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的中国,网络并不像现在这样唾手可得,初代网民对虚拟空间的自由与永恒充满了信心,对新生的造富机遇满怀期待,秉承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基本原则,以及“产业报国”的崇高理想,投身或游离于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大跃进”浪潮,并创造出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企业和开创性贡献的产品。

瀛海威、易趣、雅虎、盛大、博客、天涯、千千静听、快播……第一波从互联网热流中逆势崛起的产品,如今都已式微或关停。

不知道是他们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去自我迭代,还是当初那群热血的少年早已疲惫,不再热衷于深度表达。

当我们梳理互联网消亡的脉络时,只能称之为“国内互联网”,而不是“中国互联网”。毕竟,在没有摆脱各种束缚、做出世界级的伟大产品以前,我们在技术、应用、商业的喧嚣声中很难剥离出与世界浪潮步伐一致的中国互联网。

正如方兴东所言:从互联网技术、应用和商业的喧哗中超脱出来,并站在社会变革的高度,以更加理性、冷静、多元和多层次的考察视角,重新审视和总结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回望这段峥嵘岁月,那乌衣巷已不姓王,莫愁湖曾有鬼夜哭。

随着前互联网时代最后一个明星产品“天涯论坛”宣布停止运行,青苔碧瓦堆里传来一声叹息: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0年代互联网

一、来吧来吧,相约1998

融融的暖意带着深情的问候,绵绵细雨沐浴昨天激动的时刻。

这一年,领跑中国互联网copy业务的瀛海威拔掉了ICU里的呼吸机。这个曾经中国ISP产业的大哥大、开启了中国IT商业化开先河、教育了相关部门、普及了数亿网民、启蒙了几十万创业者的初代巨头,听到了丧钟。

随着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代织网人的总经理张树新与重组后的中高级管理层集体离职,病入膏肓的瀛海威挣扎着喘出最后一口微弱的气息。

瀛海威时空

最早的互联网抱薪者,冻毙于漫长且孤独的信息高速路上。

为他敲响丧钟的,是刚刚成立的网易、新浪和搜狐。

新花旦把老巨头打得踉踉跄跄,将曾经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从北京中关村的风水宝地上逼到香港孤岛,让以“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的音译)”命名的瀛海威彻底依瀛偎海。

此后,飘零在珠江流域的瀛海威宛如一个被新科士子弹劾贬谪的暮年老臣,苟延残喘在自己亲手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尽头。

而瀛海威真正的悲剧在于:在过早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人道洛阳花似锦,偏我来时不逢春。

天地初开,万物混沌,那是一个没有人知道什么是互联网的时代。

马云在北京推销中国黄页时,讲到Internet,因为发音接近《国际歌》中的英特纳雄耐尔,有关专家疑惑地问:你是来推销共 产主义的吗?

张树新去申请上网线路时,邮电部甚至不知道应该由哪个部门接待她,最后是按照寻呼台租用线路的价格确定了费用,每条每月6000元。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何祚庥院士甚至在互联网萌芽阶段时,就发表了《宣传信息高速公路应该降温》的文章。

丁磊做免费邮箱时,去跟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广州电信局谈带宽资源搭建,当时的局长张静君根本听不懂丁磊在说什么,只记住了最关心的一句话“不用出钱还能分到钱”。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媒体记者出身的张树新悍然辞去公职,冲破体制和观念的束缚,引入风险投资概念,借助资本运营手段在一年内实现了公司规模扩张和资产增值10倍,扛起国内网络服务的大旗,使瀛海威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信息服务商之一。

非常幸运,中国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起点上就与世界同频共振了。

但又非常不幸,从"Rose"、"中国的AOL",到"交换中心"、"网上延安",瀛海威充满了真真假假的或婉约动人或激情澎湃的宏大叙事,并没有跟上以“周”为频率的互联网更新速度,也没有摆脱固有体制的时代局限性,更没有探索出中国网民到底需要什么。

