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的一天,一连串电话铃响起,彼时的总参谋长粟裕还在处于疗养状态。

电话是副总长陈赓打来的,因为粟裕不方便,所以近期诸多事务都是由陈赓来打理。

粟裕不紧不慢拿起了电话,本来还以为是工作上面的事情,但陈赓那边的语气好像有点不对劲。

“不是我说你啊粟总,你的人做事太不地道了,你得好好管管,实在太不像话了!”陈赓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粟裕当即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以前陈赓打电话总是先调侃几句再说正事,但这次他直截了当,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而陈赓之所以这么生气,是因为他刚刚被彭总训斥了一顿,因为什么呢?总参谋部写了一份报告,但是这份报告有问题。

报告是由总参谋部发送的,上面也署了陈赓的名字,但是,陈赓根本就没看过这份报告,这就说明参谋部里有人竟然在报告上私做主张。

回去后,陈赓越想越窝火,下令一定要严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报告是谁写的?这件事跟总参谋长粟裕又有什么关系呢?

“乐观派”陈赓

陈赓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他的出身比其他人要高很多,有意思的是,他并没有以此摆架子,而是非常随和。

陈赓生性活泼,非常喜欢说玩笑话,他的幽默基因几乎就是刻在骨子里的。

陈赓开玩笑很是随性,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甚至也不分对象,毛泽东、周恩来都被陈赓逗笑过,部队里的炊事员也曾被陈赓调侃。

但是陈赓开玩笑很讲究分寸,每个玩笑都“恰到好处”,不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感觉。

1938年初,386旅旅长陈赓和政委王新亭率队打了长生口、神头岭以及响堂铺伏击战三场漂亮仗,全部都是大获全胜,两人之间配合默契,真正做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抗战时期,陈赓和王新亭之间还发生过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政委王新亭的眼神不太好,患有高度近视,到了晚上眼前黑乎乎的一片,甚至都分不清哪里是路,陈赓还给他取了个外号“王瞎子”。

这个外号王新亭并不介意,他找到陈赓的性格,而且他也明白这并不是陈赓对自己的侮辱,反而是因为陈赓喜欢自己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王新亭也不愿意吃亏,他决定“反击”,陈赓之前在几次战斗中负了伤,好巧不巧,左腿和右腿都有伤势,因为当时医疗条件落后,从那以后陈赓的双腿就留下了病根,并且时常旧伤复发,走路不太方便,如果遇到了需要长途跋涉的路程,必须得拄着拐杖才行。

于是王新亭经常就调侃陈赓是“陈瘸子”,陈赓也一样,并不对这个外号有任何不愉快的感觉。

部队有一次在转移途中,陈赓抓住了一个“戏弄”王新亭的机会,当时临近傍晚,天渐渐黑了下来,恰巧部队又要经过一条小河流。

王新亭最不喜欢的就是黑天了,因为他看不见道,恰巧又遇到了河流,这可难为了王新亭。

王新亭在岸边犹犹豫豫,不敢走,生怕一个没注意摔到河里。

于是陈赓想了个主意,他在前面带头,王新亭在后面跟随,陈赓踩哪块石头,王新亭也踩哪块石头。

对于这个提议,王新亭欣然接受,他心里想着,陈赓在关键时刻还是非常靠谱的嘛。

“兄弟俩”配合十分默契,但以陈赓的性格,不戏弄一番王新亭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走到河中间位置时,陈赓注意到脚下有一块圆滑的石头,只有把脚放在石头的最中间位置才能保证不滑倒,要是踩到了石头的边上,保准站不稳。

陈赓成功踩了过去,但他故意没有提醒后面的王新亭。

王新亭看东西本来就困难,再加上天色渐晚,他一个没注意,一脚踩空了,身体直愣愣摔倒在水中,掀起了巨大的浪花。

王新亭这滑稽的一幕逗得陈赓放声大笑,一边笑还一边手舞足蹈的。

“陈瘸子,我真是上了你的当了!”看着岸边的陈赓,王新亭又气又无奈。

好在水不深,王新亭没什么大碍,只是全身的衣服都被打湿了。

有意思的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在玩笑和打闹中变得越来越深了。

还有一件事同样发生在抗战时期,有一次,陈赓参加了陕北军政干部大会,毛泽东正在大会上做报告。

大会进行时,陈赓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他迅速起身,径直朝主席台走去,当时全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了,毛主席也被他反常的举动震惊了。

陈赓二话没说,拿起毛主席的水杯一饮而尽,放下杯子抿了抿嘴,笑着说道:“对不起毛主席,刚才实在是太渴了,只好借用毛主席的水补补!”

