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解放后,有不少高级将领都离开军队,转入地方工作,所以,1955年授衔时,有很多戎马一生的指挥官都没有参加。

不过,有这样一位元勋比较特殊。

建国后,他从军队进入公安部。按理说,应该与军衔失之交臂,可他偏偏被评为了开国少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经历也很独特,在黄埔军校时入党,南昌起义后,有10年的空白经历,几乎没上过战场。
他正是开国上将,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李逸民。

李逸民蹲过国民党的10年大狱,抗战胜利后,曾受毛主席托付主持迁都承德事宜。

解放战争前夕,他还直面美蒋代表,据理力争。

“劝君莫为青春惜,将见世界满地红”

李逸民原名叶书,老家在浙江省龙泉县李登村,是丽水市唯一一位开国少将。

早年间,李逸民曾在上海求学,参加了“五卅运动”。

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李逸民果断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大学毕业证,南下广州,成为黄埔四期学员。

受左派同学的影响,李逸民对共产党心生向往。而他在东征陈炯明期间的英勇表现,也让组织对他刮目相看。

大革命失败后,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教导队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的李逸民,接到上级命令,率部参加南昌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他跟组织失散,穿过“白色恐怖”,跨越千里,远赴上海找党。

李逸民被任命为中共江苏省委兵运委员会委员,配合李富春的工作。

当时的上海,既有国民党特务,也有租界的巡捕,地下党员随时有性命之忧。

1928年,收受国民党好处的英租界巡警,抓住了正在宣传革命的李逸民,不由分说的将其交给了国民党。

国民党特务,觉得李逸民是条“大鱼”,把他绑在老虎凳上,日夜折磨,将人打的遍体鳞伤,还不肯罢休。

李逸民从入党的那一天,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国民党的钢鞭再硬,也撬不开他的铁嘴钢牙。

李逸民什么都不说,国民党自然弄不清他的身份、职务和具体信息。在对他进行了3个月惨无人道的折磨后,当局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判处李逸民“无期徒刑”,并给他带上了15斤重的大脚镣。

脚镣能拴住李逸民的腿,却绊不住他推动革命的心。

不论是在上海漕河泾监狱、苏州军人监狱还是南京中央军人监狱,李逸民都时刻保持着作为党员的高风亮节。

他在监狱里成立了党支部,并自任委员,号召狱友们一起反抗国民党暴政。

李逸民住的监舍,堪称“人间地狱”。

一个只有8平米的房间,住了至少15个“犯人”。

吃、喝、拉、撒、睡,都要在这狭小的空间里解决。

房间里臭气熏天,老鼠、虱子、臭虫满地跑,夜里根本不能入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折磨“人犯”,国民党特地找来发了霉的粮食,再往里掺上沙子。基本上是吃一口,吐半口。

即使如此,国民党也不让大家吃饱。

那些狱卒都是仗势欺人的流氓,看谁不顺眼,上去就是拳打脚踢。

饿死的、打死的、病死的,不计其数。每当有人去世,国民党特务就会填充新人进来。

随时都会动手打人。非人的生活待遇,夺去了不少难友的生命。

李逸民作为党员,很有反抗精神,组织过多次“罢饭斗争”。

1930年春节前,李逸民联合其他几位党员同志,率领狱友,在漕河泾监狱集体绝食。

典狱长表面上答应了他们的一些条件,比如一周提供一次肉菜、发放凉席,可实际上这是他的缓兵之计。

夜里,一群手持棍棒的彪形大汉,气势汹汹的闯进了李逸民他们所在的牢房,上去就是一顿毒打。

典狱长更是直接把李逸民押到了刑讯室,将他吊在柱子上,拿着滚烫的烙铁,往他的身上按。

按完了还不解气,典狱长又不停地用辣椒水泼他。

李逸民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回到监舍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不过,这些酷刑,并没有让李逸民放弃抗争,他说:“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战斗,就等于失去了生命。”

李逸民抓住每一个机会,向大家宣传共产主义。

身陷囹圄的李逸民,很渴望知道红军的消息。

当时,监狱里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每周一份的英文报纸《密叻氏评论》。

李逸民从最简单的ABC开始学,日复一日的努力后,不久就能借助词典来阅读了。

惨无人道的牢狱生活,没有消磨李逸民的志气,反而让他更坚定了信仰。

他在狱中写下:“劝君莫为青春惜,将见世界满地红”,鼓舞自己。

1938年,在组织的营救下,李逸民终于出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最初想定都哪里?

