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4年,吉林市北山公园已建百年。百年间,无论是山体、植被、道路、建筑,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其实早在兴建公园之时,北山就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除新建一众景点外,新修的山路也改变了几百年形成的游山习惯。

在清代康乾时期,北山之巅上陆续建起了药王庙(三皇庙)、关帝庙、玉皇阁等寺庙,各庙均香火鼎盛。当时由山下到西峰之上的寺庙群,形成了一条“Z”型的山路。这条山路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其第一个转折在怡绿山庄,第二个转折在今天的关帝庙后,香客、游人拜庙游山,多经此路行进。据《吉林旧影》记述,1922年时,怡绿山庄至关帝庙一段以及通往坎离宫的山路,还修建了石阶路面。1924年兴建北山公园,增修了由山脚至澄江阁的石阶山路
,相对原有山路,此路被称为“新道”
,原来绕怡绿山庄的山路则被称为“老道”。

由于新道沿途不仅可以俯瞰吉林城垣,一览“江山烟树”胜景,还增建了泛雪堂、澄江阁等新景点,因此颇受游客青睐,进而使得老道的影响被极大削弱。这种削弱也使得寺庙
发生了变化。据《吉林旧影》记载,关帝庙自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建设起,对着老道的西门一直是寺庙的正门,从1924年修建新道后,南门逐渐代替了西门,成为
关帝庙的正门。

在许多流传至今的老照片中,人们可以看到关帝庙西门的
景象:此庙门高凸出寺庙院墙,上有牌楼式瓦顶,拱门上有嵌入墙体的门额,门额上题写“关帝庙”三个字。山门下有石阶与山路相接,当年此门内西庑为松风堂,再前行则为暂留轩
。时过境迁,松风堂和暂留轩这两座历史建筑都已不存在了,甚至连当年的西门
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循伪满时开凿的新山路游山,在玄武洞一侧登台阶,就可见当年的“老道”
。如今老道的尽头是一座带有雕梁画栋门楼。尽管此门已经是西侧没有墙体的角门,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确认此处就是老照片中关帝庙的西门。虽然仍属于关帝庙的一部分,但角门的门额上已经换成“菩提院”的实木
匾额了。菩提院的朱漆山门倒是很有年代感,但老照片中门下的进门石阶已不见踪迹
,这不仅让人生出时光弥散的
错觉。

据记载文革期间,北山关帝庙遭到严重破坏,1983年复建时并未彻底恢复寺庙旧貌,比如戏台
就被改建成天王殿。后来,关帝庙内又开始兴建大雄宝殿以及一系列新的建筑,进而让许多老照片里的旧景彻底成为了历史
。从建筑式样上看,菩提院山门应该也是这一时期所建
。但在修建菩提院之前,这座角门是否还留有老照片上的印记,已经不得而知了。

想来,变化终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北山公园新道的出现就已经注定关帝庙西门的衰落。当我们放大视野去审视关帝庙西门变为菩提院山门,不难发现,这种变化在吉林市文化历程中
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另外,不管名称和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更,这座门毕竟还在,比起松风堂和暂留轩,已经算是幸运很多很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鸣谢贾大为先生(网名易林学馆)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