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在网友分享出的离职经验帖中 ,沉重和自我怀疑不再是主流情绪,取而代之的往往是一种绝处求生的豁达。」

近日,话题#大厂员工挤爆离职博主赛道#引发关注,不少人从互联网大厂离职后,选择成为短视频博主作为再就业方向,强势闯入自媒体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厂员工挤满“离职博主”赛道)

就业与离职作为当代年轻人必要经历的过程,相关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大厂离职”垂类之所以能够强势突围,离不开“大厂”二字的加成。

人们笼统地将大型互联网公司或科技企业称为大厂,比如腾讯、百度、字节、阿里等,相较于其他公司而言,它们往往规模更大、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强,这也意味着对员工的要求也就更高。

虽然“熬夜加班压力大”“35岁非升即走”“心脏和××只有一个能跳动”“容易被优化”让人面对大厂望而却步,但是更高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又使更多人飞蛾扑火般涌进大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对大厂的看法 )

大厂离职博主赛道应运而生,“从大厂离职的人指导其他人如何进入大厂”的奇异景观随之出现,作为曾经在大厂拥有过工位的“过来人”,他们曾获得过入职大厂的成功经验,也由此获得成为自媒体博主的原始资本。

但值得思考的是,“大厂离职”的长尾效应究竟能否支撑离职员工成功完成赛道转战?转战自媒体领域,离职博主们是否又只是从一个围城跳入了另一个围城?

离职“绝境”中看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一张带着自己标准笑脸和大厂logo的工牌,配上“我辞职了”的文案,再加上重重的感叹号,就组成了今年最火的大厂离职官宣模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厂离职博主”模板)

大家离职的原因五花八门, 要么是因为当前岗位无法满足自己向上再走一步的需求,“我意识到,可能天花板就在这里了”,踌躇满志想要寻找新的机会; 要么则是无法适应当前公司高压力、狂加班的工作节奏,状态变差,“不想让自己多赚的钱全花到医院”。

被动辞职则似乎 带有更多听天由命的无奈色彩,但受目前就业形势变化的影响,年轻人对待离职的态度也发生转变。

在网友分享出的离职经验帖中,沉重和自我怀疑不再是主流情绪,取而代之的往往是一种绝处求生的豁达,“ 家人们!我被裁了!求问如何才能获得N+1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裁员后获得补偿 )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一样,但是大家所面临的就业焦虑和工作压力,却往往能够达成神奇的一致。 在宣告离职的帖子下,经常会出现有人祝贺“离职快乐”,也有人追问“下一步是旅游吗? 去哪里! ”

繁重的工作突然被按下暂停键, 终于能从 工作压力中得到解脱的大厂员工开始思考其他出路,有人选择将离职后的闲暇当作 “突如其来的假期 ”,有人则凭借“大厂”招牌成功吸引流量,转型成为自媒体博主。

孟羽童凭借格力工作经验,在社交平台分享职场小技巧、日常生活碎片,树立起的“专注自身成长的温柔独立学姐”人设深入人心。

从“连续加班21小时”“月薪没过万”、被网友评价“面相都变了”,到离职获得更多人生体验,甚至重回颜值巅峰,她的离职让人们看到了除了当下的既定轨迹外,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羽童的自媒体内容)

在面临职场霸凌和不公时,人们渴望大喊一声“老子不干了”,书写一番“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职场爽文。

但离职后稳定生活全盘崩塌的可能性又让人望而却步,所以赛博围观他人离职成为了既不用付出代价又可以排解情绪的最优选择。

正是因为击中了打工人的情绪痛点,大厂离职博主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甚至有人开玩笑“再不离职就赶不上离职赛道的蓝海了”,但是值得思考的是,自媒体赛道真的能够承载大厂离职员工的再就业 梦想吗?

