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聊起香港电影的时候,或许,在我们的脑海里,立刻就会闪现那些香港影坛耳熟能详的导演,以及他们的风靡一时的代表作。

比如徐克导演的《英雄本色》;王家卫导演的《重庆森林》;杜琪峰导演的《暗战》;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等等。

但在香港影坛,有一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名字,那就是华语电影界最具实力的女导演之一——许鞍华

她执导了多部优秀的香港影视作品,曾荣获了5次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和3次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并在2020年9月获得了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

而今天路sir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许鞍华导演的代表作《天水围的日与夜》,豆瓣评分8.7分。

1.一部“无聊”的电影

这部电影平淡如水,故事线条简单,甚至可以用“无聊”来形容。影片讲述了发生在香港的天水围社区里三个平凡的小人物——贵姐、家安和梁婆婆三个人之间琐碎的生活日常。

由鲍起静饰演的贵姐,是超市里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工,生性乐观。家安是贵姐的孩子,是一个乖乖仔,刚参加完香港的会考,多数时候呆在家里睡觉或看电视。

与他们住在同一栋楼里的梁婆婆,是新搬来的住户,她每日过着郁郁寡欢、斤斤计较的孤独生活。凭着曾在市区卖过果蔬的经验,她在贵姐工作的超市找到了一份临时的工作。

起初,她与贵姐不过是见面点头之交,彼此之间并不熟悉,但慢慢地,贵姐的慷慨与无私融化了她心中的冰山。

这部电影,像是一部戏剧,也像是一部纪录片,许鞍华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静静将香港普通人的生活还原于我们每个人的眼前,正如细致地雕刻平凡生活的时光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许鞍华而言,这大概也是她真正返朴归真、洗尽铅华的一部电影。

它没有许鞍华的早期电影作品,《千言万语》《投奔怒海》那样宏大的政治叙事,也没有《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那样现实的悲喜剧,甚至连《女人四十》《男人四十》那样戏剧性较强的故事也没有。

《天水围的日与夜》讲述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整部电影也没有明星的加持,没有广告的噱头,更没有商业元素的炒作,正是这样一部非商业化的电影,成为了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大赢家,获得了最佳电影奖。

许鞍华本人也说:

“《天水围的日与夜》几乎重建了我对于电影和世界的信心,以前的观众去看电影是为了逃避现实,因为当时大部分观众的生活比较平淡和苦闷,而电影里的世界很丰富。像我以前读书时,觉得很辛苦就去看电影。现在的人们丰衣足食,生活相对复杂,逃避现实早有比电影更便捷的方式,当他们坐下来,付出时间又花费耐心看电影时,是想要在电影里重新发现自己,找回人生的意义。”

2.重复的日常生活,被遗忘的温暖细节

重复的日常生活场景,是这部电影一大特点。

影片中经常出现的长镜头,都是对准影片的主人公——贵姐和家安的日常生活的细节。

影片的镜头没有渲染任何效果或者是添加冗长的语言对白,不仅真实的记录下了这对母子日常生活的点滴——做饭、吃饭、买报纸、看报纸、睡觉和起床,而且也还原了普通香港市民阶层日复一日的生活状态。

在这部不足九十分钟的电影中,贵姐和家安一起坐在饭桌边吃饭的场景就有18处之多。

而在这18处的场景中,贵姐和家安所吃的东西也是经常性的重复——比如蒸蛋、炒鸡蛋、炒青菜、焖冬菇等等,在这几样简单的菜式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单亲家庭的生活并不阔绰。

也是在这重复的饭桌上,母子之间的互动一点一滴地显露出来,他们表现出了自然而不过分的感情。

重复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而当我们自己的生活被放在电影的镜头之下,我们才真正地发现了这些被遗忘的细节,是多么温暖人心,是多么难能可贵。

除了重复的日常生活场景,《天水围的日与夜》中最具有人间烟火气息的地方,还有香港普通人的习俗的表现。

家安和贵姐参加外婆的寿宴、参加姑妈的丧事,以及一起过中秋的场景,可以说是对于香港乃至于整个岭南地区的城市风俗习惯的一种真实再现。

在家安的外婆的寿宴上,几个兄弟姐妹聚在一起打麻将、喝喝茶,饭桌上的聊天内容不外乎家长里短,还有长辈对于晚辈的问候和简单的关心。

小孩子活泼地跑来跑去,私下里互相夸耀。电影没有过分的渲染礼节和习俗,更多的是把生活中的原始面貌呈现出来。

参加姑妈的丧礼的时候,见面时年幼长辈的称呼、参拜的顺序,都是按照传统的规则进行的。大家一起折金元宝的一段画面,体现的也是在香港参加传统的丧葬礼和祭奠先人的一个重要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人保留下来的这些中国的传统习俗,也可以看出香港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传统而又庄严的一面。

中秋节的最后几幕,可以说是整部电影里最为温情的片段——中秋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之上,人们在广场上和公园里点灯,剥着柚子,吃着月饼,说着平淡无奇的话题。

电影的时间开始于清晨,结束于月夜,天水围的日与夜就仿佛有了永恒存在的意味,而接下来的生活,也会这样平凡而又不失温暖地继续进行下去。

3.人间烟火,细水长流的人文情怀

如果说西方所追求的美是极致的,那么东方美的琐碎和留白的特点,也就是隐匿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饮食男女、柴米油盐、婚丧嫁娶、家庭邻里,那些用细节勾勒出来的生活,固然没有现代生活那样简洁明了,但更多的体现的是人性美和人情美。

《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用最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本身去疗愈人心。

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我们通过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镜头,捕捉到的那些关于天水围的白昼和夜晚的画面,日夜的转换、熙攘的市场、人来人往的街道、形单影只的老人等等。

不经装饰、设计过后的场景,一幕幕、一场场地交替,所透露出来的意象是相当自然、写实且贴近每一个普通人的。

这样一部没有故事的电影,关注的就是住在天水围这个社区里的小人物所过的日子、彼此的互动、家庭的关系以及社会的问题等等,再平凡不过的生活点滴。

但在许鞍华导演既精准又生动的刻画下,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不由自主地进入他们的世界,那个琐碎、平淡,以柴米油盐为家庭重心的小小世界。

在香港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现代都市,我们却能在其中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早已遗失、被忽略在角落的温情关怀。《天水围的日与夜》中人物乐安天命、知足常乐的精神,在被虚荣与欲望包围的世界里,更是显得难能可贵。

这人间,最袅绕缤纷、最至繁至简的,是烟火气;这人间,最深入人心、最难含难分的也是烟火气。我们不必刻意去追寻,因为它就在最寻常的市井风景里。

它是安静的生活,是岁月无声的流逝;是蒸汽腾腾的早餐店,是欢声笑语的路边摊,是骄阳下,咬一口西瓜偷闲;也是冬日里,围着火炉取暖。是寻常百姓家的缕缕炊烟;也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

这些时候,烟火气好像就是那么简单,那么纯粹。在这繁杂的生活中,总有人怀念这独特的滋味,过着烟火岁月,忆着明媚流年,这又何尝不是岁月时光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特约撰稿人:Pluto,武汉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
编辑:莉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