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塑料有着质量轻、化学性稳定和耐磨等多种优势,这也让这种有机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场景,从饮用水瓶、食品包装袋到家居用品,从汽车、自行车配件到办公室、学校使用的文具和设备,塑料几乎充斥着生活中每一个角落。

然而塑料早已不仅仅只是进入我们的生活,而是已经进入了人类的身体。这并非危言耸听,相信关注微塑料污染的读者应该之前就注意到,有不少研究从人体器官,比如大脑、肺部、胎盘中检测到微塑料(相关阅读: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更令人担忧的是,去年一项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的研究表明,一些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的心脏及周围组织中,出现了与手术无关的微塑料成分。这些累积在心脏组织或心血管的微塑料会非常危险,因为它们会引发心脏细胞炎症、损伤心脏功能。

而在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一篇论文发现,颈动脉中的脂肪斑块中也存在微塑料颗粒,这可能增加了心脏疾病发生的风险,让心脏健康质量更差

根据论文,来自意大利的研究团队跟踪分析了257名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该手术会从狭窄动脉中去除脂肪斑块,以此降低患者未来产生卒中的风险。这些患者的脂肪斑块样本都被送到实验室进行了检测,结果情况不容乐观,近60%的患者样本中出现了可检测水平的聚乙烯,而12%的患者样本中出现了聚氯乙烯。这两种都是非常常见的塑料,塑料袋、水瓶、水管中都会经常使用。

在显微镜下,作者观察到脂肪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和组织内存在着锯齿状边缘的塑料碎片,同时这些微塑料还会激发更高的炎症水平,微塑料数量越多,与干扰素-18、干扰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分子水平越高具有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者从脂肪斑块中观察到的微塑料(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有了这一基本发现,研究团队更想知道其是否会对身体产生长期影响?为此,他们对患者进行了长达34个月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与斑块样本没有微塑料的患者相比,斑块中出现微塑料患者发生卒中、非致命性心脏病的风险要高出3.5倍

值得提醒的是,该研究仅仅建立了颈动脉斑块微塑料与心脏疾病之间的联系,并不能从因果关系上说明微塑料导致了心脏疾病发生。根据阿姆斯特丹医学中心在2年前的一项分析研究,成年人每毫升血液中含有约1.6微克的微塑料(直径大于700纳米),含量最高的测试对象有7微克。研究作者指出,循环在血液中的微塑料引发的炎症可能损伤了血管功能,并加速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另外不排除类似空气污染或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影响

尽管微塑料防不胜防,但如果你平时不喝瓶装水,而是习惯性将水烧开之后再喝,那么你或许幸运地降低了微塑料的摄入量,至少饮用水来源的微塑料量要比其他人低。广州医科大学李战军教授和暨南大学环境学院曾永平教授近期合作发现,自来水的煮沸过程可以加速微塑料与水沉积物一起沉淀,通俗讲就是微塑料会累积到水壶壁上的水垢中

而通过合理过滤烧开后的水,可以极大减少水中的纳米颗粒。由此看来,想要减少微塑料摄入,回归原始的烧水方式或是不错的选择之一。

参考资料:

[1] Plastic Found Inside More Than 50% of Plaques From Clogged Arteries. Retrieved March 11, 2024 from https://www.sciencealert.com/plastic-found-inside-more-than-50-of-plaques-from-clogged-arteries

[2] Raffaele Marfella, et al.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 Atheroma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N Engl J Med (2024). DOI: 10.1056/NEJMoa2309822

[3] Microplastics found in blood vessels linked to greater risk of heart problems, study finds. Retrieved March 11, 2024 from https://www.statnews.com/2024/03/06/nejm-microplastics-blood-vessels-plaque-heart-attack-stroke-death/

[4] Zimin Yu, Jia-Jia Wang, Liang-Ying Liu, Zhanjun Li, and Eddy Y. Ze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Article ASAP. DOI: 10.1021/acs.estlett.4c00081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