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人一路摧枯拉朽,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中国东部最精华的半壁江山,尽数落入日寇手中。

当此之时,以汪精卫、胡适为代表的投降呼声甚嚣尘上。

汪精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给迷茫的民众拨云见日,毛主席于1938年五月发表了大名鼎鼎的《论持久战》。

从各个维度剖析了中日两国的优劣对比,并极有预见性地提出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守、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日本的外强中干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在《论持久战》发表的五个月后,以武汉会战为分水岭,日本人气吞万里的战略进攻,就戛然而止了。

据美国人统计,武汉会战之前,日本人平均每天的推进速度是29公里。

1938年之后,这个数字就变成了每天一公里,到了后期更是直接原地踏步。

日本人前后如此巨大的反差,背后究竟是什么因素在推动呢?

日本人的战略误判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可以说是日本崛起的最大受害者。

两者都是后发国家,同样都是在19世纪60年代,分别开展名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现代化改革。

众所周知,后发国家要崛起,就必须通过掠夺殖民地资源,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当时中国的体量,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足够大的殖民地,来供我们实现原始积累。

所以洋务运动注定是失败的。

就算守旧派不掣肘,就算清政府全力支持,就算李中堂清如镜廉如水,最终还是要失败的。

李鸿章

与之相反,中国的体量却足以满足日本这个小国,完成原始积累的所需的资源。

而且也只有中国能够做到。

中日两国在近代历史上会发展到那个地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久而久之,日本就养成了内事不决找中国的路径依赖。

更要命的是,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几千年来的国运最低点。

无论是晚清的慈禧,还是民国的袁世凯,亦或者是九一八的张学良、蒋介石,在日本人的淫威面前,都是一副俊杰做派。

每次打输了就签条约,一割就是一大块,还贼守信。

到了七七事变爆发前夕,他们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往的刻板印象上。

只要打赢了,中国的统治者就会签条约,然后就将胜利的果实落袋为安。

等消化完了,又再一次如法炮制。

所以抗战初期,日本人提出的那个“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并不是日本真的狂到认为自己可以三个月干掉中国,而是三个月内逼迫中国的统治者签订亡国条约。

日本的整个作战计划,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开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不是一开始就准备毕其功于一役,一把梭哈弄死中国。

而是在后面随着局势升级,逐步增兵。

这也使得日本错过了唯一一个,可以灭亡中国的机会。

日本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战略误判,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九一八之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就开始在疯狂滋长。

到了七七事变的时候,抗日已经成了一种全民族共识,一种无可辩驳的政治正确。

过去,慈禧和张学良这些统治者的土地,都是一家一姓的私产,自然可以说卖就卖。

所以,日本人跟这帮人打交道时往往特别地利索,根本不会遇到什么强大的阻力。

但民族主义起来后,整个事情的逻辑就变了,天下不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就算你蒋介石想把天下,当成你一家一姓的私产,想把它贱卖给日本人,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不会答应。

你这么干,除了胡宗南、汤恩伯这几个毫无礼义廉耻的跟班之外,恐怕不会有几个人再跟着你干了。

汤恩伯

日本人虽然一路追着老蒋签条约,又是陶德曼调停,又是近卫三原则。

可老蒋压根就不敢接日本这个招。

而日本人为了把老蒋逼到谈判桌上,只得不停加码,一次又一次地把局势升级。

可日本这么干,非但没有达到自身的目的,反而导致原先一盘散沙的中国愈发地团结起来。

原先内斗不休的各路山头,在民族存亡的压力下,都自发地团结在了国民党的旗下。

尤其是南京大屠杀,这是日本人下得最臭的一步棋。

裕仁天皇想要效仿蒙古人的屠城逼降政策,通过在首都南京发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打压中国士气,逼迫国民政府投降。

裕仁天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在民族情绪高涨的当时,这么做非但没有达到预定效果,反而刺激了中国人的民族仇恨。

民族主义的蓬勃发展,最终使得日本遭受中国各阶层的抵制,无限制地拉高了他的侵略成本。这是日本在1938年之后,攻势受挫的一个重要原因。

战场形势的变化

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因外,另外一个阻滞日本攻势的变量,就是战场形势的变化。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方面。

我们先来说说正面战场的局势。

中国的地形由东到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逐级递升的阶梯。

其中,东部沿海第三阶梯海拔最低,地形最为平坦,有利于日本机械化部队的推进。

在战争爆发前,中国精英如白崇禧之流,就已经对此战的到来有所预知,并据此制定了应对方案。

白崇禧

那就是退守西南,利用第二阶梯的地形优势,抵消日本机械化部队的优势。

可开战初期,蒋介石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为了引起列强同情,居然把举国最精锐的70万大军,都集中在上海这个无险可守的死地,跟日本人进行决战。

战争开始的时候,中国好歹还占据了先发制人的优势。

可由于蒋介石不愿大权旁落,越级指挥导致进退维谷,最终给了日本人喘息之机。

中国军队最终兵败如山倒,前后损失精锐高达三十余万。

要知道,这三十万可是当时最能打的军队啊!

