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转载自:肝胆胰工作站

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胆道系统肿瘤,具有发病隐匿、侵袭性强、进展迅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等特点,预后极差,总体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5%。绝大多数的胆囊癌患者在发现时就已经处于中晚期,生存期很难超过1年。因此,对于胆囊癌,预防比治疗更关键。

几乎所有的胆囊癌都与早期发生的胆囊良性病变有关,因此,预防胆囊癌首先要重视胆囊良性病变!

胆囊良性病变包括哪些疾病?它们和胆囊癌有什么关系?

胆囊良性病变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腺肌症等,都属于外科很常见的疾病。

一方面,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慢性炎症都是导致胆囊癌发生的确定危险因素。胆囊结石、胆囊炎可以诱发胆囊的慢性炎症,刺激胆囊壁的异常增生。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腺肌症则能够持续增生,最终都可能发展成为胆囊癌。

另一方面,胆囊病变很难通过影像学检查准确判断其性质,有时候原以为是“胆囊良性病变”,实际上已经发生了癌变。这时候,如果将其作为良性病变治疗,反而可能增加肿瘤转移的风险,并耽误了最佳的确诊和治疗时机。

因此,虽然胆囊良性疾病本身是“良性”的,但由于其与胆囊癌之间的密切关系,需要我们重视起来,审慎对待。

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胆囊良性病变呢?

正确对待胆囊良性病变,最关键的就是:当切则切。如果没有达到手术指征,只需要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复查。

而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的胆囊良性病变,就属于一定“当切”的:

1. 胆囊结石,无论是否有症状;

2. 其他胆囊良性病变,并有相关并发症,如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

3. 具有其他胆囊癌危险因素,如胆囊萎缩、充满型结石、瓷化胆囊、胆囊壁增厚(≥3 mm)、胆囊肿瘤性息肉等;

4. 合并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肥胖与糖尿病等;

5. 胆囊畸形。

为什么不能“保胆取石”?

有些人会觉得,既然是胆囊里长了结石,那么把结石取出来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切掉胆囊呢?

一方面,“保胆取石”不能祛除结石形成的原因,术后结石复发率非常高,目前也没有合适的药物可以避免术后结石复发。

另一方面,“保胆取石”无法消除胆囊的慢性炎症,胆囊结石诱导的慢性炎症和异常增生过程无法逆转,因此无法避免胆囊癌的发生。

因此,只要出现了胆囊结石,都应该尽快切除,而不是想着“保胆取石”。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胆囊病变?

1. 皮肤或眼睛发黄,大便发白,尿液颜色发暗。

2. 持续的恶心、反胃,不断的疲劳和呕吐等症状。

3. 上腹部疼痛,有时会放射到右肩部位,常常在摄入高脂肪食物后加重。

4. 体味异常或严重口臭。

5. 出现以上症状,并同时伴有发热、畏寒等。

专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孝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肝胆胰外科主任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肝胆胰腺良恶性肿瘤的微创(机器人)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

【学术任职】Journal of Pancreatology、中华实验外科杂、肝癌电子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老年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免疫治疗学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腔镜内镜外科学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