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显

中国在连续通缩了4个月之后,终于恢复了通胀,2月稍微有0.7%的通胀率。

中国的通缩,十分奇怪。内地在2023年的经济增长率是5.2%,预计本年的增长率是5%。进出口数字在去年的增长只有0.2%,但今年首两个月,增长已达到了8.7%,这应该是归功于电动车的火热大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货币增长,M2增长率是8.7%,事实上,中国的M2增长率经常是双位数,远高于经济增长,这也算是一种“货币税”。这得再加上全世界都有通胀趋向,况且,人民币兑美元还是在下跌中,这两年的跌势应该是90年代初期之后,从没见过。简单点说,无论从哪方面看,中国都应该是通胀,而非通缩。如果你说,是因为经济不好、消费力弱呀,则应该是滞胀,即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这反而是比较普遍的,阿根廷就是这种状况。

事实上,从经济角度看,通缩是极不容易的,尤其是经济增长和通缩同时存在,更不容易。在美国,十九世纪的最后20年,美国曾经试过有十多年的通缩兼经济增长,但当时美国是金本位,中国则还有货币增长和货币贬值,以及外围的通胀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担心通缩比通胀更坏,会摧毁经济,但这想法是错误的:通缩通常伴随经济收缩,即衰退,甚至是萧条,例如1929年后的美国,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还有2003年前后的香港。换言之,可怕的不是通缩,而是衰退。假如通缩时还有经济增长,即说,商品平了,赚的钱多了。这是好事,哪有可怕之处?

中国的通缩是很容易明白的:先前的十几年,中国是透支了未来、预付了繁荣,这反映在资产价格的上升。在以前,股票赚钱,楼价升了,月薪一万元,花九千,也心安理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经济泡沫爆破了,资产价格下跌了,人民的股票价值清零,尚在供款的自住楼变成了负资产,因此,人们赚到了的钱不敢花,要用来还债、减债,以及把现金存在银行,以备不时之需。如果你的房贷是负资产一百万元,则月薪一万元,恐怕只敢花五千。

正是人们不敢花钱,造成了通缩的怪现象。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