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他辗转多地最终成为一名中学教师,然而对于他自己来讲,教书育人的身份之外,他更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6年的时间,他除了教书之外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投身于艺术创作上,一张画布、一支画笔,散落地上的颜料是他全部的家当。

除了艺术之外仿佛一切的东西对他来说都如过往云烟,然而这样一位艺术家并不被大家理解,只因为他只会一横一竖的画作,他所有的作品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十”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靠着“十”字他坚持了几十余载,从一个不被理解的教师到中国抽象艺术的先驱成名后他的的作品拍出天价,被大英博物馆艺术中心收藏,他更是参与了爱马仕丝巾设计

简简单单的“十”字线条究竟拥有怎样的价值能被排出天文数字?而这位“其貌不扬”的艺术家身上又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背道而驰”的画家

1962年,丁乙出生在上海一户普通人家,他的父亲是商店经理,母亲则是一名幼儿园教师,丁乙上边还有两个姐姐,一家五口日子过得富足充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丁乙大半辈子的生活都与这座充满纸醉金迷的城市交织互辉,而在他后来的画作中,大多数也都和上海有关。

爱好这东西好像十分神奇,对于丁乙来说他从小到大都对色彩充满了兴趣,学生时代丁乙几乎承包了校园里所有的黑板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他真正沉溺于艺术可能跟早期宣传画有关,60年代丁乙家对面刚好是个电影院,小小年纪的丁乙最喜欢站在家门口看专业人员绘制巨型海报,每当此时他内心十分触动。

再后来,随着年龄增长丁乙的脚步也从家门口挪到了电影院附近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块巨大的铁皮宣传画家,每隔半年都会换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当此时丁乙就会前来驻足观看,画作巨大,画家一待就是一整天,丁乙也同样如此,蓝色的长衫,五颜六色的颜料对丁乙造成极大的视觉冲击

这也是他当初对于艺术家的概念,也是他坚定绘画成为艺术家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角,艺术人生

1980年,19岁的丁乙考上了上海工艺美院,在这里他专业的接触到了西方现代设计和艺术,在这里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余友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都对现代主义画作十分感兴趣,他们喜欢创新,他们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一定不是一味迎合主流的

但实际上,丁乙起初的画风也很主流,直到1982年,他无意在余友涵那里看到一本法国风景大师莫里斯·郁特里罗的画册,超现实主义和逼真的色彩让他大为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丁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后来对于现代主义绘画的认知和技巧都是从郁特里罗那里学来的,这是丁乙绘画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

1983年,21岁的丁乙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了玩具厂设计包装,这对许多人来说无疑是份稳定的好工作,但丁乙心里想的却是“难不成我的艺术家梦想就此中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显然他不愿意随波逐流,于是他果断辞去工作在复旦大学附近找了一间小房子,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观了毕加索的画展和赵无极在中国美院的抽象画作品,色彩鲜明富有不规则美感的画作对二十多多岁一腔艺术细胞的丁乙无疑是极大的刺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写实派研究,转身投入了自己抽象艺术画的创作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正值开放初期,各种各样的新东西四面八方从海外涌入,开放”成了当下时代的代名词,在绘画方面也不例外

丁乙钟情于“十示”画风创作,他的作品几乎全是以“十”字和变形的“X”为主要视觉符号,他想以这种无意义的形式符号为结构反映当下工业化发展的城市环境和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眼中,这些“十”字就像高楼林立,纵横马路的代名词,迅速的工业发展在他眼中是一条条简单工整的线条。

1985年丁乙和几名好友一同举办了一场画展,短短四天前来参观的观众达到了上万人,而这也给丁乙带来了极大的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6年丁乙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深造,同年他创作出了《禁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0年,26岁的丁乙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教师工作,教师稳定,而他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来创作艺术,这是他人生第二个转折点。

满腔热血的少年拥有着天马行空的思绪,丁乙渴望成为艺术家,但彼时他的作品也仅仅是三张“十示”,一横一竖简单粗暴,也无人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丁乙熟知西方艺术史,他知道绘画在百年历史发展中各种各样的流派都有,而他要做的就是创作出完全陌生的东西,而不是业内存在和大众熟知的主流艺术

秉持着这样想法,丁乙以教师的身份之外创作,一作就是整整2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6载坚持初心

所谓抽象就明示了普罗大众一定接受不了,抽象的世界很难懂,看似简单的线条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核,好的抽象画一幅就价值上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家所熟知的抽象画大师里,外国人占据多数而中国似乎很难有一个能拿出代表性的抽象派大师,而丁乙要做的就是成为第一人

正如他所讲“我想要解放美学,把传统技法看作平庸的技能,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概念”,他有梦想有干劲,他想要在艺术的道路上逆流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绘画中他也是个十分偏执的人,有时候看到一幅好的作品他能成宿成宿不睡觉的临摹,从1988到1993年之间,为了达到毫厘不差的精确度,丁乙几乎用尺子和胶带一点点比着画

他相继参加了许多国际展览,但丁乙的作品很少被大家关注,他深知想要让意识形态的中国画成功走出世界,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他需要做的就是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93年,丁乙参加了柏林世界文化宫举办的“中国前卫艺术展,他带来了自己的作品,这也是他第一次靠双手赚钱,九张“十”字为主题画作一售而空,他赚了1万美金。

这是他人生第三个转折点,也正是从此之后他的“十示”抽象画开始被大家所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丁乙来说是特别也是永远铭记的一年,这一年是爱马仕品牌成立的170周年,是入驻中国的10周年。

也正是这一年,丁乙成为了第一个被爱马仕邀请为其设计丝巾的中国艺术家,这一年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他所坚持的艺术创作道路上终于重见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乙为爱马仕设计的丝巾

或许有人会说丁乙的画看不懂,甚至无趣,因为他几十年创作的所有作品都是“画十字,但只有丁乙知道,他的作品一直在变,他以粗细不一的线条展现着不同的内在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6年的创作生涯里,丁乙遭受到许多非议和苦难,除了不被理解外他的身体也出现着各种疾病。

因为重复“十字”创作,他需要高强度的工作,对他来说每天10个小时保持一个姿势更是雷打不动坚持,每次画完他的胳膊都麻木到放不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1年,丁乙的一幅《十示》画作在香港以1746港币拍卖,2022年,丁乙《十示1989-5》以2875万成交价拍出,这是他沉寂11年的创作中被收买最高的一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年仅60岁的丁乙依然在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对他来说,每一笔“十字”都是不同的内核,是全新的探索,也是他在线条的粗细虚实之间寻找生命活力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