿开始了卧薪尝胆,准备对曹爽发动致命一击!

司马懿明面上顺从曹爽,暗地里却在积蓄实力反击曹爽,而另外一边,曹爽也没有闲着,他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作为曹家人,曹爽本来应该和曹家宗族搞好关系,好好辅佐曹家皇帝,但是他没有经受住权力的诱惑,竟然不把大家放在眼中,直接引起了众怒!曹爽一边打压同僚,安插自己的亲信,一边欺负太后,强令太后搬迁寝宫,更甚者,他直接霸占了皇帝的妃子,此等行为,直接惹得天怒人怨,大家都越来越讨厌曹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爽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这让司马懿看到了机会,于是在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当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去祭拜先帝曹睿时,司马懿果断出手,抢夺了洛阳了控制权,并从太后手中请到了一道讨伐曹爽的圣旨。

按照常理来说,司马懿是没啥权力的,但他是四朝老臣,威望非常高,且曹爽本身太过作死,所以站在司马懿一边的人非常多,不仅太后选择了支持司马懿,就连满堂朝臣,几乎都站在了司马懿一边,于是曹爽直接被吓到了,怂了,最终选择了投降司马懿,令众人大跌眼镜!

为了劝降曹爽,司马懿曾承诺,只要曹爽愿意投降,他就不会搞大肆牵连,不会杀掉曹爽,但真当曹爽投降时,司马懿却直接夷灭了曹爽三族,其被牵连的党羽甚至超过了上万了,令人感叹。而自从击败曹爽后,司马懿彻底掌控了曹魏大权,他不仅没有将这个权力还给皇帝曹芳,反而一直独霸权力,甚至将权力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渐渐的,司马家慢慢腐蚀曹魏,最终成功的取而代之,建立了西晋,并给中华大地带来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可以说,高平陵之变不仅是曹魏的转折点,而且是三国的转折点,更是天下的转折点。如果司马懿没有成功的掌握曹魏大权,如果司马家未能篡夺曹魏天下建立西晋,并惹出八王之乱,中华大地的那场浩劫,是完全可以避开的!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司马懿为何能够打赢高平陵之变?如果曹爽拒绝投降,选择和司马懿硬刚,他能否击败司马懿呢?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只要曹爽听从此人的建议,带着天子逃去许昌,然后发诏天下兵马勤王,司马懿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相比于曹爽,司马懿有三大致命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桓范的建议

桓范是曹魏的大司农,主管天下粮草。当年曹爽带着众亲信去高平陵祭拜时,桓范曾警告过他,让他不要和兄弟一起出城,而是要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不然一旦出现意外,不好收场。

桓范察觉到了时局的不对劲,劝曹爽小心提防,但曹爽根本不以为然,不听桓范的建议,最终当他们兄弟出城后,司马懿果然起兵生乱了。不过即便如此,桓范仍然认为司马懿并非曹爽的对手,当司马懿掌控了洛阳后,桓范直接带着大司农印出逃了,准备站在曹爽一边反对司马懿,把司马懿吓了个半死!

司马懿何等聪明,他知道自己的劣势,更加知道桓范的聪明,知道桓范去往曹爽身边后,自己将再无获胜的机会,所以他非常担忧。结果曹爽并未听从桓范的建议,令众人大跌眼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桓范劝曹爽兄弟带着天子去往许昌,然后下诏天下兵马勤王,以此击败司马懿,但曹爽并不听从。最终,他竟然选择了直接投降,最终落得个身死道消的下场,令人感慨。很多人认为,即便曹爽拒不投降,他也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因为司马懿乃是当时最厉害的军事人才,然而事实上,在本文看来,只要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去往许昌,他完全有机会击败司马懿!因为司马懿有三个致命缺陷!

一、司马懿的权力没有合法性

高平陵之变发生前,司马懿基本上算是赋闲在家了,他并没有多少实权,他起兵后,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响应他,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大家被曹爽欺负惨了,希望有人带着他们反抗曹爽,一是司马懿本身威望比较高,大家觉得他的成功概率更大。正是在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下,所以司马懿能够振臂一呼,迅速拿下洛阳的控制权!然而大家不要被这种表象给迷惑到了,司马懿表面上拿下了洛阳,似乎已经掌控了曹魏大权,但事实上他的权力根本没有合法性!

司马懿起兵后,从太后手中获得了讨伐曹爽的诏命,这是他最大的合法性来源。而相比于司马懿,曹爽其实有更大的合法性,因为皇帝就在他的手中!就连司马懿本人,也是承认皇帝的合法性的,这在他对皇帝的书信中,便可以看出来。

也就是说,司马懿只反对曹爽,并不反对皇帝,他要是敢反对皇帝,那么他的行为便是谋反,他不可能得到众人的支持。但问题是,皇帝就在曹爽手中,曹爽想怎么干,皇帝就得怎么干,曹爽拥有曹魏最大的合法性!简单来说,只要曹爽以皇帝的名义下诏,称司马懿乃是反贼,让司马懿失去权力的合法性,那么洛阳城的那些公卿贵族,便不会站在司马懿一边,他们甚至可以帮助曹爽直接拿下司马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司马懿并未彻底掌控洛阳禁军

曹爽乃是曹魏的大将军,掌控着天下兵马。与此同时,他的兄弟也掌控着洛阳禁军,可以说曹魏的兵马大权,都在曹爽兄弟的掌控中。

虽然司马懿号称掌控了洛阳的控制权,但事实上他并未彻底掌控洛阳禁军!曹爽的兄弟乃是禁军首领,他不在洛阳,这些禁军则群龙无首,他们对形势不明,一直在观望,一旦他们得到曹爽兄弟的命令,得知司马懿乃是反贼,他们完全有能力干掉司马懿,重夺洛阳的控制权!

三、司马懿本身力量严重不足

司马懿起兵,靠的是司马师豢养的三千死士。很多人都被死士的名号给吓住了,认为他们战力超群,然而事实上,单挑打架这些死士也许比较厉害,但若论行军作战,他们可完全比不上正规军,因为他们缺乏正规军的那种操练,缺乏团队配合。所以说,三千死士也不过就是壮壮声威而已,真要是和曹魏正规军打起来,他们根本不够看!

司马懿的核心力量只有这三千死士,他们连洛阳的禁军都对付不了,更不要提天下兵马了。只要曹爽去往许昌,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勤王,让局势变得明朗,让天下人都知道司马懿乃是反贼,那么司马懿就完蛋了,当时的曹魏兵马,大多还是忠于曹家的,只要得到了曹家的官方认证,认定了司马懿是反贼,那么如此好的建功机会,他们绝不会错过,司马懿必死无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总的来说,高平陵之变中,如果曹爽听从了桓范的建议,逃往了许昌,然后发诏命天下兵马勤王,他完全有机会击败司马懿!因为相比于曹爽,司马懿有三大致命缺陷:一、司马懿缺乏权力合法性,二、司马懿并未真正掌控洛阳禁军,三司马懿本身力量严重不足!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