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无记载:考古发现的中国史》,李琳之著,研究出版社,2024年1月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有关姞姓杨国的任何记载,但1993年山西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63号墓葬出土的一对铜壶,将一个姞姓杨国朦胧的影子推到了世人面前。

曲村天马遗址位居山西省曲沃、翼城两县接界处,面积约10平方公里,地处曲沃盆地北部边缘,遗址范围东西约3.8公里,南北约2.8公里,面积近11平方公里。

从1979年至1980年代末,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先后进行12次发掘,发掘出晋国公族墓地和“邦墓”区,还有大量的居住遗址。1992~1994年,考古人员又先后5次发掘了遗址中部的晋侯墓地,清理出9组19座大墓,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许多青铜器的铭文都载有晋侯名号。其中,63号墓葬出土了一对铜壶,由于这对铜壶在壶盖和口部内壁均铸刻着相同的铭文:“杨姞作羞醴壶永宝用”,所以学界称之为杨姞壶。

63号、64号和62号三座墓葬是一组,乃晋侯及其夫人墓。64号墓主是晋穆侯邦父,62和63分别是晋穆侯前后两位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姞壶及其铭文拓片

根据周代彝铭中妇女称谓的礼制分析,杨是指其出嫁前所在国的国名,姞是指其出嫁前所在国的国姓,因此这对铜壶一般认为是姞姓杨国一贵族女子嫁到晋国用以陪嫁的媵器,或者是杨国女子嫁到晋国以后自做之器,目的是纪念生养自己的祖国和亲人,但不管哪种情况,墓主都是嫁到晋国的杨国姞姓女子,即杨姞。这也意味着,晋穆侯这位夫人来自姞姓杨国。但历史文献中只有姬姓杨国而根本不存在姞姓杨国这一说,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晋是以大,若非侵小,将何所取?”

《国语·郑语》也说,幽王八年“王室将卑……当成周者……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 韦昭注曰:“八国,姬姓也。”

关于姬姓杨国的来龙去脉,《汉书·地理志》《钜宋广韵》和清光绪版《山西通志》都有记载,说杨国始封君杨侯是周宣王之子尚父,于幽王时封于今山西洪洞。如清光绪版《山西通志》:“杨侯,周宣王子,幽王封之,今晋之洪洞南十八里有故杨城,《地道记》杨侯国。”周人是姬姓,所以这里说的杨国自然就是姬姓杨国了。

然而杨姞壶乃宣王晚期器物,杨姞系晋穆侯夫人,比周幽王始封之姬杨要早个二三十年。考古所见金文也确证姬姓杨国始封君是周宣王之子尚父。

2003年1月某天,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村民王拉田等5个人到村北一砖场边的土崖上挖土,没想到挖出了一个埋藏很深的土窖,里面堆藏着27件青铜器。后经考古人员鉴定,这些青铜器均为西周晚期器物,件件有铭文,合计4000余字,大致勾画出了西周历史发展的脉络,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考古史上的第三次青铜器大发现。

在这27件青铜器中,有一件镌刻有280多字铭文的鼎,考古学家称之为“四十二年逨鼎”。“逨”是周宣王手下的大臣,因率军征伐猃狁有功而得到了周宣王的赏赐。“逨”受赏后,就找工匠铸造了这一青铜鼎,并在鼎上刻下铭文,记载了这一事件经过以及周宣王对他的教诲“语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十二年逨鼎

“逨”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炫耀自己和祖辈的功劳,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以后能永远铭记在心,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这些铭文都是当时事件的实录,所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史学意义。

“四十二年逑鼎”铭文中,有75字叙述到了姬姓杨国的立国情况:

余肇建长父侯于杨,余令汝奠长父,休。汝克奠于厥师。汝唯克型乃先祖考,□(缺字,下同)猃狁出捷于井阿、于历岩,汝不艮戎,汝□长父,以追搏戎,乃即宕伐于弓谷,汝执讯获聝,俘器、车马。汝敏于戎工,弗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十二年逨鼎铭文拓片

这段话是周宣王赏赐“逑”时对他说的话,大意是说,我把儿子长父封到杨地为侯,现命令你予以辅佐,让长父在杨这个地方安定下来。你发扬了你的祖先一贯与猃狁战斗的精神,与他们交战,追击他们到井阿、历岩、弓谷等地,斩获颇多。你对军事很精通。不要违背我的旨令。

与此相关的是,早在1996年春天,洪洞博物馆就在永凝堡征集到过一件带盖双耳圈足簋——尚父簋,时代在两周之际,盖和内底均有同样的铭文:“严尚父作宝簋,子子孙孙永宝用。”

此尚父正是前述文献所言尚父,亦即“四十二年逑鼎”铭文中的长父。

至此,姬姓杨国立国情况水落石出:周宣王将其子尚父封到洪洞一带建立杨国,是为第一代杨侯。尚父去世后,周幽王可能封了尚父子为第二代杨侯。

姬姓杨国搞清楚了,那姞姓杨国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还需要从晋穆侯说起。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穆侯继位时间是公元前811年。在位27年,死于前785年。而姬姓杨国立国在公元前786年左右,这也就是说,晋穆侯的夫人杨姞是来自姬姓杨国立国前的姞姓杨国。

姞姓杨国很可能同上文提到的洪洞坊堆-永凝堡有关。该遗址位于洪洞县城东北7.5公里坊堆村一带,自1950年代初至今,先后经过几次调査与发掘,发现22座西周贵族墓葬,出土了刻字卜骨、玉器、陶器等礼器,其中有9座墓还随葬有镌刻铭文的铜器。