在破灭和重建中轮回的大厂神话

网上有人整理出“阿里离职赛道”“腾讯离职赛道”以及“字节离职赛道”的小红书博主们收入情况,从四位数到六位数不等的接单收入让人猛然意识到,原来不知不觉中,已经有这么多人吃到了从大厂离职的红利,这也诱惑着更多人踏入这片已经接近饱和的赛道。

“一个赞就离职”“十个赞就离职”就像直播时主播宣称“一个赞就下播”一样,正成为吸引流量的新型套路,通过假装让渡一部分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掌控权,获得大量围观,甚至有网友专门在这类帖子下蹲守“2543个赞了,好奇离职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厂离职员工求赞 )

网友的点赞究竟会不会影响博主的去留无从得知,但能肯定的是,博主已经准确收割了一部分目标流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厂离职”只能带来阶段性的关注,长久变现需要持续性的高质量内容输出,因此,分享职场技巧、传授工作经验成为大厂离职博主脱颖而出的重要方式。

付费咨询、简历修改、面试指导是大厂离职博主的主要变现形式,这些付费服务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其他人成功入职大厂。

有关大厂的神话不断如泡沫般破灭,又迅速被更多渴望进入大厂的人在想象中建立,甚至在很多人眼中,进入大厂工作成为了一种荣誉和成就的象征,是对个人工作能力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求内推 )

正因如此,作为曾成功入职大厂的员工,他们也逐渐被神化,“成功经验帖”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几乎在每一条与大厂相关的帖子下,都有人求助“博主能不能帮忙内推?”

对“大厂离职”博主的追捧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难以掩盖的职场焦虑,这里的“大厂”已经已经不再仅指腾讯、阿里、字节等互联网企业,而是泛指所有工作岗位。

进入职场后,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和复杂的人情往来,有人用莫比乌斯环来形容工作,看似与生活分割,实则早已分不清何处是边界。

人们渴望从“大厂离职博主”身上获得的不仅是各种职场技巧和实用建议,而是恨不得获得能够应对工作中所有情况的万能钥匙,直接打通一条工作顺遂的康庄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传升职加薪技巧 )

而对大厂离职博主自身而言,从大厂转战自媒体赛道,很难说是不是从围城进入了另一个围城,“有人失业第十八个月收入赶上大厂”,不稳定的工作,难以看清的未来,当“大厂离职”风口过去,他们的落点又在哪里?

多元价值体系下的工作抉择

这样看来,转战赛道的说法好似不堪一击,持续工作才是获得稳定保障的最好的选择,从大厂离职的选择是错的?

并非如此。

网易人间《在工作中,看到中国》一书中提到“工作本身如同一面自转的棱镜,折射出不同代际、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格的个体多元多样的价值选择,也映照出岁月流转的碎片。”

马克思提到劳动的异化和人的异化,工人在劳动中“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所以只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在工作中“自在与否”存在多元化标准,所以工作没有“最应该”,只有“最合适”,依靠经济理性主导的价值体系进行职业抉择只会导致虚无主义的盛行。

大厂离职博主大规模走红,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于僵化的工作模式的解构与反抗,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无休止的加班使得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每时每刻都是工作时间,甚至睡觉时手机都不敢静音怕错过领导工作消息,人完全被异化成大型机械上的螺丝钉,可损耗、可替代。

“在北上广攒钱到四十岁就回乡养老”“攒够多少钱我就辞职”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人们将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在纵向维度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似乎只有退休后,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的职业计划 )

诚然,转战赛道成为大厂离职博主的选择有很多弊端,比如不稳定、收入不高,甚至可能连“转战赛道”的说法都只是伪命题,因为成为自媒体博主可能对于前大厂员工而言,或许只是短暂的休憩,最终还是要重新进入到下一个“大厂”。

但是即使只是途经点,成为“大厂离职博主”期间的阶段性休整作为另一种人生体验,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世界是一个不断置换不断移动的世界,暂时停下来欣赏周围风景,也许才更利于继续远行。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