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最高楼面价已破2.9万/平(保利CBD地块),中心城区、松山湖园区和滨海湾新区的楼面价变化备受市场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东莞核心区会有哪些宅地入市,它们又会如何搅动东莞的楼市呢?

一起来看看,东莞核心区的土拍预告。

中心城区三宗宅地,豪宅饱和

根据现有的信息显示,中心城区的南城、东城和万江均有计划出让住宅用地,例如CBD地块、东城万达旁地块和龙湾地块。

东莞CBD润府旁又有一块宅地可能要入市,该地块现有编号是C04-01和C03-01,计划合并为一宗占地面积约2.6万平宅地,现有容积率约3.8,总建面约9.76万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城万达旁地块现有控规为一宗商业用地和一宗商住用地,占地面积约2.1万平,容积率为3.4,总建面约7.16万平。

东城万达旁地块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湾地块现有控规为商业和住宅用地,住宅最大计容不超总计容的88%,占地面积约3.75万平,容积率为2.78,总计容建面约10.43万平。

龙湾地块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看来,未来招拍挂的潜在新房供应面积约27.35万平(不含旧改等),东莞市场现有的豪宅盘已进入半饱和状态,后续新地块的产品定位又会有什么新品亮相?

松山湖园区两宗宅地,有地铁和望湖

目前松山湖园区计划出让商住用地有两宗,一宗是地铁1号线松山湖站旁的TOD地块,一宗是松山湖中心小学旁的地块。

根据2023年东莞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显示,地铁1号线松山湖站旁地块占地面积约20万平,后续还要调整商住比例,优化地块开发价值。

松山湖站旁地块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山湖中心小学旁地块占地面积约11万平,现有控规为商业性质,后续可能会调整控规等手续。

松山湖中心小学旁地块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合松山湖的量价变化来看,松山湖园区过去几年陆续有新地块入市,使得市场的供需关系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后续人口的导入将成为松山湖园区城市化的关键一环。

滨海湾新区1宗宅地,海景房

滨海湾新区的开发进入加速阶段,陆续公布了可开发的商住用地,今年3月又公布了一宗巨无霸宅地。

根据调整后控规信息显示,该F04-02地块,占地面积约10.47万平,容积率为3.1,总计容建面约32.5万平,建筑限高80米。

地块控规位置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东莞现有的滨海湾新区控规显示,新区的住宅用地储备量较多,后续会结合实际需要陆续入市,目前商住用地的储备量集中在威远岛和沙角半岛。

沙角半岛控规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滨海湾新区的产城融合在加速发展,产业和人口的持续导入将会给新区带来更多的无限可能性。

综合来看,商品房市场已经进入有房住到住好房的阶段,进而楼盘的综合资源优势成为住好房的关键标签,所以核心区加大优质商品房的供应量也是顺应市场需求变化。

康华云溪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叔分析:关于东莞房价走势。我们可以从3年库存周期,20年建筑周期,10年资本周期,以及60年康波周期中间叠加的其它周期,再加上人口和收入周期,综合分析房价可能的变化路径,底层逻辑还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我们可以先关注东莞的工业用电、金融机构存贷款和进出口等数据变化,这些是构成东莞房价底层逻辑的关键因素。

关注房价前,我们不妨也可以关注租金的变化,延伸的视线可以关注楼市的具体现象,例如持有高杠杆房产的群体还在释放风险,供需关系变化带来的市场持续波动,以及未来市场的撕裂分化。

最后,大家可能顾虑房价到顶的部分因素有:

一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总数的问题,但是现在每年中考、高考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还是千万级别。

二是缺乏信心和收入预期不佳,不敢继续加杠杆,但是未来我们还会产生部分高收入的行业和岗位。

三是房住不炒的潜移默化影响,以及未来保障房供应比例的扩大,但是要区分优质商品房和保障房。

综合来看,市场后遗症的情绪波动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房地产对于我们真的十分重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终极大招是唤醒沉睡的房产,大面积的回购房产,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完善“市场和保障”住房供应体系,未来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的改革,以及着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