1945年10月,毛主席、朱老总对李富春、李逸民等人说道:“抽出你们这些同志先行一步,到承德给中央做安家准备工作,希望你们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抢时间,争速度,克服困难,尽快到达目的地。”

抗战胜利后,为了更好的领导全国革命,党中央有了“迁都”的想法。

组织上经过讨论,决定将首都定位承德。

毛主席亲自从中央警备团中,抽调出“先行警备团”,团长吴烈、政委李逸民,在李富春的率领下,带着400人先到承德打前站。

李逸民一行紧赶慢赶,终于用最短的时间,过了同蒲铁路。

刚准备喘口气,李逸民就接到了中央的电报:星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承德。

李逸民他们到承德后才发现,蒋介石勾结美国鬼子,用美军的飞机和战舰,往东北运送国民党军队,占领交通要道和主要城市,企图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

李逸民马上把情况向中央作了汇报,并表示,蒋介石随时可能发动内战。

毛主席审时度势,立即决定放弃迁都承德,并让李逸民和吴烈,带着先行中央警备团,去冀察热辽中央局,找程子华报道。

自此,承德失去了成为中国首都的机会,而李逸民,也被任命为冀热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解放战争前夜,戳破老蒋阴谋

1946年国共停战谈判,在热河举行,主要有3个地点:承德、赤峰、朝阳。

朝阳方面,毛主席点名让李逸民担任代表。

李逸民面对的,是美国海军上校汉夫和国民党一个姓马的上校。

谈判之前,李克农交代李逸民:第一,要监视国民党军队不能进朝阳。第二个任务比较复杂,之前我方代表跟没讲代表签订了两个非常不合理的协定:首先,我军游击队撤出建平根据地;其次,我军游击队不得破坏朝阳到绥中的公路。

但建平是战略要地,我们绝不能撤。至于那条公路,国民党经常通过它,运送士兵和战略物资,至于我军则完全用不上。

3月,协和医院,第一轮较量正式开始。

汉夫首先开口,态度非常强硬:“小组的任务一是监督双方部队不能调动,再就是执行那两个协定。”

李逸民坐在一旁非常有数,缓缓说道:“关于那两个协定怎么执行,以后好商量。”

汉夫狡猾的很,立即纠正道:“有什么好商量的,执行就是执行。”

李逸民寸步不让:“不对,这两个协定有错误。”

汉夫逼问道:“有什么错误?你们代表是签了字的。”

签了字不假,但是我们代表是被国民党方面代表用酒灌醉了。

第一个回合就这样不欢而散。

第二个回合,也是如此。双方争吵了一天也毫无结果。

最后李逸民说:“你们若一定要我执行那两个方案我就回去了,到那时杨得志,苏振华纵队把朝阳打下来,我就管不了了。”

汉服一听无可奈何的说:“再吵两天也吵不完,咱们做个谈话记录,各谈个人的意见,打个报告给北平。”大家这才都同意了。

不久后,汉夫被调走,接替他的是美国陆军上校易理。

七月的某天傍晚,易理跟李逸民散步时突然说了一个没头没脑的故事:“某个地方起了火,只有三个消防队员没有自来水管,只有三只水桶,你说能救得了吗?

李逸民听得一头雾水,仔细想想又觉得易理可能是在暗示。

李逸民吩咐翻译张天民,找易理的翻译谈一谈。

张天明回来报告道:“国民党13军已经决心攻占承德。上午热河省主席刘多荃找易理谈南京已下达命令要13军两周内供取承德。”

李逸民不敢耽搁,马上到承德向程子华、肖克、段苏权等作了汇报。

段苏权表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肖克说道:“有两个星期,我们就可准备好!”

国民党眼见阴谋要被戳穿,还在极力的遮掩。

国民党13军军长石觉,居然还在舞会上,大言不惭的说:“只要有我石觉在,就不会进攻承德。”

不过,他们还是在两天后,对承德发起了进攻。

解放战争开始后,李逸民先后担任过牡丹江省建设厅厅长,东北人民政府财经计划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李逸民知道公安部缺人,主动请缨,当了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离开了军队。

不过,很快他又调回了部队,任军委直属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报社总编。

所以,1955年授衔时,李逸民还是军人,并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许多战友觉得,按李逸民的资历评个少将太低了,感到不公平。

李逸民却说:“我评个少将已经不低了,我们多少通知多少战友牺牲了,有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今天有这样优惠的待遇,功劳不见得比他们大,如果没有他们流血牺牲,靠我个人是无法换来这个少将的,想想他们我们有什么权利向党争名争利呢?”

参考文献:

永不倦怠的共产主义战士--李逸民同志[人民日报 1982.07.29第5版 作者:张维 黄鼎臣 章夷白 徐迈进]

少将李逸民;日期:2012-01-01 14:07 来源:《黄埔》作者:毕一功

李逸民,王世俭.国共停战谈判在热河——忆第26军调小组的斗争[J].党史纵横,1996,(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