话罢,引起全场的爆笑,毛主席也被陈赓的实诚给逗笑了。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50年代,上甘岭战役后,陈赓协同曾绍山、刘有光等人前往北京晋见毛主席。

在会客厅里,毛主席热情得与战斗英雄打招呼,并示意大家入座,但是大家显得有些拘谨,因为毛主席还没有坐下,大家也不敢先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看出来了大家的心思,为了打破“尴尬”的气氛,他拽住旁边两人的衣角,猛地往下一拉,接着又把剩余的几人硬生生按到了座位上。

毛主席瞬间被逗笑了,不紧不慢地坐下后调侃道:“陈赓你呀,还是那么调皮!”

虽然陈赓爱开玩笑是出了名的,但在两个人面前他也会“收敛”很多,他们就是彭德怀和粟裕。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陈赓是1903年生人,粟裕比他要大4岁,两人同生于湖南,在相识前,他们可以用“有缘无分”来形容,怎么说?两人出生地相近,甚至还在同一个一线部队战斗过,但他们互相之间因为种种原因却没有见过面。

正所谓英雄惜英雄,虽然两人没有见面,但互相却像是一个老熟人,两人在部队里的名声都很响,他们都听说过很多彼此的传奇事迹,奈何作战时机有别,两人曾数次“擦肩而过”。

“我做梦都想见他一面啊!”这是两人之间共同的想法。

两人第一场缘分在1927年的南昌起义,陈赓受过高等教育,在部队里担任营长,贺龙是总指挥;粟裕则属于叶挺的部队,后来又任起义总部警卫班长,虽然官职有别、任务有别,但他们在各自的队伍里永远都是表现最出色的那个。

南昌起义后第二年,粟裕参与了湘南起义,之后回到了井冈山;而陈赓在会昌战斗中左腿负伤,而且伤势很重,被转移到了上海救治,期间,他化名王庸,在上海中央特科开启了特务工作。

此后的几年时间,陈赓率部参与了多次反围剿作战,在1932年9月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他的右腿负伤,这次的伤情比上次还要严重,无奈只能离队再次前往上海疗伤。

1933年3月24日,在国民党抓捕地下党活动中,陈赓不行被捕,但是,蒋介石并没有过于为难陈赓,在宋庆龄等人的说和以及我党的努力下,陈赓成功出逃。

为什么蒋介石选择不追究陈赓呢,原来,陈赓和蒋介石之间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陈赓曾经救过蒋介石的命,陈赓曾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因为成绩优异,性格又好,又很会为人处世,所以在学校里声望很高,他后来还被与学蒋先云和贺衷寒一同称之为“黄埔三杰”。

1925年10月,蒋介石领导的东征军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火拼,但是敌军火力凶猛,东征军迟迟没能取得战果,蒋介石决定亲自前往战场指挥。

虽然蒋介石亲临战场,但这时候的东征军已经无力抵抗了,前线连连崩溃,不少将士连连逃命,只有陈赓在蒋介石身边寸步不离,不过这时候的蒋介石已经有心无力了,他曾几度想要杀身成仁。

但是陈赓数次拦住了蒋介石,眼看着敌军就要冲上前来,陈赓啥也顾不上了,背起蒋介石逃离了战场,最后,蒋介石成功上了船,脱离了险境。

蒋介石选择放陈赓一马,或许是为了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

陈赓和粟裕奔赴不同的战场,两人在这段时间几乎没有交集。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一直等到了1947年,彼时已经进入到了解放战争阶段,陈赓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由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作战;粟裕任华野战役指挥副司令员,配合司令员陈毅作战。

1947年9月,粟裕率华野主力转战到中原战场,与陈赓再一次站在了一同战线上。

那年12月份,蒋介石麾下的白崇禧有调集兵力集中攻打大别山的想法,企图围剿大别山的刘邓大军,粟裕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致电毛主席,请求联合陈赓,协同刘邓作战。

毛主席也洞察到了此局势,马上同意粟裕的请求,并指示粟裕可以直接指挥陈赓的兵力。

至此,两人终于得以相见,神奇的是,第一次的见面两人竟然没有表现出任何生疏,反而是像一个老朋友一样相处,彼此都不由得感叹相见恨晚。

粟、陈两人联手,战场频频告捷,死死压制住了蒋介石的嚣张气焰,两人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由粟裕率军指挥的淮海战役以解放军13万人伤亡的代价歼灭了国民党军44万人,经过这场战争的洗礼,国民党离崩溃更近了一步。

陈赓被粟裕独到的眼光、严密的作战方案以及有勇有谋的胆识深深震撼到了,他由衷得钦佩这位战场奇才。

1951年,中央总部需要一人担任副总参谋长,毛主席和周总理商讨后,一致认为粟裕就是最佳人选。

应中央的要求,粟裕进入了总参谋部工作,为了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军事人才,粟裕请求打造一所军事工程学院。