乍暖还寒时分,最难将息。

从先驱到先烈,大雾中领跑的瀛海威,最终倒在了微微的晨光之前。

他孤身走暗巷,对峙过绝望,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二、谢谢你的爱1999

面具戴的时间长了,都以为那是自己的脸。

互联网从来都不是一个饮水思源、追究出处的行业,而是在前赴后继中相互继承或成就,进而将自己或对手推向另一个高峰。

正如电商领域C2C与B2B水乳交融的易趣和淘宝那样,马云为了研究对手易趣的模式而成立的“特别专项小组”,成为了后来淘宝的原始班底。

易趣的光辉经验,也在不经意间成就了淘宝,让阿里可以站在天才的肩膀上,绕过他走过的泥洼,直到蹚出一条本土化的电商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易趣网

从顶礼膜拜的吉祥物变成为时代陪葬的祭祀品,那个在没有四通一达的时代,易趣选择用同城面对面交付的方式开启中国人第一次网购通道的电商前辈,几乎陪同本土电商走完了最跌宕起伏的周期,却又在黎明之前轰然倒下。

淘宝刚刚成立的时候,易趣在C2C电商市场份额就已经高达72.4%,成立两个月注册用户达到4万,网上交易额突破1000万;成立三个月获得美国三家风投公司650万美元投资;成立10个月注册用户超过300万,零售物品超过5万件。

那时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命名的8848和雷军的卓越网,只能站在角落里仰望这个庞然大物的冰山一角。

就当所有人都认为易趣即将一骑绝尘,引领商业踏碎电商时代的大门时,创始人邵亦波却在巅峰期为了爱情和家庭,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把易趣网卖给eBay,改名易趣eBay。

多年以后《财富人生》采访马云时问道:如果那时邵亦波没有卖掉易趣,你会创立淘宝吗?

“绝对不会,你见过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吗?”

失去创始人的易趣就像丢了灵魂的清教徒,一边努力用舶来的信仰布道传教,妄图将国外的电商理念植入中国本土,另一边对势头强劲的后浪置若枉然,固执地使用西方电子商务轻车熟路的收费打法。

从此刻起,攻守易形了。

对朝气蓬勃的淘宝来说:寇可往,我亦可往。

短短两年,淘宝就攻占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蚕食着易趣eBay的份额,直至彻底退出中国。

虽然躯壳依然残存,但所有人都明白,易趣的商业使命结束了。

用今天的视角回头再看持续数年的电商大战,易趣从一开始就败局已定,从模式到理念,再到创始人灵魂,完败。

外资企业本土化的失败案例,易趣应该是最鲜活的教材。

在那个初发芙蓉的年代,所有人都低估了中国电商会未来会成为怎样遮天蔽日的商业生态。

华尔街华人新贵天才邵亦波对资源与资本的整合能力,以及精英主义思维主导下的商业意识,与马云这样根植于中国本土的草根创业思维有着基因差异。

简而言之:这是庶民的胜利。

一个热衷于将欧美成熟模式复制到中国市场,却最终因为水土不服而仓皇退场;一个在处处碰壁后依然坚挺在寻找正确道路的漫漫长夜中,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三、雅虎走进21世纪

这一年是千禧世纪之交,也是互联网主导叙事的伟大转折点,长期以来,以西方为中心的图像与话语景观将被高歌猛进的中国互联网彻底颠覆和改写。

盲目的追随者和粗糙的模仿者即将退场,本土互联网新势力已经熬过了最难的草莽阶段。

时代已然到来,尚待分布均匀。

这一年的明星企业叫雅虎中国,一个看不上谷歌橄榄枝、低估facebook卖价、拒绝微软的庞然大物。

坊间流传,那时雅虎就是整个互联网。

一百年后如果有人总结互联网世界划时代的人物,雅虎的杨致远一定名列前茅。

雅虎中国

这一年全世界的互联网都处在泡沫状态,马化腾想把手中20%腾讯的股份以几百万的价格卖给雅虎,杨致远根本瞧不上这个完全看不见未来的鸡肋产品。

因为这年,雅虎的股价达到历史高点475美元,总资产1000亿美元以上。

要知道易趣大溃败的1999年,雅虎才刚刚进入中国,作为后来者的杨致远有底气鄙视那些未成气候的技术宅男。

以至于对新浪、网易、搜狐三大相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门户网站,杨致远也没有丝毫的危机感,不仅没有即将追赶、转型超越,反正选择了静观其变。

