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 手记

今岁正畅安先生(王世襄字畅安)一百一十冥寿。回忆前辈,犹留梦影,何幸得瞻光霁,主编巨作——《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前尘往事,不尽依依,再捡旧记数篇,既表寸衷,亦与四方君子,共怀畅安。

甲辰清明

黄天记于愧书剑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天手稿

明式家具学文博大家王世襄:

墨迹诗稿新发现

文 | 黄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天,2024年于香港

文博界宗师、开创明式家具学的王世襄(1914 -2009),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澳门回归之际,欣然赋诗,述怀纪庆。近日,王世襄的手书诗稿由其侄媳朱钧珍教授在整理藏品时捡出,即将诗稿影印传送给笔者,嘱撰文以记。

王世襄字畅安,生于北京,天资聪颖,却好玩,但又玩得专注而认真。

启功曾笑说他:“玩物不丧志。”此语不谬,因王老确玩出名堂来,晚年他接连撰著《北京鸽哨》、《中国葫芦》、《蟋蟀谱杂成》等书,使这些绝活得以传承,众口称道,呼为:“奇人王世襄”。他还对书画、工艺等方面有很深邃的研究, 先后著成《髹饰录解说》、《清代匠作则例汇编》和《竹刻艺术》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奇人王世襄,被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

而毕生致力研究的明式家具,最终成为经典名著的《明式家具珍赏》,于一九八五年 九月推出问世,瞬即震动了全球文博界,火热地刊出了英美法德泰等文版,掀 起了收藏明式家具的热潮。从此明式家具有价有市,成为抢手的艺术珍品。笔者有幸,主编了王老的两本不朽名著:《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究》。

一九八五年九月中旬,王世襄南来香港,出席《明式家具珍赏》首发式,并作学术交流。其后,我陪他一同来澳门,小游两天。晚上,澳门日报宴请,和文化艺术界欢叙一堂。记得出席的有:李成俊社长、李鹏翥总编和梁雪予(披云)诗翁。是夜,谈兴甚高,当然少不了品味明式家具,但讲到“秋声”,竟出乎意外的热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5年9月。黄天(右)陪同王世襄(左2)到澳门访游,左一是梁披云(《书谱》杂志社长),左三林苹(星光书店经理),左四是沈汇(文物出版社编辑主任)。

原来南北斗蟋蟀各有秘技,但王老能从四更天登山捕蟀谈起,说到养蟀、拣蟀,“练兵出阵”等各种心得,听得大家入神、折服,时而喔声四起,时而捧腹大笑。此际,座上宾主不觉皆成“老顽童”矣!

王老游澳,似是走马看花,却留下深刻印象;三巴史迹,早入吟眼,乘着澳门回归之日,喜而赋诗,挥毫书录,秀逸满纸,弥足珍贵。两绝句诗谨录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世襄《喜庆澳门回归》原稿

喜庆澳门回归 垂⽼渔⼭滞海隅,笔端林壑未全殊; 渔山吴历滞居澳门而画 风未变依然萧疏冷隽 画师若使今犹在,定写回归盛典图。 濠江史迹⼤三巴,断壁残垣亦可嗟; 今⽇喜迎新气象,万家齐放⽩莲花。 ⼀九九九年⼗⼆⽉ 畅安 王世襄

畅翁王世襄,深谙中国艺术史,曾专攻中国画史写成硕士毕业论文《中国画论 研究》(二〇〇二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手稿出版),故能稔悉吴历曾来澳滞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末清初画家吴历半身像

吴历 (1632-1717),字渔山,号墨井道人,精于绘事,尤擅山水,力逼宋元,乃清初六家之一。其后,笃信天主教。一八六一年随柏理应神父来澳,拟随行 前往罗马。候船期间,入住圣保禄学院(大三巴),时距圣保禄教堂落成约半 个世纪,而正门前壁的石刻雕饰才竣工廿年,吴历就住在火劫前的圣保禄学院,学院邻接圣保禄教堂。他在画跋中有记:“墨井道人,年垂五十,崇道于三巴,眠食于第二层楼上,观看潮渡日,已五阅月于兹矣。”其后,有《三巴集·岙中杂咏三十首》,内有:“关头粤尽不平沙,濠境山形可类花;居客不惊非误入,远从学道到三巴。”并附诗注:“山色紫黑,形类花朵;三巴,耶稣会之堂名。”后来,吴历没有泛槎西行,留澳学道。一六六八年,晋升为司译,展开布教生涯。

畅翁的贺诗,既有史诗般的况味,也写景,并抒情,结句:“万家齐放白莲花”,不能不佩服王老留心国事,心系澳城,连回归后的澳门以莲花为区徽也一清二楚,毕竟他已经年逾八十五,还是在京华千里之外,为回归开怀赋诗,研墨亲书,令人感佩!

传来诗稿的朱钧珍教授,今年高龄九十二岁,致力研究风景园林近七十载,亦曾参与园林建设,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公认为斯界之领军人物。朱教授于本世纪初统筹组织全国园林学者,合作撰写全国九百六十万公 里(包括台港澳)的近代园林史,并出任主编,历经十数寒暑,终在二零一九年出版成《中国近代园林史》上、下两巨册,为中国园林史填补了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近代园林史

朱钧珍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三十多年前,朱教授曾着有《香港园林》,笔者趁机邀游澳门,考察园林,希望她能为澳门的中葡园景作出专家的撰著。朱教授对澳门的园林颇为赞赏,也有动笔的念头,但“忙”是最大的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原刊于《澳门日报》,2020年12月22日版,

经黄天先生授权重发。

文|黄天

策划|博雅学社

编辑|程香

重温经典黄天:「我为王世襄先生编经典」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天:「我为王世襄先生编经典」系列

之二

◎王世襄(1914年5月25日—2009年11月28日),字畅安,男,汉族,原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38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学士学位。1941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1947年3月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1962年10月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0年11月任文化部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黄天(香港),本名锦泉,1954年出生,中日关系研究专家、书法家、文史家。一九七二至一九七七年在《华侨报》任职记者。其后,东渡日本留学,1983年毕业于东京法政大学。1985年,出任香港三联书店高级编辑,执行主编《明式家具珍赏》、《藏传佛教艺术》等多本大型经典画册。2006-201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讲授中日关系史。主要著作有《日本事典》、《起来!我们的国歌》、《 <遐迩贯珍> 香港史料汇钞》等和论文逾五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