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按:继《前中国时代》《元中国时代》和《晚夏殷商八百年》“上古中国时代”三部曲之后,历史学者李琳之关于史前中国总结性大著《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近日由研究出版社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李琳之著,研究出版社,2023年11月

长期以来,我们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为什么被华夏正统视为文化落后的“戎狄蛮夷”都自认为是“三皇五帝”的后裔?为什么几千年以来,“戎狄蛮夷”像飞蛾扑火似的要不断地逐鹿中原?李琳之从考古学方面观察发现,自裴李岗文化至西周时期,中原族群的融合变迁可以明显地分成分流与汇聚两个阶段,“华夏”族群经过了从传说时代到夏、商、西周——总计6000年的民族融合演变史。在《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中,李琳之第一次把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作为重大历史问题提出,并且完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全书以考古成果为核心资料构建上古史体系,开拓了中国古史研究的新方法、新领域。

下文是《山西晚报》就《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出版专访李琳之的第二部分内容:

《山西晚报》:你认为它是伏羲文化的依据是骨笛、契刻符号、龟甲、带有刻度的骨板等器物的发现,但是音乐、文字、占卜等的发明者在不同文献中说法不一。比如黄帝就是其中之一。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什么?

李琳之:从表面上看,文献的记载五花八门,互相矛盾,像音乐、文字、占卜等的发明者在不同文献中说法都不太一致,但是我们不应该机械地去理解文献上的这些说法。我们首先得明白,这些文献都是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传说,都只是反映了历史的一个时段或一个侧面。像音乐、文字、占卜等的发明、改进、完善,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献上记载伏羲发明乐器,是人类之初的发明,是开始,是滥觞,黄帝发明是说在黄帝那个时代又有新乐器的发明,是这个历史过程发展中的一个环节,二者并不矛盾。

诸如此类,还有伏羲、神农和后稷,有说伏羲是农业的发明人,有说神农是农业的发明人,还有说后稷是农耕文化的发明人。其实,它反映的历史真相是,伏羲时代人们由逐水草而走的渔猎生活开始转入初步定居的农业生活。而之后的神农和后稷时代,又发明了一些新的带有革命性质的农具,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从而使得先人初步定居的农业生活进一步稳定化、普遍化。伏羲是农业诞生的原点,神农和后稷分别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两个关键环节。对二者的关系要跳出神话传说,做辩证的理解。

如果这样看问题,我们在文献上遇到的此类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国人将伏羲看作华夏文明始祖是其来有自,并非空穴来风。而最有说服力的当然就是考古证据了。在贾湖遗址出土的粟稻混作痕迹以及骨笛、契刻符号、龟甲、带有刻度的骨板等器物,正是伏羲文化或者说是伏羲时代特征的反映。(未完待续)

原载《山西晚报》2023年12月22日,有增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以华夏:从传说时代到西周》自2023年11月出版以来,先后入选了长安街读书会第2023年1108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中国出版集团2023年度优秀主题出版物》(40种)等好书推荐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