这让很多业内人士认为,雅虎中国其实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此后,雅虎中国经历了周鸿祎时代的粗放和猛烈、阿里时代的专注和极致、以及回归跨国公司总部的血统重组。

然而这一切,最终随着全球雅虎的衰落也一同销声匿迹。

2013年8月19日,号称终生服务的中国雅虎邮箱叫停,但是这一行为并没有招来太多用户的抱怨与公诉。

因为早在十多年前,雅虎错失门户、搜索到社交,互联网广告渠道的变迁机遇时,用户就已经看到了它的末路。

2016年4月18日,在无数挣扎之后,这家第一个找到互联网商业模式、第一个千亿美金市值,创造了互联网经济奇迹的曾经伟大公司,居然只要有人出价约40亿到80亿美元,就可以拿走其曾经傲视全球的互联网核心资产。

苟延残喘到2021年11月,雅虎中国正式关闭。

当国外巨头来到中国市场,往往以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惯常的手法来统治这个市场,不信任、不放权,最后通常都会遭遇惨痛。

雅虎中国,一个成功的失败案例。

零星网民的青春记忆里可能还留着一个“Yahoo”,各自奔前程的身影却匆匆渐行渐远。

看那漫天飘零的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有谁会记得这世界他来过?

正如这一年水木年华在《一生有你》中唱的那样: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回,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四、盛大的2001年

2001年,最如日中天的是陈天桥的盛大。

彼时的盛大到底有多盛大,无法想象。

旗下的《传奇》成为中国网游第一款现象级产品,每3个会上网的中国人中就有2个在玩传奇,每天盈利100万,成为全球同时在线人数最多的网络游戏运营商。

创始人陈天桥以88亿身价,打造了中国个人创业史的神话。

盛大陈天桥

盛大不光赌赢了自己,也在互联网第一次泡沫破碎时,重建了资本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信心。

更无法想象的是,这一年的盛大才刚刚成立,陈天桥还带着妻子和弟弟蜗居在上海浦东一栋50平米的小房子里办公创业。

不管从什么角度看来,那时的盛大,都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超级霸主,20世纪初互联网公司中最大的赢家。

那时候,腾讯阿里还在为寻找盈利模式而焦头烂额,新浪搜狐尽管名声在外,却也远没有如此优秀的现金流。

只不过当时的盛大还不知道,什么叫成也“传奇”败也“传奇”,啃了十年《传奇》代理权老本,像无数堕落的青少年那样,沉迷游戏,不思进取。

但这毕竟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奠基人物和领军企业,拥有大把的转型和调整空间。

所以陈天桥真正的拐点来自一款叫盛大盒子的产品,涉及个人电脑、电视、手机、电影、音乐、游戏、广告、预付费和电子商务九个方面,意图打造出一个生活娱乐的线上迪士尼。

此后的陈天桥致力于构建盛大集团的娱乐帝国,在影视、文学、地产等均做过大量投资,虽然抢占了先机,但却没有一个发展成可以贡献稳定营收的核心业务。

这个战略放在今天看来,再正常不过,其实这不就是腾讯的大文娱生态嘛。

但是这种领先行业十年的超前布局,在成本、利润、监管、规范、舆论等领域,都面临着无法补救的先天疾病,毕竟那时候,游戏与互联网担负着新时代“精神鸦片”的骂名,是“网瘾”的头号打击对象。

不过这些都是实践层面的战术短板,盛大当时真的的问题在于:不具备大流量的前提下强行搭建生态。

陈天桥追求的一切,不过是半月刀法上的一道白光。

没有核心的流量输出产品来提供充足的动力,商业航母随时会原地搁浅。

五、2002年的癫狂博客

2002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因为全球经济都已经从98年金融寒冬中逐渐复苏,短暂低迷后爆发式增长的阳春,照耀在了崭新的中国互联网身上。

这一年,号称中国互联网第一人的方兴东扛起Web2.0的时代旗帜,创建了全球最大中文博客网站——博客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客中国

“一年超越新浪,两年上市敲钟”的口号,见证了那个年代的疯狂与癫狂。

在北京世纪坛开发布会时,还刻意请来了新浪总编辑陈彤,面对这种隐晦而又直白的挑衅,陈彤一怒之下半途早退。

方兴东的底气,来源于过于顺利的商业融资和过于轻松的用户参与,从一个普通的个人博客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免费博客服务,大约只用了半年时间。