这一报告被批准后,粟裕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学院的校长该由谁来当呢?在当时确实也有人能胜任此职,但有的人不是太忙,就是不太合适,思前想后,粟裕认为还是陈赓最能胜任。

当时的陈赓还在参与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3兵团司令员、政委,只不过那时候大局基本已定,局势也已经稳定了下来,就算再有战事,也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摩擦。

他回国后,在粟裕的推荐下陈赓顺利就任军事工程学院校长,虽然当时这个学校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但尽管困难重重,但陈赓却凭借着强大的领导力把这所学校办得有模有样。

后来,粟裕任总参谋长,陈赓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一职,但同时还兼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正是因为这一职位让两人的工作有了很多交集,他们工作中相互配合,生活中相互照顾,情同手足。

在两人的努力下,这所军事学院迅速成长,两人在工作中经常打交道,彼此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

一份报告 两份情谊

1955年4月,这时候的陈赓临时接替粟裕做起了总参谋的工作,算是一个“代理总参谋”。

粟裕最近正在疗养,不过他还是很关心部里的事务,基本所有的事情都要亲自审核,参谋部里有什么事情,陈赓也会在电话里向粟裕请教。

那天,陈赓致电粟裕,粟裕本以为是工作上的事情,没想到陈赓那边直接发火了:“粟总参谋,不是我说你,你的秘书干的事情太不地道了,你得好好管管。”

这种说话方式不符合陈赓的性格,按照平常来说,只要不是特别急的事务,陈赓肯定得先调侃几句,这次一上来就直接说事,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语气中还夹杂着愤怒,看来事情闹得不小。

粟裕能理解陈赓现在的心情,他一边安慰着陈赓,一边询问事情的缘由。

原来,就在刚刚,陈赓接到了彭总秘书打来的电话,让陈赓赶紧去一趟彭总办公室,陈赓不敢耽搁,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赶紧调车前往。

彭总这么着急,看样子应该是出了大事,在路上,陈赓一直在思考究竟会是什么事,他心里确实没底。

到了地方后,先是彭总秘书接待了陈赓,在秘书那里他了解到,彭总现在正在气头上,看样子事情比较糟糕。

陈赓深吸了一口气,打了个报告,慢慢推开了彭总的办公室门。

“这就是你们参谋部写的报告?你自己看看像什么样子!”彭总一脸严肃地说道。

按理来说,参谋部的所有报告陈赓都要过目,确认无误后才能发送,但这份报告越看越不对劲,报告内容陈赓非常陌生,但结尾却署名陈赓二字。

陈赓承诺回去一定要严查此事,但还是挨了彭总一顿训。

陈赓也十分委屈,经过一番调查,最后确定这份报告是粟裕的一位秘书私自写下并私自签发的。

陈赓找到了那名秘书,秘书表示本以为这份报告并不重要,彭总也不一定会过目,而且陈赓又很忙,为了不打扰他,秘书便私自做主,盖了陈赓的印章后发了出去。

这可把陈赓气得头都炸了,他抑制不住愤怒的情绪,直接拨通了粟裕的电话。

电话里,粟裕表示这件事怪自己,是自己没有看管好秘书,表示自己会承担这件事的责任,并对这件事严肃处理。

电话结束后,粟裕对此非常自责,真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失误让老战友陈赓挨了一顿训。

本以为这件事就告一段落了,没想到第二天陈赓又打来了电话,不过这次不是来告状的,而是向粟裕道歉的。

陈赓表示,昨天是他一时冲动,闹得不愉快,其实粟裕并没有生陈赓的气,粟裕那晚上都没睡好觉,就想着第二天应该怎么安慰陈赓呢。

两人之间的不愉快就这样过去了,粟裕感叹道:“我们喜欢的陈赓一夜之间又回来了!”

那是两人之间第一次发生的小矛盾,但也是最后一次,两人的感情并没有因此受到丝毫影响,反而更加和睦了。

粟裕一直是陈赓非常敬重的人,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被无端指责,并且还有人写材料说粟裕根本不会打仗。

陈赓得知后气愤不已,他愤怒地说道:

“说粟裕根本不会打仗, 那在中国还有谁会打仗,请他站出来,让我见识见识。”

两个人太了解彼此了,他们之间的情谊比亲兄弟还要亲,1961年,陈赓病逝,那时候粟裕同陈赓一同在上海养病,当得知陈赓走后,粟裕拖着病重的身体送了他最后一程,1984年,粟裕逝世,或许在上面,两人之间的情谊能够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