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已经78岁的开国将领尤太忠,回忆起长征的一幕幕,仍然记忆犹新:“长征啊,不是走路就是打仗。没东西吃、没棉衣穿、没被子盖,冻死了,饿死了。走着走着,坐下一个;走着走着,躺下一个。到了晚上,就在草地里睡。身体弱得很,睡下了,可能再也起不来了。”

尤太忠是开国少将,后来成了上将。

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尤海涛也是解放军中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尤太忠就已经是师长,千里挺进大别山、进军大西南,都有他的身影。

1949年底,时任第二野战军第12军第34师师长的尤太忠,率队抵达重庆附近,准备彻底剿灭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尤太忠正骑着马行进,突然听到一个炊事班长对众人咋呼:“小尤子,小尤子,快拦下来!”

尤太忠下马后,这个炊事班长得寸进尺,堂而皇之的问他要起了烟抽。

“放牛娃”到上将军的起源

1918年,尤太忠出生于河南信阳光山县,一户贫农家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尤太忠6、7岁时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去私塾窗户外面偷听先生教书,成了他每天最快乐的时光。

同龄人在学堂里念《三字经》,尤太忠就跟着小声地读,读个一两遍,也就背下来了。

放牛时,他就倒骑在牛背上,朗朗声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抑扬顿挫,一字不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尤太忠练就了过耳不忘的本领。

这项特长,在他后来的军旅生涯发挥了大用处。

原12军副军长许克杰回忆,尤太忠在纵队接任务,从来都不用笔记。

回去以后就指着地图传达,全旅三个团,出发时间,途经地点,过某山某河,何时到达何

地,东西南北,分分秒秒,丝毫不差。

传达完毕,纵队文字命令也到了。

各团的领对照命令,竟与尤太忠一字不错。

尤太忠经常说:“这都是没有文化逼的,人用笔记,我用心记。打仗是要死人的,岂敢马虎!”

抗美援朝期间,尤太忠的夫人王雪晨,在朝鲜地图前考验他的记性。

王雪晨指着朝鲜地图,而尤太忠站在看不到地图名字的远处。

“这是什么地方?”王雪晨问。

尤太忠果断的回答后,王雪晨又连续指了10几个地名,全被答了上来。

王雪晨震惊的说:“朝鲜地名生僻难认,老尤的文化水平不高,竟然能指哪认哪,一字不差!”

其实,尤太忠早已已地图中千余个地名位置,烂熟于心。

尤太忠参加革命,源于一场意外。

1931年的某天,尤太忠和往常一样在山坡上放牛。

可是,牛突然跑了,尤太忠怎么找也找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太忠非常害怕:如果被地主知道,少不了一顿拳打脚踢,还得连累家人。

当时离家不远处,正好有支红军的队伍。

尤太忠早就听说,红军是老百姓的军队,于是他马不停蹄的找了过去。

正值晌午,一名姓宋的炊事员把自己的口粮分给了尤太忠一半。

尤太忠已经好久没吃过饱饭,拿着干粮狼吞虎咽起来。

炊事员担心尤太忠吃不饱,索性把口粮全给了他。

吃完饭后,尤太忠把自己的遭遇说给了眼前的宋同志,并请求红军收留自己。

尤太忠哭的稀里哗啦,宋同志也想起了自己被剥削阶级的毒打的经历。

他知道,如果尤太忠回去,非伤及残。

所以就跟连长商量,让尤太忠留下来。

此时的尤太忠只有13岁,让他入伍的确不合规矩。

连长再三考虑,决定让尤太忠以“红小鬼”的身份待在连队,并让老宋当他的“师父”。

老宋俨然把尤太忠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教他如何打枪,找掩体。

开饭时,老宋总把碗里的好东西挑给尤太忠,夜里冷,老宋还把自己的被子给他盖。
尤太忠进步很快,两年以后,已经15岁的他顺利入团,又在一年后成为党员。

主力师长,甘当炊事班长的“小尤子”

1949年8月,蒋介石亲赴重庆,对胡宗南和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面训道:“西南地形险要,物资丰富,尤以四川人力物力充足,必须保持这一地区,成为‘复兴基地’。”

此时,全国大半已经被解放,蒋介石还想做困兽之斗。

9月,我第二野战军进军四川,准备一举消灭国民党残兵。

12军是二野的主力军,所辖的各师师长,都是勇猛善战之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4师师长尤太忠,就带着队伍,跟在副军长肖永银和军部的后面。

某日行军途中,尤太忠坐在马上,用手指掐着额头,思索着下一步的退敌计划。

尤太忠个性独特,有4个标志性动作。

如果他三指紧捏额头,表示他正运筹帷幄,无人敢接近打扰;

如果他举手压住帽沿,就表示决心已下,无人敢左右动摇;

如果他脱帽而起,说明他必定亲自冲锋陷阵,无人敢劝阻拦挡;