但也就是这半年,整个互联网界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门户”博客乱斗,腾讯、搜狐、网易都把博客作为一项战略业务来发展,要求每个频道都设置博客专员,倾全公司资源发展博客。

新浪高调推出了Blog2.0的公测版,成为国内首家向专业网站“开火”的门户网站,并以名人效应“圈地”博客新运动,邀请了众多媒体总编、人气网络写手、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精英坐镇评委,力推余华、余秋雨、郭敬明、吴小莉、张靓颖等人的博客以提升人气,短短两个月内用户数量突破百万。

到2006年末,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的博客力量完全超越了博客网等专业博客,这个赛道里,方兴东和他的博客中国已经成为弃儿。

博客中国的衰落,除了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更重要的是创始人的盲目折腾和不切实际的大 跃进。

业务盲目求快,公司账面混乱,团队抱怨猜忌,总想着在多快好省中,跑步超越同行。

以至于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

“一无所有的时候,我心态平和,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而有了很多钱以后,似乎就开始迷失,也很浮躁,与博客精神越来越遥远。”

多年以后,方兴东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万分感慨。

尽管一切都没有按照事情本身的样子发展,但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深有感触,那时的博客中国,代表着前互联网浪潮中最繁荣的时代。

回看今天撕裂的舆论环境和折叠的公共空间,以及被某些人轻易裹挟的网民情绪,不得不让人怀念曾经的那方净土。

所以当我们怀念博客时,我们怀念的大概是曾经清朗的网络环境吧。

六、梦中人2003年的天涯

2003年,天涯社区一跃成为我国互联网最大的BBS论坛,在全国网民不足八千万的小基数下,注册用户300万,日访问量2000万左右。

随后,IDG资本、大唐发控、清科创投、联想、谷歌、江南春等专业投资机构或投资人纷纷押注入局,急速扩张下带来近1.3亿用户,被称为我国初代互联网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天涯的魅力在于体现了最初的互联网精神:平等、开放、共享,ID面前,人人自由。

天涯社区

高质量用户群、高品质内容、高频互动,在朦胧的理想主义指引下,天涯论坛最大限度的兼容并蓄着各种言论,精英和愤青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热情而又理性的探讨,彼此接受对方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而这代原始网民也没有辜负天涯社区,那些拥有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教育背景的用户,用真诚和专业有意识的帮助“同在天涯”的普通人打破固有认知,构建或瓦解根深蒂固的三观。

作为唯一一家“网民自治维系秩序”的超大型文化交流平台,几乎可以在上面找到任何一种你想要的合法的东西。

当然,这些是今天只会爆粗口、人身攻击、阴阳怪气、宣泄情绪的网民根本无法理解的高度。

某种意义上来说,天涯社区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杂志。

巅峰时的天涯,凭借"来吧"和"问答",与百度的贴吧和知道分庭抗礼,并一度领先。

一句话概括当时天涯社区的影响力:全民话题,天涯制造

中国早期互联网内容的光荣与梦想,就是天涯社区的样子。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下沉和上网门槛的断崖式下降,迎来了互联网史上的第一次内容大爆炸,就在这个时候,移动端来了。

但这,是把双刃剑。

那些当初积极呼吁全民普及互联网的精英,终究被他们自己的主张反噬了。

当低端思潮占比渐高时,其话语权势必倾斜,大量新用户的涌入,不仅拉低了社区整体的内容质量,也让原本热衷于分享的那代人逐渐失去了表达欲。

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孔二狗的《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鲁班尺的《青囊尸衣》、熊顿的《滚蛋吧肿瘤君》……终究成为天涯绝唱。

在PC时代朝着移动客户端过渡的漫长时间里,猫扑、铁血、西祠胡同相继陨落,网易论坛、新浪论坛、搜狗论坛、百度贴吧等社区论坛苟延残喘。

二十年后的今天,天涯社区曾发布公告称,近期将进行技术升级和数据重构,在此期间平台将无法访问,对于具体是临时还是永久关闭,天涯社区并未正面回应。

官方的沉默,被许多网友理解为曾代表一个时代的互联网巨头宣告终结。

我们不用商业眼光分析天涯衰落的原因,仅仅用一种感性而又纯粹的姿态缅怀这个产品,是因为这本就是前互联网产品的原始模样。

尊重故事的结局,让该发生的正常发生,接纳商业产品的不完美,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态度。

