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按:继《前中国时代》《元中国时代》和《晚夏殷商八百年》“上古中国时代”三部曲之后,历史学者李琳之关于史前中国总结性大著《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近日由研究出版社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原后的陶寺观象台

长期以来,我们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为什么被华夏正统视为文化落后的“戎狄蛮夷”都自认为是“三皇五帝”的后裔?为什么几千年以来,“戎狄蛮夷”像飞蛾扑火似的要不断地逐鹿中原?李琳之从考古学方面观察发现,自裴李岗文化至西周时期,中原族群的融合变迁可以明显地分成分流与汇聚两个阶段,“华夏”族群经过了从传说时代到夏、商、西周——总计6000年的民族融合演变史。在《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中,李琳之第一次把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作为重大历史问题提出,并且完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全书以考古成果为核心资料构建上古史体系,开拓了中国古史研究的新方法、新领域。

下文是《山西晚报》就《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出版专访李琳之的第五部分内容:

《山西晚报》:在您的书中,我们也看到,上古时期,各个文化“势力”征战不休。相对于落后的生产力来说,先民对生存空间的要求真的那么高吗?

李琳之:上古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不论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猎生活方式,还是初步定居的农业生活方式,都是靠天吃饭,因此气候环境的变迁和土地超越人口承载量的极限都会逼迫土著居民迁徙、扩张,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的场所。

譬如,距今8200年左右,在大西洋北部和北美洲、非洲、亚洲突然爆发了干旱和降温现象。中东地区的干旱持续了200年之久,结果是地中海东部的黎凡特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地区的农业聚落纷纷废弃,但随之而来的暖湿期则促进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地区早期灌溉农业的发展。这次气候突变对中国各地自然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寻找适合生存的栖息之地,原始先民不得不向异地迁徙,中原大地因此就出现了新石器时代以来第一次的迁徙分流场景。像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山东滕州北辛、甘肃秦安大地湾等遗址,就都是这次气候突变导致中原人口迁徙的结果。

而像距今4300年山东龙山文化向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湖北等地扩张,鲁东南地区人口严重超越当地承载量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国家文物局编纂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年版)公布,山东半岛至本世纪初发现有547处大汶口文化遗址,而到龙山文化时期,遗址数量猛增到了1492处。龙山文化重地鲁东南地区尤其是人口增长的中心区域之一。该区域在大汶口文化晚期时拥有遗址27处,至龙山时期则猛增到了463处,另外还形成了面积达272.5平方米的两城镇和367.5万平方米的尧王城两处大型聚落。这意味着该地区人口增长了16倍不止。

试想一下,原来只能供应一个人生存的资源,现在要有16个人平分,那会是什么状况?

《山西晚报》: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特点就是敬天礼地祭祖,从裴李岗到陶寺有着清晰的传承。世界上不是只有古中国是农业社会。为什么古中国会形成这样的文化特色?

李琳之:敬天礼地祭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从9000年前的贾湖到4000年前的陶寺,到华夏民族初成雏形的西周,再到明清,乃至今天,绵延不绝,蔚为壮观。同世界上其他古老的农业文明相比,华夏这一特色殊为明显。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但细究起来,应该是文化同质和家国同构这两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先说文化同质。华夏族群到华夏民族的形成经历了6000年这样一个跌宕起伏、艰难曲折的漫长历程。这个历程可以用三个词概括,就是迁徙、碰撞和融合,其中融合是重中三重。正是融合促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同质化,也促进了华夏国家、华夏民族的形成。同质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华夏文化的原始基因被保留下来,并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譬如,在华夏民族初具雏形的西周时期,就形成了规制完备、庄严肃穆的“三大祭”: 一是圜丘之祭,圜丘象征“天圆”,乃祭天大典;二是方丘之祭,方丘象征“地方”,乃祭地大典;三是宗庙之祭,乃祭祀祖先以配享上帝大典。这种祭祀礼制后来就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我们熟悉的北京天坛和地坛,实际上就是西周圜丘之祭和方丘之祭两种祭祀礼制建筑的传承再现。

再说家国同构。由小家而大家,由大家而天下,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谓“大夫有家,诸侯有国,天子有天下”,这是家国同构的一个典型特色。换言之,就是用治理家庭的办法来治理天下。天子的家庙是宗庙,天子的姓氏是国姓。至少从文献记载的唐尧古国即今陶寺遗址的情况看,一直到明清之际,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这就使得“祀”礼——敬天礼地祭祖之礼,作为一项超越民族、超越朝代、超越国家层面的文化、社会制度而保留下来,并不断地予以发扬光大。

其他古老文明虽然也是农业文明,虽然也不乏敬天礼地祭祖这种情况,但是每个文明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都不一样,更关键的是,在华夏民族形成的6000年及其以后不长的时间内,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等,都由于先后受到其他新生异质文明的侵略而覆亡,其文化也逐渐灭绝,所谓敬天礼地祭祖的传承自然也谈不上了。

——原载《山西晚报》2023年12月22日,有增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李琳之著,研究出版社,2023年11月

《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自2023年11月出版以来,先后入选了长安街读书会第2023年1108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中国出版集团2023年度优秀主题出版物》(40种)等好书推荐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