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串长长的民国大师名单中,这个名叫傅斯年的胖子并不以著作等身或突出研究而闻名,但他在民国学界甚至民间都是一面鲜明的旗帜,有着极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且因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性格暴躁被称为“人间大炮付老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斯年1896年生于山东聊城败落的世家大族,先祖傅以渐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状元和顺治、康熙两位皇帝的老师,但到他这一代却是王谢之家。

傅斯年在学术上并无太多著述,但他倡导创办并主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即史语所)长达23年之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组织出版学术著作70余种,在经费、设备、制度等方面都为历史语言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傅斯年在历史学界更大的成就同样来自他的组织领衔之功。他抢救和整理了“八千麻袋”清宫大内档案,成为明清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他排除万难15次组织发掘殷墟,将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这也是傅斯年被承认“有功于历史”的重要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胡适的忠实信徒,一生均视胡适为精神偶像和导师。

他与陈寅恪的君子之交成为历史佳话,两人同在柏林留学时就被戏称为“宁府双狮”。

他坚持民族大义、极重文人气节,抗战胜利后“手撕”周作人怒扔容庚,将抗战时任职伪北大的教授全部解聘。

他既是延安的反对者,也是忠诚的爱国者。国民参议员傅斯年扳倒孔祥熙、炮轰宋子文,两位“皇亲国戚”双双落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虽是学人领袖却一生安于贫困。

傅斯年的妻子俞大綵回忆他去世前的那个寒冷的冬夜说,“我催他早些休息,他搁下笔抬头对我说,他正在为董作宾先生刊行的《大陆杂志》赶写文章,想急于拿到稿费,做一条棉裤。他又说,你不对我哭穷,我也深知你的困苦,稿费到手后,你快去买几尺粗布,一捆棉花,为我缝一条棉裤,我的腿怕冷,西装裤太薄,不足以御寒。”

读来让人不禁感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家伦赞之以“纵横天岸马,俊奇人中龙”,于右任挽之以“是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时代青年。”胡适更以“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等十三个“最”做他的悼词,为至情至性的傅斯年一生盖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