也挣扎也牵挂也不是办法,走也罢留也罢错了吗?今天涯明天又天涯,狠狠一巴掌忘了吧。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看似个鸳鸯蝴蝶,不应该的年代,可是谁又能摆脱人世间的悲哀······

七、2004年,与青春告别

2004年,王兴拉着睡在下铺的兄弟王慧文,以及兄弟的兄弟赖斌强,在北京海丰园租了一套房子,客厅放了三张办公桌,卧室放了三张行军床,开始了三个人的创业。

做什么项目呢?不知道。

先折腾一段时间吧,实在不行就散伙,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去我的高老庄。

但命运似乎很喜欢给这类人追着喂饭,没过多久Facebook在美国引爆流行,开始了爆发式的用户增长,王兴决定模仿Facebook做一个社交网站,叫“校内网”。

校内网

上线两个星期后,BBS论坛上骂声一片,但黑粉也是粉啊,这些骂校内网的帖子,被刚刚成立的红杉资本投资经理看到了,于是主动联系他们。

王兴带着自己的草台班子东拼西凑的搞了一份商业计划书,便匆匆忙忙的拿去见投资人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接下来的故事会是一段荡气回肠的互联网精英极限拉扯的商战桥段时,王兴不小心把商业计划书丢在了出租车上。

马路边上,王兴临时手写了一份比东拼西凑还乱七八糟的商业计划书,潦草到投资经理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按照正常人的创业过程,这也许是创始人与投资人无足轻重的一次普通接触,但红杉资本接待室旁边的办公室里,正好坐着周鸿祎。

原本这该是一个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小青年被贵人扶持的圆满创业故事,可偏偏王兴和周鸿祎,彼此看对方都不顺眼。

在周鸿祎的建议下,红杉资本投了校内网的竞争对手占座网。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王兴和王慧文依靠各自家庭的财力支撑,硬是靠烧钱拉用户,砸出了一条血淋淋的突围路,短短两年时间,校内网达到了100万用户。

以至于多年以后,王兴做美团时依旧习惯了烧钱补贴圈用户的做法,毕竟他曾经在这里尝到过甜头。

5块钱30兆的前流量时代,围墙内的校内网和围墙外的开心网分庭抗礼,双方鸡犬相闻却又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的增长着各自的增长、拓展着各自的拓展。

再后来被陈一舟收购,改名“人人网”,2011年,人人网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市值74.28亿美元,仅次于腾讯和百度,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第三的公司,甚至与微软公司建立合作,被称为“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QQ、微博、微信以一种更吸引年轻人的方式在社交领域崭露头角,人人网日渐式微,直到消身匿迹。

偶尔被人提起,也是情怀作祟下的昙花一现。

虽然这些年来,在大众不感兴趣的角落里,人人从未停止过自救,互联网金融、二手车、直播、区块链···陈一舟紧追互联网的所有风口,但却始终都没踩对点。

如果能像腾讯那样,用QQ和微信来链接校园内外的不同成长需求,也许人人网,还能走得更远一些。

少年终会长大,无拘无束的表达终将被柴米油盐的唠叨所代替。

我看着满目创痍的繁华,感到痛彻心扉的惆怅,听着心在爆裂的巨响,陷入深不见底的悲伤,再见青春!

八、2005,扎堆的英雄

2005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新浪潮的爆发期,阿北的豆瓣、杨浩涌的赶集网、姚劲波的58、王微的土豆、周鸿祎的奇虎360、乐视的贾跃亭、庄辰超的去哪儿……英雄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一年。

此时的互联网格局,几乎已经成为巨头瓜分江湖、跑马圈地的角逐场,早已不像混沌初开时那种满怀理想主义的创业浪潮。

这一年之后,中国互联网开始进入资本燃烧的岁月。

这个阶段为数不多拥有文青气质的互联网创始人圈子里,土豆的王微就是一位。

土豆网

土豆网是全球最早一批上线的视频网站,成立半年多就顺利拿到50万美元的A轮融资。王微创办土豆网时,美国的YouTube也才刚刚上线,优酷和酷6第二年上线,爱奇艺、搜狐视频等后秀还在娘胎。