如果这三十万人不死,日本人的进攻势头,恐怕都等不到1938年就到头了。

淞沪战场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后面南京的失守。

整个退守西南的大计,也因为蒋介石的这一次盲动差点胎死腹中。

因为当时由南京运往重庆的设备,由于正逢长江枯水期被迫滞留在了武汉。

如果日本当时黑虎掏心直扑武汉,后果不堪设想。

幸亏第五战区的李宗仁给力,在徐州地区牢牢吸引住了日本人的主力,还打出了台儿庄战役这样的大捷,成功给武汉地区争取到了宝贵的撤离时间。

李宗仁

等日本人从徐州战区脱身的时候,中国军队已经在武汉周围布阵完毕。

这一战中,蒋介石采纳了郭汝瑰外线作战的建议,放弃了原先集中精力坚守武汉的方案,改为把兵力分布在武汉外围山区,阻击日军的做法。

这也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利用第二阶梯的地理优势,阻击日军的尝试。

果不其然,战争刚开始不久,王耀武所部的第74军就利用山地优势,全歼了日本一个师团,取得了不下于台儿庄的万家岭大捷。

王耀武

武汉会战中,日军对外宣称阵亡人数为4万人,但据张文宪等中日问题研究专家考据,实际约为10万人左右。

国民党方面公布的阵亡数字是40万人,但根据国军一贯吃空饷的优良传统,这个数字撑死不会超过25万人。

要知道,淞沪会战的时候,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对上日本军队,那个伤亡比例可是高达1:5。

武汉战场的这个伤亡比已经足以证明,日军到了第二阶梯的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本来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经陇海铁路一路向西,夺取关中地区,把中国军队塞死在四川一隅之地。

要知道,四川那个地方虽然固若金汤,但同时也是一个困龙之地。

古往今来,在那里扎根的政权,最终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当时,世界各国忌惮日本,都不敢援助我们,中国最大的外援国只有苏联一家。

而苏联的援华物资,正是通过关中流入四川的。

如果日本能在1938年的时候截断关中,国民政府的战力必然因为外援断绝而大打折扣。

日本的进攻势头也不会那么容易被阻滞,至少一路摧枯拉朽打到新疆是不成问题的。

可蒋介石在花园口决堤的举动,造成了千里黄泛区。

这黄泛区的存在,使得日本机械化部队毫无用武之地,再也没办法往中国力量薄弱的西部平原和走廊地带开进,只能去死磕南边的山区。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日军跟国军在正面战场死磕地时候,一个更难缠的敌人,却在他的身后悄然发育。

没错,就是八路军。

抗战初期,日军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国民党身上,导致后方占领区统治力量薄弱。

再加上他们的到来,摧毁了国民党的基层统治机构,给了共产党扎根农村的黄金窗口期。

到了1938年年末的时候,共产党已经在敌占区遍地开花。

可以说,对日本人造成危害最大的就是八路军。

日本侵华,讲究的是一个以战养战。

如果不能从占领区掠夺到足够的战争资源,失败只是迟早的问题。

当时河北有一个县城,日军每年能从这里收取20万的税收。

但为了应付土八路每年需要投入的军费,却高达200多万。

这种投入200万收获20万的亏本生意,对日军来说,比在正面战场打十场败仗更为致命。

反复无常的美国人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个国际因素。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小国家,以他本土所产的自然资源,是断然无法支持长期战争的。

开战之初,日本95%的石油,80%的橡胶和90%的钢铁,都是进口于美国。

而美国之所以支持日本,也绝不是出于简单的商业目的。

自一战之后,美国就开始垂涎英法手上的世界霸权。

当年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高举民族平等大旗,企图不费一兵一卒,肢解英法的殖民地体系。

总统威尔逊

奈何姜终究还是老的辣,在英法的联手狙击下,威尔逊最终铩羽而归。

但美国人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暗中扶持代理人,摧毁英法的殖民地体系。

他们在欧洲扶持了希特勒,借助这个战争狂人狠狠地冲击了英法的本土。

在东方,他们扶持了野心勃勃的日本人,最终成功借日本人的手,摧毁了英法在中国的所有殖民地势力。

美国人的最终目的是取而代之,他决不允许日本成为第二个英法,再加上他遏制住日本的资源命脉,可以在随时操控日本的战争节奏。

1938年的时候,日本不到一年就占领了中国半壁江山。

要按这个节奏再打下去,那中国非得亡国不可,到时候日本可就势大难制了。

恰好武汉会战的时候,日本为了牵制中国的兵力同时进攻了广州。

在这期间,日本军队对中国平民进行了无差别的大轰炸。

罗斯福政府趁机煽动民意,谴责日本的暴力行径:

我们谴责针对平民的轰炸,也谴责对此种轰炸物质上的鼓励。我们要这样告诉国内外,告诉美国公民,尤其是轰炸机的制造商们…我们的态度是,劝阻向把飞机用于轰炸平民的地区出售飞机。

罗斯福

最终,美国国会以多数票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对日本的道德禁运,减少对日出口原料物资和军事制成品。

就拿飞机来举例吧!6月份武汉会战开始的时候,美对日出口飞机为171万美元。

可到会战结束的10月份,这个数额就已经降到了7215美元。

失去了美国人的支持,日军推进的效率自然就降低了。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