如果他手摸两腮、面露笑容,那就毋庸多言,此仗胜局已定。

尤太忠思考之际,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叫嚷,只听到有人一直在喊,小尤子,小尤子,快把他给拦下来。

尤太忠的脾气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大家都呆愣的站在原地,以为那人“疯了”。

没有哪个部下,敢拦尤太忠的战马,还直呼“小尤子”。

可尤太忠的反应,让所有人都懵了。

尤太忠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翻身跃下马鞍,笑脸洋溢的急匆匆跑上前去,握住那人的手,亲切的喊了一声:老宋。

其实,尤太忠心里一直惦记着老宋,只是战事吃紧,他没有机会前去探望。

当年,尤太忠是个新兵,老宋是普通炊事员。

如今,尤太忠成了师长,老宋也成了炊事班班长。

尤太忠拉着老宋的肩膀嘘寒问暖,还说等打完仗,一定坐下来好好叙叙旧。

老宋露出了他那标志性笑容,他倒也不客气,表示吃饭什么的都是后话,当务之急是想抽根烟。

尤太忠当即翻找起身上的各个口袋,东拼西凑,掏出了一盒半。

接着又让身旁的警卫队也把烟都拿出来,拢共凑了七八盒,都给了老宋。

老宋也没自己留下,给炊事班的战士们都分了分。

师长的烟,战士们哪敢拿,个个面面相觑,不敢动弹。

老宋忙说,抽吧,抽吧,小尤子跟他关系好着呢。

尤太忠也赶忙递话,大家这才放心的揣进口袋里。

尤太忠身为一师之长,对手下当众喊自己“小尤子”没有任何反感,还给大家散烟,这足以说明他的重情重义和不忘本。

其实,尤太忠是军中公认的侠肝义胆。

1973年,尤太忠听说老政委从江西回北京。

其他人都避之不及,而尤太忠得知老首长还在抽着劣质的土烟,想尽办法,弄了5条很难买到的中华给送了过去。

老政委顿时精神焕发,面露喜色,意味深长地说:有好几年没有抽过这种烟喽!

“红军不怕远征难”,老将军眼里的长征

尤太忠忠肝义胆,直到晚年,长征时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仍然记忆犹新。

回忆起那段岁月,尤太忠的眼睛里写满了苍凉:“我当指导员时,第一个连长是唐镇国,第二个连长是邓世松。邓世松在草地上挨了冷枪,死了。用的是猎枪,打得身上到处都是子弹,都是小子弹头。”

他当营教导员时,营长叫陈坤昌,打天水铺牺牲了。

尤太忠遗憾地说:“可惜了,小个子,打仗勇敢得很。本来我们两个在一起走,他说到前面去看一下,就被打死了。那个人不牺牲,现在是很优秀的人。”

谈起当时的领导,尤太忠如数家珍:“我们团长是孙传章,以后的团长是王采会,再以后是徐子文,可惜了,都牺牲了,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干部啊。”

想起他们的牺牲,尤太忠不禁骂了娘:“出了草地后,师长蔡宏如,在打天水铺牺牲了。那一仗打得苦啊,279团团长高原亭负伤了,政委牺牲了,主任负伤了。274团团长也牺牲了。就是271团没有伤亡,它是预备队,伤亡最大的是我们279团。几个红军老团,打仗是很强的啊!”

除了在战场上为国捐躯,还有很多人,死于饥饿和寒冷。

“干部要当,带的干粮得给走不动的人吃。”

尤太忠回忆道:“也就是一点点干粮,给的也不多,就半碗炒面。我打仗缴了一个大衣,还不是我捡的,是通讯员捡了给我。我穿个大衣,那时连棉衣也没有。”

尤太忠接受采访时,已经行动不便,他不由得想起,长征期间的徒步岁月。

尤太忠感慨道:“高原上,空气稀薄,天气又冷。可走不动哪有人抬啊?哪有什么收容队啊?营里干部、团里干部牲口都不骑。一个营只有一两匹牲口,拿出给别人骑,能骑几个人啊?”

看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尤太忠的记忆不自觉的拉回了雪山草地:“最后没有吃的,把干部骑的马,用枪打死了。有的把牛皮烧了炖着吃。我就吃过牛皮。把毛箝掉烧掉,用水洗一洗,放盐煮一煮。煮熟后装在口袋里,装几块,走走饿了咬一口,走走饿了咬一口,那时管什么味道不味道啊!”

铁血虎将尤太忠一路从“红小鬼”走来,凭借骁勇善战,一个又一个战功,一步步成为了开国将领。

不论他的军衔如何,官职高低,忠勇的本性始终未变。

参考文献:

平钧.战将肖永银巴蜀传奇二三事[J].红岩春秋,2002,(06):34-37.DOI:10.16684/j.cnki.hycq.2002.06.009.

吴东峰.侠肝义胆尤太忠[J].党员干部之友,2013,(02):38-39.

吴东峰.战将风骨尤太忠[J].同舟共进,2012,(12):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