土豆网“内容为王”的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彻底颠覆了单纯的视频分享网站角色,以用户分享为基础,集热播影视剧的版权内容和自制内容三合一的内容策略,构架起了全方位媒体公司的定位。

在当时看来,土豆网已然代表了互联网最前沿的内容生态结构,业内没有对手,只有追随者和小弟。

创始人王微每天在鲜花掌声和聚光灯的簇拥下,逐渐开始放飞自我,以至于结婚仅仅一年,就抛弃原配,无缝衔接了一个更加年轻貌美的小花旦。

离婚时,王微把公司做成了“负债”,虽然当时土豆网已经完成了四轮融资,王微也已经很有钱了,但他选择了只给了前妻10万元,然后就把她从同居的房子里赶了出去。

彼时的王微就像一艘大船的掌舵人,他眼里都是目的地的美景、鲜花、美酒、美女。全然不知,一场足以掀翻大船的风暴,正在前方静静地候着他。

只是在等候时机爆发而已。

2011年,土豆网正准备赴美上市的关键时刻,杨蕾瞅准了时机,选择了去法院提起诉讼,理由是财产分配不合理,要求重新分配财产。

法院支持了这个请求,然后彻底冻结了王微在土豆的所有股份,延迟上市。

投资人和股东们,以及那些准备好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的联合创始人们突然傻眼了,但对于经历了漫长拉锯战的竞争对手优酷来说,喜从天降。

这桩为了新欢抛弃原配的八卦官司,几乎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格局。

延迟的这半年里,优酷顺利赴美,抢在土豆网前一步上市成功,从股市轻松融到了扩张所需要的资金,速地抢占用户,从此土豆网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一年后,在资本的撺掇与胁迫下,土豆网宣布将退市,接受优酷提出的以100%换股的方式与土豆合并的计划,开创了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另一家上市公司的先例。

四年后,被阿里文娱全资收购,以至于现在,连“土豆”的字眼,都没有再出现于民众的视野了。

创业者的私生活本不应该是商业史关注的侧重点,因为影响商业格局的因素从来不是单一出现的,更不是某一个突发变量决定的,但毕竟这是唯一一个摆在明面上因为后宫出事而没落的互联网公司。

从此之后,投资界多了一条“土豆条款”,不少PE试图在股东协议中增加条款,要求他们所投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结婚或者离婚必须经过董事会,尤其是优先股股东的同意后方可进行。

九、2006,千千静听飘向远方

前互联网时代经过十年厮杀,初步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当初屠龙的少年们已经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护城河,并顺势延展到互联网所能涉及的各行各业,依靠雄厚的资本或是收购、或是复制,挤压着小众产品的生存空间。

这不仅意味着前互联网时代即将结束,更意味着还没找到盈利模式的互联网产品,丧钟快要敲响了。

最典型的莫过于,伴随了整个XP时代音乐启蒙的千千静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千静听

这一年,难以对抗巨无霸企业围剿的的千千静听,不得不在一片反对声中被百度收购。

一方面酷狗音乐、QQ音乐、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这些背靠互联网寡头公司成立的音乐播放软件依靠巨大的用户基数迅速抢占市场,另一方面索尼、环球等多家唱片公司就版权问题开始向千千静听发难。

坚持完全免费的千千静听没有给郑南岭带来多少收入,资金状况又满足不了购买音乐版权的需求,再加上带宽的普及极大的释放了在线流量,本地播放器已然失去了生存土壤。

千千静听作为个人开发者,小农时代的自娱自乐,终究抵不过资本的侵蚀。

也是从这一年起,互联网产品的尽头就是被BAT接管。

时间拨回到2002年,一位给mp3做音频解码的开发者郑南岭认为Winamp 2的设置不适合中国用户,便抱着学习的心态做出了一款名为“mp3”随身听的软件,受到名曲《千千阙歌》的歌曲启发,他将软件更名为“千千静听”。