发掘者最初按照常识将出土文物视为姬姓杨国文物,后来发现,这些出土文物同姬姓杨国的始封年代不符,于是很多学者又视其为西周初年叔虞封唐的晋国文物。但这一观点在晋侯墓地杨姞壶出土,尤其是在1996年洪洞博物馆在永凝堡征集到尚父簋后,遭到否决。

学界现在普遍认定,洞坊堆-永凝堡一带在公元前786年后是周宣王所封的姬姓杨国。而在之前的西周早中期,是姞姓杨国所在地。姞姓杨国应该是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兴灭国,继绝世”(《论语·尧曰》)这一指导思想下所分封的诸侯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凝堡出土的青铜器

尽管姞姓杨国在西周诸侯国中可能属于三流小国,但西周王室还是采取了与其联姻的方式,使其成为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二十八年》)国策下的一个“异性”成员国。

姬、姞联姻,《左传》有记载:“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由此看来,晋穆侯娶杨姞氏为妻,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何况,姬姓晋国和姞姓杨国毗邻而居,两国结为姻亲共同防御外敌,也是时势所然。

早在晚商时期,晋南就是殷商和来自西北以鬼方为代表的羌戎集团交战的前沿阵地。商人大约从武丁后期开始,主动将散居在汾河以西的商人和其他降服商王朝的族人撤到了汾河以东及其邻近地区,以汾河为安全屏障,布设了一条战略防线。这一防线自北向南主要分布有洪洞坊堆—永凝堡、杨岳、前柏,浮山桥北,尧都庞杜,曲沃西周,绛县周家庄、乔野,闻喜酒务头等遗址、墓地。防线以西基本上就是鬼方、羌方、土方等羌戎族群活动领域。

西周建立以后,周人在晋南封建了晋、杨等诸侯国,但并没能将羌戎族群驱逐出去,周人和戎狄杂居是彼时常态现象。《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这些羌戎以鬼方居多。怀姓就是媿(隗)姓,“怀姓九宗”就是出自鬼方的九个宗族。

鉴于此特殊情况,周公叮嘱唐叔虞治理晋国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左传•定公四年》),就是说,对于原来的夏遗民要施行夏人的政治制度;对于羌戎族民,则要实行戎人原来的法律制度。

唐叔虞去世之后,或许是考虑到唐国所在地羌戎势力庞大,成王遂徙封叔虞之子燮父于唐国南部的翼城、曲沃地区,因其地处晋水之阳,遂改国号为晋。

鬼方在周人崛起以后摄于周王朝的威力,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在周康王二十五年又重出江湖,发动了叛乱,康王随即下令南宫盂率军进行征伐。西周青铜器小盂鼎铭文记载,这次战争规模较大,双方先后打了两次大仗,都是周师获胜,仅第一仗就擒获鬼方2个酋长,斩首割耳4812只,俘虏13081人,另外,还缴获战车30辆,牛355头,羊38只。

一次战役就斩俘敌军近2万人,这在人口不多的西周中期,应该算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了。当年,周武王率军征伐商纣所投入的总兵力才不过四五万人。鬼方受此打击,一蹶不振,直到100多年后在周厉王、周宣王时期,才改头换面为玁狁,重新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青铜器多友鼎铭文记载,周厉王某年十月,玁狁侵入周境,一直打到今陕西彬县界内泾河北岸的高原上。彬县一带原来是先周公及其族人生活地区。厉王接报后,下令武公派大将多友率兵前往泾河上游进行反击。

多友部还在行军途中的时候,玁狁又劫掠了周的另一个聚落——(箰去掉下面的“子”),就是今天的陕西旬邑,而且还俘获了那里的百姓居民。第二天早晨,两军在一个名为漆的地方狭路相逢,随即展开战斗。周军获得大胜,斩首玁狁200多人,俘敌23人,缴获117辆战车,还解救出了很多被俘虏的(箰去掉下面的“子”)人。

玁狁见阵势不妙,开始撤退,周军马不停蹄地追击,并在龚和世两个地方同玁狁进行了小规模的战斗。周军最终将玁狁赶到一个叫杨冢的地方,展开决战,并取得最后的胜利。周军在这三个地方一共斩得敌首150颗,俘敌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周晚期青铜器多友鼎

这个杨冢是否与姬姓杨国有关,不好说,但杨国所在的洪洞坊堆—永凝堡西邻玁狁活动的吕梁山区却是不争的事实。此时的玁狁势力异常强大,对于偏居一隅、只有弹丸之地的杨国来说,随时都面临着被玁狁灭亡的危险。事实上,几十年后周幽王就是死在了玁狁的一支势力——犬戎的屠刀之下,西周也由此过渡到东周。从这个意义上说,姞姓杨国最有可能就是亡在了玁狁的手里。

姞姓杨国覆亡,周人在北方的边境地区就失去了可依仗的屏障,可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周宣王才不得已派自己的儿子尚父到姞姓杨国所在地沿袭杨国的国名,封他为杨侯,重新建立了杨国。这种沿袭旧国土地和名称的情况在西周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譬如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境内的周代姬姓息国就是沿袭了商代息国故地故名所建;晋国始称唐国也是因为周成王灭唐后,封叔虞在此沿袭其故名所建;西周召公所封燕国也是沿袭了商代燕国的国土和国名。如此等等。

然而,天算不如人算,尚父到此建立姬姓杨国也就百十年的时间,就在春秋早期被同门同宗的晋献公一口吞掉,转而封给了其庶兄公子伯侨的孙子姬突为采邑(食邑),姬突后人以采邑即封地杨国之杨为姓,这就是后世的羊舌、羊、杨等姓氏的来源所在。

——本文摘自《史无记载:考古发现的中国史》 李琳之著,研究出版社,2024年1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无记载:考古发现的中国史》先后入选了《2024年开年值得关注的人文社科新书50种》(《中华读书报》2024年1月11日)和“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301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