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的全面展开,也引起了小区业主广泛关注和讨论。

其中,“原址重建”作为一种有效的改造方式受到了广大居民的热烈讨论,尤其是其优势,如深厚的人际情感联系、熟悉的周边配套设施以及可能带来的居住品质提升,令许多老旧小区居民对其寄予厚望。

然而,面对原址重建的关键性问题——“钱谁出?出多少?”,大家的意见并未达成一致。

一方面,老旧小区的居民们大多已在此生活了几十年,与街坊邻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纽带,他们热爱这片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土地,不愿意轻易离开。

此外,老年人习惯了现住地便捷的生活设施,如附近的医院、公园绿地等,这些都是他们无法割舍的生活便利。因此,老旧小区原址重建得到了他们的广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针对原址重建的具体操作,部分业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他们倾向于原拆原建,居民愿意承担一定的重建费用,但如果重建后的楼层增高,多出来的单元房该如何处理成为焦点。

有人提出,若仍保持原住户数量不变,新增面积则应允许居民按市场价格购买,这样的方案相对公平合理。

再者,许多老旧小区属于早期单位分配的职工住房,地处市中心,无物业管理费和公摊费,停车自由,一旦拆建完成,这些以往免费或低成本的福利是否还能延续也成为居民关心的重要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居民表示,如果重建后这些管理费用能够免除,他们才会更乐意接受拆建方案。

在探讨原址重建,为什么还需要资金时,大家要明白一点,虽然土地不需要再支付出让金,但拆迁旧楼、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建筑材料、智能系统及消防设施及安装等一系列环节产生的费用不容忽视。

同时,还需支付代建费以及各类税费,这与开发商开发新建楼盘的成本构成相似。因此,期待完全依靠政府或开发商承担所有重建费用而居民坐享其成的想法并不现实。

以浙工新村的成功案例为例,该小区548户居民通过自筹资金过5亿元,主要依靠建筑面积销售和车位出售筹集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而言,每户原有面积按照成本价每平方米1350元计费,超出部分则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这种做法解决了重建资金的难题,同时也得到了全部居民的认可。

在评论区,不少居民提出了一些很有代表性且实际的建议。有人主张按照净面积和公摊面积分别计算,确保拆迁面积与新建房屋面积对应,公摊与套内的价格也有所区分,以此确保公正合理。

另一些人则提出可以通过增加楼层,在满足原业主需求的基础上,将多余面积交由开发商销售,以实现收支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如此,原址重建的实施难度不可小觑。高昂的费用、众口难调的需求以及“都想薅羊毛”的心态使得这个看似美好的设想面临严峻考验。

诚然,天上不会掉馅饼,开发商也需要盈利,没有足够的利润驱动,项目很难落地。

因此,如何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找到切实可行的资金解决方案,才能真正推动老旧小区原址重建的进程,而非仅仅停留在美好愿景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起来,老旧小区原址重建确实是个极具吸引力的选项,但落实过程中必须解决“钱谁出”的核心问题。

只有当居民、政府和开发商共同参与,理性面对现实挑战,才有可能促成这一利民之举的顺利实施。

在探讨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要脚踏实地,充分考量各方诉求,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和原址重建,老赵写了多篇文章,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以下文章:

原址重建!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步梯变电梯,每家多20平

加装电梯不用再争了?官方一锤定音,先启动2000年底前的小区

老旧小区原址重建刚开始调研,业主要么房源下架,要么坐地起价

老旧小区改造,原址重建,评论区里炸锅了

老旧小区,原址重建,7层变11层,为啥还要业主出钱?

越来越多人呼吁,老旧小区改造,要原址重建,不要旧改

100%签约,老旧小区改造,没想到这种模式支持率这么高!

大拆大建被叫停?中央定调,2024年开始,20年以上老房子这样处理

老旧小区,加装“共享电梯”,真的能“一招鲜,走遍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