起初没有人想到,这款业余时间写的播放器竟然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迅速取代了Winamp 2,成为了当时本地播放器第一款适配塞班系统的音乐播放器,装机量一度超过了70%,被网友评为中国十大优秀软件之一。

然而自始至终,郑南岭只是从爱好的角度出发来开发千千静听,并不是全职来做的。

随着版权时代的到来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只有工具功能的软件必然面临淘汰,千千静听始终只是单一的播放器,而互联网用户需要的则是服务、用户体验。

卖给百度后的千千静听没能延续昔日的辉煌,更没有照顾用户对原始软件朴素的信仰,经历过几轮面目全非的调整后,静听终成绝响。

来日纵是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是千千晚星,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

十、2007,最后的现象级产品

这是前互联网时代最纷繁复杂的一年,也是巨头从杀伐吞并到构建秩序最重要的一年,更是PC互联网时代寿终正寝的一年。

随着年底中国最后一家进入资本市场的网络巨头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中国市值最高互联网公司诞生,中国股股价变动开始影响全球交易市场,中国互联网正式开启了下一个十年。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就是在这种躁动的商业环境下,曾经主导了“盛大盒子”项目的产品经理王欣,在深圳一个十平米的民房里创造了前互联网史上最后一个现象级产品——快播。

快播王欣

凭借资源占用低、操作简捷、运行效率高,扩展能力强等特点,使其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万能播放器。

无论在什么场合下提起快播,使用过它的网民嘴角都会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缓冲和缓存技术,解决了年轻人看视频时腾不出手的巨大难题,丰富的视频资源和传播渠道加持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人都能发车、人人都是老司机。

不仅支持的播放格式全面,还有三大黑科技加持,强大的QVOD内核,让它支持点播市面上绝大多数资源站。边下边播和BT下载同时兼顾,在当年的播放器市场,也是仅此一家的存在,当年网络视频市场70%的份额神话,使快播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市场占有量第一的播放器。

回顾快播的一生,就像顷刻间绽放的眼花,绚烂却也一瞬即逝。

当快播宣布退出历史舞台时,很多人说欠快播一个会员,因为当时的快播在各个方面确实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平。

优爱腾和乐视以“人民的名义”结成反侵权联盟,矛头却直指快播。

随着国家版权局的认定罚单和海淀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快播的光辉历程,画上了省略号。

这是最后一个前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却是第一个后互联网时代的警钟。

记住了快播的教训,你才能明白互联网企业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存土壤有多艰难,这里的互联网创业者有多值得尊敬。

监管跟不上创新时,技术是否有罪?这是一个需要留给后人反复论证的命题。

表面上,一个全民快播的时代结束了,事实上,前互联网时代最后一个产品,隐入尘烟了。

从此之后,新的技术格局和产业秩序开始形成,从互联网基础生态的构建到互联网应用的百花齐放,再到各自形成产业生态,前互联网时代结束了。

2008年之后,一切,又即将重新开始。

结束语

互联网商业发展史就像一堆影像资料版的素材,任何单一的片段或者镜头都不能完整的展现它的波澜壮阔与金碧辉煌。

我们置身世内,带着各种狭隘的自我认知审视科技创新和商业发展,去分析古早的技术信仰、精英理念、互联网文化品格、企业家价值观,这本身就限制了刚刚开始放飞的想象力。

客观的人其实并不理性,因为你如果足够理性,就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保持主观的朴素、什么时候弘扬客观的价值。

但这都并不妨碍,我们从权威和专业之外的角度去寻找历史脉络和叙事方式。

互联网时间谱

那些伴随了两代人80与90两代人成长的互联网公司或产品,正是与我们有过肌肤之亲的鲜活案例,透过他们的兴盛消亡,依然可以窥探中国互联网跌宕起伏的燃情岁月。

顺带,也可以缅怀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从1998到2008,每个年份都有互联网辉煌的产品和网民独特的记忆,当我们用上帝视角重新梳理时,那种“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宿命感不禁涌上心头。

感慨之余,别忘了为他们鼓掌。

2008年之后,web2.0被移动互联取代,互联网的思想、内容、理念、用户、商业模式、创新机制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的动能被急速弱化,网民群体不再是互联网的参与者和制造者,独立的个体主动或被动的成为数字公民,开始被囚困于信息茧房。

一切都结束了,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